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延年益壽

隋唐時期,有一位名叫陳針,時為中軍參將,在他四十歲的時候,有一天,於路上巧遇仙人張果老,這位會看相的果老對陳針說:「您的相貌來看,壽命只能再活幾個月而已」。陳針聞之悚然,於是特地跑到寺院去找他家弟智者大師,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救他,這位深得禪定工夫的智者大師回答說:「任何方法都很難讓您起死回生,唯有一個辦法就是修習止觀禪定」。

陳針為了保存性命只好依教奉行,接受了智者大師的止觀禪修方法,並學得十分用功認真。第二年又遇到張果老,果老見而駭然,並問,汝得不死,豈食長生不死之藥乎?答曰:「沒有,只是我家弟智者大師,命我修止觀坐禪工夫,所以才得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張果老乃嘆曰:「佛法之不可思議,能起死回生,可謂希有。」後人將陳針所修的禪定方法編輯成書,並命名為《童蒙止觀》或稱《小止觀》。

以上這段歷史典故,說明了修學止觀禪定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特別是書中提到如何對治五種煩惱(亦名五停心觀)。講得更為詳盡徹底,我相信對現代人有所幫助,故今略加解釋與各位讀者分享法味:

第一,多貪眾生不淨觀:對於慾望強盛者,要教他們觀想人身有種種不淨之處。

第二,多瞋眾生慈悲觀:對於容易發怒者要教他們有慈悲心,觀一切眾生如兄弟姐妹。

第三,多痴眾生因緣觀:對於容易被外境干撓的人,要明白一切均是因緣所生法。

第四,多障眾生唸佛觀:對於做事常常不順者要勸他們多唸佛,消業障。

第五,多散眾生數息觀:對於心神不定者要教他們調理呼吸。

多貪眾生不淨觀

貪念是人的本性,人從小就有貪心,好像不用人教似的,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貪心亦隨之擴大,在佛經上說,人有難以戒除的種種貪著,即如色慾和食慾;好像人如果離開了這些慾望,就等於生活覺得乏味;但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人,其意志力也會逐漸降低。

綜觀世上很多豪傑,因女色而聲敗名裂,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因此,做為一個有為的青少年要養浩然之氣,為壯志而生。凡事要做到適可而止,恰到好處,才是中庸之道。何況再美的相貌只是曇花一現,所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任何東西卻逃不了無常的規律,特別是人死後再美的人,亦一樣化為烏有,如同灰土而以,多少愛情、婚姻、家庭的煩惱痛苦都離不開一個情字,可謂是人為情苦。如果能做到少欲知足,煩惱自然就會減少了。

多瞋眾生慈悲觀

世上有很多人,雖然享有榮華富貴,但心中總覺得沒有朋友,而孤獨寂寞,這就是說明一個人如果性格暴躁、心量狹窄,瞋恨心自然而然在不斷加大,因而大家見而遠之。

佛陀教導我們凡是一位領導或是普通的平民心中,一定要俱備寬忍容人之心,才能廣交天下朋友,亦能為將來一番事業打下結實的基礎。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以佛法更深層的理論而言,我們對人為什麼要寬宏大量,因為世間上所有的人,多多少少跟自己可能有一段因緣,這是什麼道理呢?

佛教不是講人有六道輪迴嗎?當我們每一生、一世輪迴時都有兄弟姐妹、夫妻眷屬、親朋好友,我們不知道輪迴過多少次了,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人,說不定他或她前世是您的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夫妻。因此我們對任何人都要尊敬和慈悲。另外,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人。何況,人在世上是互相依存的,我們日常所需的,都是有賴各種不同的人來成就,所以土農工商均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多痴眾生因緣觀

人們一般都會被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來左右自己的心,當我們眼睛看到外在的美境 ( 色 ) 時,心就會產生貪念;耳根聽到微妙的聲音時,心中便產生執著;鼻子嗅到香味時,就會喜歡分別;舌頭嘗到美味時,就想多吃幾口,即使醫生再三警告,不要多吃油、甜、咸等,但還是戒不了囗。外在種種境界的誘惑太多了,有時真是讓我們身不由己。所以我們要瞭解佛教講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所謂緣生緣滅,了無自性。唯有徹底瞭解緣起性空的道理,才能做到遇境不迷,如如不動。

多障眾生唸佛觀

有的人做事十分順心如願,但亦有不少人總覺得凡做一件事情總有諸多障礙,儘管認真用心去做,其結果還是不如人意而傷心失望。每一個人的做事能力為什麼會有如此懸殊之別,究竟問題在那裡?

其實,我們不能不承認以福報各有不同的因緣果報理念來解釋:做事順利者,因福報好,到處都有貴人相助;至於那些障緣多的人都要知道,這是業障的關係。究竟要如何消除這些多生積來的業障呢?

其實,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方法就是「不怨天、不尤人;萬緣放下,靜心念阿彌陀佛聖號」。為什麼唸佛功德能消除業障呢?

佛經中有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忘;心忘罪滅二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意思是說造業時是用凡夫心去造作,如果通過唸佛破除了凡心,證悟到本有的常住真心,當下就能背塵合覺,消除往昔的罪業,所以唸佛能消除百千億生死重罪。

多散眾生數息觀

有的人心中不安,時常胡思亂想,精神不能集中,這種散亂心的人對於學習、工作、創造事業都十分不利,需要一種方法讓他鎮神安心。隋朝的智者大師以他修行數十年的經驗,認為心神不定者,宜修呼吸數息觀。方法是端身正坐,屏息諸緣,專心數呼吸,一呼一吸數一,由一數到十,這樣不斷重複練習,中間若有雜念生起,再從頭算起,如果時常這樣練習,心便不會散亂,神亦能鎮定了。

結語

貪、瞋、痴、業障及散亂均是延年益壽的殺手,特別是如今的工商社會,人在這種錯綜複雜的環境下生活,要面對眾多誘惑的考驗,若有不慎,便被這股物慾橫流所衝垮,所以我們若能借助古人處世之道,改正身心的弱點,堅立信心,保持正直,便可處事無懮,延年益壽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