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王者世而後仁

本报专栏作者:龐林

史冊記載,偉大之地位,奮鬥是否屬於正面,是用恆常標準來辨別,不是吆喝能左右;歷史在變,真理卻不會有兩個標準;文化古國,有其偉大的傳國精神,才堪稱偉大,恆常就是前後一貫,守禮及知恥都是必要的;偉大的國家,要建立國格,永遠都要守著優秀示範特質,其追求永恆目標之執著,傳世、傳朝代都不能改變。偉人代表國家門面,偉大是用正道奮鬥改造國家命運;雄壯的統治,霸權建立安定的基礎,他們的奮鬥史,後代會檢驗;沈澱百年的歷史,史事會清楚呈現,荀子說:「聖人功績只在後代英明顯現。」

臺灣實驗聯合政府

內戰時國共皆有謬悠之說,荒唐、無端構陷、恣意妄為、邪取非份功名。民國動盪,人民普貪是偉人掰理,叛逆興亂造成生計困難,使民心趨惡、趨貪,國共責任不分軒輊。華人對於檯面偉人的辨識仍是低能兒,其普遍愚蠢令人驚訝。談臺灣,民主民選總統選過三人,用憲法精神評論,選錯過兩個;臺灣鍾靈毓秀,選錯領導的代價就是淪落。每次選舉,亂像橫飛、請客吃飯(已發生數個案例.全村炒米粉請客)、暗中交易、分配工程、坐地分贓、特權關說、鄉村現金賄選,哪一樣合法?2014年11月九合一選舉,最高檢查署11月17日統計,到11月14日涉案賄選是2139件,4925人涉嫌,其他還有暴力136案件,被告達7344人,估計此次選戰違法總涉案會超過2萬人(11月29日投票.賄選付款多在28日),這就是臺灣民主選舉;這種情形,卻有官員在南京演講妄談臺灣民主成就?學生目無法紀,教育部無責,在野黨謾罵,政府不敢提告,聞雷失箸,只說尊重;上帝要毀滅中國,讓大陸實施臺灣模式激情吶喊民主就夠了。臺灣應該實驗聯合政府,選輸的,只要票數接近,例如達當選者九成,獲票三成以上,都延攬入閣或地方政府。臺灣不必藍綠對立,轉為政黨合作優點最多,只剩這條路能救臺灣。

不過臺灣雖然民主走偏,方向是對的,是教育仍不夠,走太快,賄選問題是兩大黨都沒有興趣處理,解嚴後三位總統都有責任。而談反共,過去反對共產國際,有其道理,但共產也有其存在價值。世間事,實際沒什麼絕對是非,共產黨是被喊反共,越反越大,如果沒有人喊反共,反而沒事。歷史誤會以及不斷的錯誤衝撞,是非很複雜,災難前鑑若得到華人轉成熟就值得。但兩個敵對團體名字若繼續存在,是非沒有鞭策,仍會有災難。沒有覺醒會難以覺悟妥協,黨性顽固不化之轉折是必要的。

孟子曰:枉殺一人得天下,不為也。以民心論「得道天助」論點若改為「得道民心助」,可以容易理解。如果鬥爭劫富,財產分配,結果是失去正義原則以及破壞法律秩序,長時間檢討歷史是必須堅持「道勝」,否則無法使奮發向上形成秩序井然的常態宏觀道德繼續存在。檢討歷史,譴責鬥爭才能避免再次發生,貧富不均問題應透過賦稅解決。

跨出血緣全靠道德

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觀點,人類是由互相衝突的慾望在驅動,自由意志只是幻念,人無法全然意識回到單純自我,人類心理並不可能絕對健康,理智化是透過眼觀知識思想建立才能建構自然的決定,意識形態都有不好或壞的儲存累積,會在無法預期下完成行動進行罪惡,因此世間隨時都有違法犯罪案例。偉人紳士都是外來約束道德力量在克制壓抑浮躁內心的衝動;西方多靠聖經維繫約束內心守住規矩;中國應該是什麼呢?

華夏民族有其特長,變與不變使民族消長;好的特長保持發揚會使民族團結壯大,壞的留下繼續傳國會使國家崩裂。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戰亂走入迷霧都是跨出血緣、地理結合外族壯大,靠的是傳國文化,有道德倫理文化傳承在傳國已經儼然如存在之生存體,華夏大地永遠會自動轉向古訓找到執著正氣,靠博愛思想傳國復合更壯大,華人特性展現在過年過節以及官場典制如同宗教約束生活秩序。民族要正常發展傳遞後代的根本力量是正道之執著是否正確;人人心中知道是非分際在哪裡,願意堅持道德是使正道穩定之力量。華夏中國,傳承文化承受過許多次滅族或侵略災難,不但不曾使正統傳襲漢字文化治國斷層,而且越來越壯大。儒家博愛精神孔夫子思想所整理禮記卷七禮運大同篇是文明人類首次談人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大道開始推行時,國家是用民主選拔賢能,彼此講究誠信,修習和睦,不單親愛自己親人,也親愛他人,不只愛護自己子女,也愛護他人之子女。

