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不必收回“呼籲中國接收難民” 的話
文德
中國藝人姚晨最近又火了一把,這不是因為她又有“出軌” 八卦新聞,又不是出了部影視大片,而只因為“姚晨呼籲中國接收難民” 一句話。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身為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親善大使的姚晨,當天配合聯合國難民署在“我們和難民站在一起”微博視頻上發表了同情中東難民的帖子,號召中國網友同情和支持難民,引起諸多媒體轉發並激起對“中國應不應該接收難民”的爭論。網上一篇《裝逼誤國,聖母婊姚晨帶的是什麼節奏?!》更引起網上對姚晨的一片辱罵聲,連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出來表態說:“難民不是移民” 。壓力之下,姚晨在微博發表長文澄清:“這是謡言,我從未在任何場合表達過此觀點” 。其實,姚晨大可不必匆忙出來否認自己的立場。
首先,姚晨在2010年接受了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親善大使的委任,宣傳國際人道主義,鼓動社會援助和接受安置難民,自然是她應負之責,在面對不解和謾罵時就更應挺身而出去做宣傳解釋工作,讓全社會認識並動員起來援助國際難民,否則,她就只是個“在其位不謀其政” 的“花瓶” 一個而矣。
其次,在國際難民危機日益嚴重的當下,難民問題也將成為考驗中國的一個繞不開的“大國責任” 難題。提到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接收安置,中國網民的利己主義及民族主義總是暴露無遺,一片倒地隔岸觀觀火希望別人多收而不要踏入自家門口;官方也羅列印尼、越南排華潮中接收的回國華僑數,以及緬甸內戰中越界暫避難民數,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接收難民最多國家之一”,言下之意是:難民就不要來了!撇開當今導致中東、非洲難民潮的複雜原因不說,而且中國也有因為沉重的人口壓力而實行過20多年 “計劃生育政策” 的現實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而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並正在謀求區域和國際領導地位的今天,如果自己一邊高喊全球化、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一邊以“國情” 為藉口拒絶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義務,哪麼,中國是無法在國際上樹立起“領導者” 的形象和地位的。需知,打開國門賑濟、安置敘利亞難民的歐洲諸國和美國、加拿大,也大都是財政赤字、債台高築之國,國內困難重重,加拿大對利亞難民的福利待遇甚至優於本地國民,但出於國際義務責任、人道主義及愛心,對國際難民伸出援手,而受到世人的稱讚。當然,難民潮問題還需在源頭上解決、最好在當事國內安置。但逃避戰亂救生的難民已成潮之勢下,在國際論壇上多次承諾會承擔“大國責任” 的中國將怎樣做,不可避免地被別人看著和盯著。
中國大陸媒體《新京報》當時的一篇評論指出:“在中國的崛起之中,如何在國民中培養理性而不冷血,有愛而不聖母、負責任而不大包大攬的健全人格,難民議題是一個切入口,正如我們應該看到的,情勢已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這可以說是一針見血。誠然,在中國,習慣於幾千大漢族主義的百姓還沒有“接收難民” 的任何意識和準備,政府也缺乏像加拿大哪樣的難民安罝系統和經驗,早年印尼、越南排華潮中的以華僑農場式安置回國華僑的做法已不可再用,而非法居留廣州的20多萬非洲人的管理也凸顯了社會管理系統的缺陷及不足,在亳無準備和設施缺乏的情況下,接收敘利亞難民將加重中國的社會負擔,甚至導致社會不安定,這是可以肯定的,也是中國網民擔憂和反對接收難民的原因之一。但這也並不代表中國在這件亊情上可以無所作為或完全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