太后查哨 (3)
作者:刘作义
在岑府看到这些抗法战利品,人们就不能不热血沸腾。也会想到其部将冯子材、刘永福等的英勇。
还是说说为何岑毓英最后一任是从八闽宦游归来。
只因东南不靖,倭寇常犯。
他出任福建巡抚。
朝廷借岑在安南痛歼法兰西军威,抵御外侮。保境安民。
这从諡号岑襄勤公可看出端倪。
“襄勤“两字道出了秘密。
朝廷褒奖之意不言而喻。
晚年岑毓英听闻故人柳知州从黔告老归来,盛情相邀叙旧。
一边小酌慢饮,一边欣赏桂剧《拾玉镯》。
柳回想当年岑舍命解晴隆城下之危。十分感激。
岑言年轻气盛,在家乡西林失手把人打死。
出走云南。
千辛万苦谋生。
好不容易,在宜良站住脚。
带领所练兵勇,冲破重围,使昆明转危为安。
蒙朝廷厚爱,累加重任,由7品县令,擢升藩司,直至封疆大吏。
岑说“老夫不才,唯有尽忠,教子孙课读习武。报效朝廷”。
“此番相邀,实有一事恳求”。
“素仰先生道德文章,教子有方。少君青年才俊,秉史笔,立言立德。敬请先生俯就家塾教习”。
柳听了,起初一愣,经不起连番恭维也就应允了。
于是其子岑春煊成了柳的学生。
后来又成了柳的快婿。
慈禧听闻“教子孙课读习武。报效朝廷”。心中大喜。就记住了。或许这就是岑府出了两名总督,一名还奉命勤王的原因。同时,岑春煊仕途的起点就很高了,获授广东布政司。
柳知州有一兄,早殁。
那是在太平军攻打桂垣时防守牺牲的。
入祭桂垣忠烈祠。
正是有这样的桂垣甘洒热血军民,洪杨之乱14年,桂垣始终是大清的江山。
其兄留下的二子,均在他的照顾下长大。
长子叫柳柘园,行侠仗义,傲笑山林,风雅一生。
有子柳信沆、柳宇兄弟。
他们的亲姑就是岑春煊元配夫人。
柳名誉是柳知州的独子。
文笔绝佳,自小聪敏。
小小年纪跋涉进京,暂住外婆钟家,其父则在黔任上。母亲相随。
所带家人寄寓广西会馆。
敲锣打鼓的报喜队来了,鞭炮震天动地响起来了。
此刻钟府上下才知道柳家外甥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是二甲第78名。
急忙分发赏钱。打封包的大红纸不够,连忙到胡同外的大街,南货店去买。
此时柳名誉19岁。是光绪6年(1881年)际遇开始的事。
后获授翰林院庶吉士。
升编修。
是礼部尚书徐桐看重的门生。
由于丁忧,他匆匆离开东安门内宫中的史馆奔丧。
他只身一人,什么东西都没带走,全寄存在馆内。家眷则随后回籍。
这是他多年工作之地。
一心想回家乡守孝后,再返回大内。
事与愿违。
三年守孝结束。
期间最终订下柳罗换门亲。在故乡结识了一些亲朋世谊。再就没有什么记忆了。
这位两任河南、贵州主考的三品钦差,低就江宁府知府。
柳信沆随行。
走的是水路。
官船4艘。
柳名誉和夫人一艘。儿子和姨娘、女佣一艘。柳信沆带下人一艘。物品如箱笼、书籍、杂物等一艘。
这都因当年桂江水浅,行船也慢。
这也就让柳名誉生平饱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行经昭平。
柳信沆坐了一条小艇来到叔父船上。
柳名誉说:“平安无事”。
柳信沆答道:“这也是早做了打点”。
果然兵勇在江边巡防不断。
此处才出桂垣,还不到平乐,更不到梧州。进入西江才能到广州。
柳名誉夸奖信沆道:“谋而后动。再辛苦一趟:带上银票,慰勉兵勇,务必护卫好官船平安赴粤。此乃奉旨上任”。
柳信沆立即遵命而行。
一同去的还有大公子。
他刚毕业于广东高级警官学校。此次回家省亲。
在梧州长洲岛还要停一下,从这里带上一些土产给岳父,以解思乡之情。以后就在任铁道大臣的岳父手下当差了。
原来桂江这一带盗匪出没。
乃因离恭城龙虎关很近。
该关为湘桂咽喉。
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后剿抚并进。
张联桂巡抚又轻徭薄赋。
这里就太平多了。
但柳名誉柳信沆还是以防不测。
过了一阵柳信沆回到叔父船上复命说:“官、兵齐谢大人恩典。请大人放心。食君之禄,必忠君之事。”停了一下续说:“大弟说已禀告二老先到长洲岛岳父家,在广州再会合赴上海。”。
此时翠竹林里突然飞出一群水鸟。
柳信沆心直口快,十分振奋,随口吟道:“一行白鹭上青天”。
柳名誉点头赞赏道:“痛快。好。应景”。
后两字就关键了。
似乎是说桂垣的名门大户,如岑家、张巡抚、罗义仓等不正是如此么?
船到了广州。
番禺知县符大令早派出人马接待,将柳府客人与行李安顿好。
两日后登上英国轮船驶往上海。
柳名誉夫妇是包厢,余为统仓。
抵沪后已有江宁府官员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