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表達

我有一些朋友,他們讀書很勤奮,做事亦很認真,在學校讀完專業以後,自以為工作一定很好找,沒想到在好幾個月後都沒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後,他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在面對招聘者所提出的問題時,自信心不足,表達技巧不夠靈光而導致尋找工作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家庭不和睦等生活問題都跟表達技巧有著相當大的關係,今略談如何學會表達自己:

在群體中表現自己
中國學生一般來講性情比較內向,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羞,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更是難上加難。我在美國留學時有很多教授都時常提到這些問題,我自己亦一樣:記得在二十年前,我剛考上廈門閩南佛學院以後,學校為了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老師時常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例如佛是神嗎?佛是真理的創造者嗎?
我明知佛是一位由凡夫修成覺悟的人,他不是神而是一位已經解脫的老師;佛自己亦說:「我不是真理的創造者,而是真理的發現者。」但是,當我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心裡十分緊張,臉紅耳赤,講話結結巴巴的;有時在讀佛經時,心中常常發出一些疑問,比如說,佛有煩惱嗎?佛陀為什麼只活到八十歲而不活多幾年呢?
我將這些問題埋藏在我心中很久,均不敢表達出來,等到有一天,老師在課堂說,佛陀是一位慈悲的人,弟子只要心中有問題,無論任何問題都可以直問,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正因老師鼓勵同學們在教室裡大膽發問並時常舉行一些研討會和室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所以,凡是畢業於閩南佛學院的學生,訓練出來的人,大部份都學會表達自我,堅立信心,不會完全接受老師的觀點,而能辨別是與非的能力。

在人際關係之間表達心意
中國人在社交裡,比起西方人來講,偏向於被動、內向,特別是一些守舊的人,有錢有勢者,高高在上,不善於對故友的表達;沒錢沒勢者,嘆不如人,自悲不敢與人高攀。普通的人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亦不想主動去與人打交道,因此,中國人沒有像猶太人那樣團結和廣交朋友的習慣,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了溝通、聯繫和正確表達自己的心意。
諸如一些陞官發財的人或一本萬利的豪商,若能飲水思源,不忘故友;有時打一通電話與親人故友敘舊、或聚餐暢談、或到家探訪,這樣一定能感動很多人而交到一些更加貼心和真情的朋友。
窮途遼倒的人不要自卑,要見賢思齊;看到比自己先發達的人,要用歡喜心和敬仰心去讚美他、支持他;不管是一封賀信或一句讚美的話都能感動對方。
至於一些生活普通的人,更應該虛心向成功者學習,討教成功經驗的要訣;對一些不如自己的窮苦人,更應該表達關懷、幫助之意,這樣,社會才能和諧、人與人之間才會更加友好和團結。

在家庭中學會表達親人之愛
我在十多年前移民美國,看到美國人的父子之間或夫妻之間,彼此相敬如賓。爸爸買冰淇淋給兒子吃,當兒子接到手時對父親的愛表示感激而道一聲「謝謝」。兒子幫爸爸倒一杯水,爸爸看到兒子還會關心自己而由衷表示歡喜,亦道一聲「謝謝」。
至於夫妻之間的關係,彼此更是左一句「謝謝」,右一句「謝謝」。當初我覺得很不以為然,等到了我在大學裡念家庭心理學時,才發現到,在現代生活裡,一聲「謝謝」,不但是一種禮貌,更是家庭裡成員溝通不可缺少的語言。
兄弟、姐妹、夫妻關係唯有明白表達感恩才能互相尊重和關懷,不然的話,人家為您做事,雖然您感激在心頭,但因沒有通過語言的表達而無法溝通瞭解。
在家庭中特別是大人對小孩子更不要忘記愛他時,抱一抱、吻一吻或跟他笑一笑,這些肢體的表達對兒童內心世界來講,也是十分的甜蜜和溫馨。

結論
人的成功秘訣,除了勤讀和敬業之外,更要學會表達自己,堅立信心。讓別人瞭解您的意思和立場,其實就是在展示您的自我;在與其它人討論問題和表達您的心意時,就是在表現您的智慧和能力;至於對家人有禮貌的表達和真心的關愛更加體現了個人的修養和家教。所以我們若能善用於口述的語言和肢體的語言來表達每個人心中的情感和才能,這樣不但能讓他人瞭解自己,更能將個人的魅力影響到更多的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