華夏傳國精神是反對鬥爭的,民主是粗糙雛型漸序逐漸成熟,因此我們反對指責國民政府在大陸曾經存在的假民主。歷史累積傳遞資源應該是選出正面的,篩選不能弄錯,一個錯誤可能貽害後世甚至亡國,權力與制度目的是標榜文明維繫,不是把負面搬上舞台。結合壯大當包括滿族,失土要取回,則不能把推翻滿清、惡鬥抗爭北洋掰為革命,是非矛盾要屏除。涉及傳國精神,使將來歷史不會再犯違反人性罪惡,我們比較傳國需要擇優淘劣,追求祥和先要批評邪惡才能擺脫仿傚。中國若是文化立國,則凡事重是非。樹立正確文化傳國精神傳遞,為了避免將來再陷深淵災難,我們公共場合必須樹立標語告訴子孫,華夏國魂應該是什麼?唐代史官劉知幾有史學思想勸善懲惡說,《史通曲筆》篇申道理有曰:「蓋史之為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苟違斯法,豈曰能官!」

唐朝川人高宗時進士陳子昂寫《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需要記載文明傳世,也許亂世沒有完美文明可以傳世,但概括仍有比較出較正面的人物;你認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誰呢?

避免災難要立標竿

文化傳國有其深邃內涵,正面的奮鬥縱然表面上失敗,文明世紀仍然會再彈現價值,通常是先在塵世間走入幾乎渺茫無蹤卻又重新出現希望,來到次代雖然只是小種子,但第三代會長出鮮花和美果,這是非曲直有時說不清楚,但實際是依照正道使人俯仰的。

歷史有通則,英名榮耀要留在世間的代價非常昂貴,使命感必須犧牲奉獻不計私利無我境界,而人類願意為理想貢獻一生的思想家越來越少!有仇恨對立的族群之國家,民族活著必須繫於能夠流下眼淚看歷史的領導人之正確領導。綜合時代新局面,現在是釋懷恩怨,較重視華人各地族群對於中國的認同,這是民族主義回歸正面。史料編織歷史,走到盡頭只是曾經存在,哪種見解應該存在?我們由於沒有把握,因此民族尤其兩岸團結是有危機的。社會五光十色,統治階級糜爛荒淫忙於聲色犬馬,既得利益掌權者越來越自私,忽略精神教育,家長已經沒有庭訓,道德秩序在搖擺!是非是什麼?人類秩序進入理性軌道的動力在迷失,生命的價值遠離而去,我們可以用近代史來探討,人性失落的是什麼?生命價值是什麼?誰責任最大,為何仍是偉人?迷航後,當太陽升起時,不相襯的歷史生存的鬥爭會萌芽。當兩岸若統一時,偉人的認知要有共識,否則會成炸彈。歷史是非最好有共同看法,我們當烈士跳出來談。

拍電影習慣串點成戲真真假假,告訴觀眾歷史都是假的。用標榜黑道,讚美造反鼓勵抗爭,誣蔑奮鬥者成為常態,貢獻奮鬥只要非我黨團的都是罪人下場;有忠孝節義的書,認知都是各自表述,大家已不喜歡看,人性良知良能四維八德開始在走偏,效果上中國分裂的基礎正在進行,為何不廢舊陋腐橋,開闢新航道?

原本共同歌頌的岳飛要抑低,土匪李自成換代後改立銅像讚頌,造反的洪秀全是偉人,革命搞遊行、罷工、示威搞抗爭的都是英雄;而曾經企圖結束革命結束聯俄亂源的是罪人!現在閱讀的偉人革命史,都是虛構理由。歷史會變,但歷史有其該守之常,決不能脫軌;苦語鍼砭,我們應該將壞的找出來讓它消失。矛盾時代使各方各自表述,華人在廿世紀特別是如此;真理應該獲得闡揚的地方,卻遭受了阻擾,各說各話,近代史的矛盾沒有解開,是沒人可以得到利益的,山洪總有一天是會爆發的,一解開,連大紀元時報都會佩服。

百家學說形成春秋戰國,公元前241年,五國合縱攻秦,秦出函谷關迎敵,秦國運用遠交近攻策略大敗五國,促成秦始皇一統天下,對付蠻夷戎狄用的手段不必非議,現在不能比照。戰亂大勢已定後,只在大格局的奮鬥者可以看得到偉大與否。偉大有時極為平凡,有時得非法殘酷建立基礎,許多是機運,領導人必須化不利為有利,轉機點只能顧及多數的需要;而殘酷的取捨及是否屬於正面是可以分辨的,顧及多數、顧及前後一貫的需要最重要。中國雄壯基礎奠定後,都是外敵進入融合再壯大,靠的是什麼?就是厚道及文化。沒亂找亂、找碴興亂絕不是偉人或英雄的風範;只有當仁不讓,不計榮辱力求大亂化小,全力結束亂團之奮鬥者可以認定,他就是偉人。而符合這項宏觀標準,共和國統治者,有袁世凱、段祺瑞、蔣介石,我們期待人民政府也有這些特質。

柏楊著作說:【歷史有一個定律,處在巨變的國家,有能力徹底改變的國家強,改變而不徹底的國家亂,拒絕改變的國家則繼續沒落,直到滅亡。】論語,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一般以卅年為一世;這個見解指出王者承天命當領導人,撥亂反正,導民務本,只能有一世時間,經歷一個世代卅年,就得開始施仁政,只有仁道廣行於天下,這才是王者。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