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查哨 (6)

作者:刘作义

 

 

当年京官广西大员不少。

先后主管厘金、铁道、大理寺、邮传部、顺天府。

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了。

徐桐听广西门生说起柳的立碑。

言“孝治天下。毋敢忘也”。

称“先帝咸丰同治谆谆教导无时不在心头”。至于说到自己就“过誉”了。心里却是喜滋滋的。

固然这是事实。但为何要专门向大学士讲呢?这就有学问、有目的了。

徐桐不是不知道在奉承。

只不过他可以装不知道。

当然他也有真不明白的时候。

这就是保举义和团。

仅从又称拳匪来看,对立的观点多么明显。

怎么能如此轻率向朝廷举荐呢?

更要命的是连儿子也陷进去了。

牵连的门生、大吏不少。

其实这时科举已废。徐桐想借此附和上意,唯慈禧之命是从。目的是获重用恢复权力。

拥有权力是多大的诱惑啊!

结果还祸及一大帮门生官吏。

柳名誉是一个。

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京城官场乌云密布。

慈禧进退失据,束手无策。

当年柳名誉随徐桐伺候过年轻的光绪皇帝。

御赐给他和田碧玉如意。

他谢恩后就一直放在宫内史馆的多宝柜里。

这样的日子,看来就只有回忆了。

柳名誉预感到会有不测。就像闷热的天气会下雨,可是一直还未有暴雨淋下来。

总理外务衙门收到限时严惩拳匪的照会传来了。

晴天霹雳啊!

京城来人说徐侍郎已坐牢。

他是内阁官员啊,又是顾命大臣大学士徐桐大人的少君。

八国联军陷北京。

柳名誉听闻京城大乱,徐桐被教民、暴民冲入府第羞辱,死于非命。柳悲痛不已。连忙汇去一张银票至京亲戚,请亲送徐府作为奠仪。又在府中祭拜。

岑春煊则早接慈禧太后密旨率骁勇骑兵勤王。

岑披星戴月,向东,沿黄河、过黄土高坡,进秦岭,抵山西。

慈禧匆匆西行。

一晚。

慈禧方便后问起什么时辰,又问:”何人值守?“

宫女回答:”帐外甘肃岑大人”。指的就是岑春煊。

这就是太后查哨。

这是通俗的说法。

是在特定的时、空发生。

不能等同一般的基层把总、千总的放哨、查哨。

它关系着皇室、太后、大清的安危祸福。

足见慈禧的精明警惕。

时时刻刻以社稷为重。

此时朔风呼啸,狗吠骡马嘶鸣。

星火闪烁。

巡逻守望的人影火把在夜幕中穿梭出没。

慈禧在此纷扰之中,沉静从容。十分放心。

神态安详。

果然选中了勤王之人。

岑成了明星闪耀在太后心中。“课读习武,报效朝廷”,自然是在岑觐见帝、后时回答的。原来光绪按慈禧吩咐问“慈父何语时刻萦怀牢记心中?”故岑的回答也就常涌太后心头。

三月后岑调任甘肃按察司。

这都因其父岑毓英的赫赫功勋,荫及其子。也是岑获帝、后好感的结果。

慈禧此番命其勤王就突显数十年来自己看人无数,确有眼力,没有走眼。用对了人。十分欣慰。

英雄虎子。真是大清有福!天降斯人。幸甚幸甚!

岑一直跟随护卫,回銮北京。

后岑任陕西巡抚,调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

可见慈禧的宠信,当然也是慈禧的自信,最后已破回避祖制了。

清室命运如何?

柳名誉前程怎样?

前者决定后者。

衰败的大势显露。

两江总督刘大帅手谕:柳名誉着调淮安府尹。

柳名誉平静地接过宪令。

一叶知秋。

大概是恩师徐桐大学士因保举义和团获罪并被羞辱致死,其子侍郎又系狱中。

一荣俱荣,一枯俱枯。

自己自然是不该升,该罚,该降。

命该如此!

到了淮安任上,柳寄情刻印所著诗文。

现流行的桂林山水古诗集中收的就是从此刻本选出。

又协助修治本不是主管的大运河。

河督衙门就设在淮安这里。

不久,发生辛亥革命。

黎元洪领衔首义,推翻清政府。

全国各地纷纷独立。

父老挽留柳继续协助治河。

柳决意归去。

他隐居桂垣太史第。

后久推不掉,只好任家乡桂山中学学监。

其侄柳宇任庶务。

他们兴建王城东、西华门内“状元及第”、“榜眼及第”石刻。

榜眼是于式枚。

状元一一列名。

正阳门的“三元及第”则是阮元为获此殊荣的陈继昌所立。

崇尚的都是自隋唐以来的科举文明。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