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健“折腾日本”记 (上)

作者:继明 (北京)

 

往事像风,记忆如筛。

 

这年头,回首往事,谁还没几个“神仙同学”的“神仙故事”,尤其到了“好汉只(能)提当年勇”之人生阶段。

 

微信群时代,才在山东大学同学群听外系同学讲我们外语系某同学(他们是研究生同学)几十年前的故事:赴美签证被拒,他怒斥米帝使馆签证官,知道你拒签了谁吗?——未来中国的外交部长……

 

谁都曾年少气盛、心比天高过?但外交部长——似乎乃更多“被选择”、而非“有志者事就成”之位,但这个同学后赴美成一度国内颇有知名度的“美国律师”。

 

另一个外语系日语同学早早显露出的则是“草根外交”之“折腾”天赋,入学时20岁懵懂少年,很快从校级领导,本系、外系同学老师,食堂员工、校工……皆称兄道弟、畅行无阻,但“少不更事”的同学们没法上升到“外交”高度,只归之为“谁都认识”。开始的玩笑是:“除打扫厕所卫生的老太太不认识,谁都认识”,继而夸张为“连打扫厕所的老太太都认识”。对很多人来说那个年代艰苦的大学生活,他却独享“吃小灶(每天晚饭和下班食堂员工一起吃吃喝喝)”、“住单间(在木工房一角安床)”的“贵族”待遇,口袋里还经常有给杂志投稿的稿费。

 

我俩一次共同“犯事”乃大三国庆节“擅自”离校外出(规定离校须请假),我去北京玩,他回了青岛。辅导员开会追责,他开口非常理直气壮,“王老师,和你直说吧,丈母娘病了(需回去照顾)……”

 

毕业分配我去了《中国体育报》,他去了大一就不断投稿的《人民画报》,去报到时随身带着一大箱“冤有头、债有主”的退稿。

 

几年后,再看到他的消息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优秀青年记者、团委书记孔祥林赴日留学,孔子第75代嫡孙,山东大学外语系毕业……”他并引用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作为闯荡日本的“独白”……

 

山大外语系同学、《人民画报》?不就是孔健吗?孔祥林,孔子第75代嫡孙,怎么同学四年从未听说过?

 

不久,听说他出了本《如何和中国人打交道》的书。

 

下面几个他在日本“折腾”的“小”故事,是这几天电话里我听他讲的。

 

一次祭孔和一次饭局

 

1985年2月,孔健和另4名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这是自1949年后第一批赴日中国留学生,也是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邀请3000日本青年访华的“回访”。

 

孔健“与众不同”的身份是——孔子第75代嫡孙,他一踏足东瀛便受到非常崇尚孔子的日本人的“厚爱”。

 

孔健生在北戴河,青岛长大,祖籍山东滕州。滕州与孔子故乡曲阜当年同属济宁地区,有一种传说是墨子、鲁班故乡,也有一支孔姓。孔健父亲孔繁宗50年代参军、系中国海军第一代潜水兵,退役后在青岛外贸船队做大副,70年代经常“跑”日本。上岸购物被问及姓氏、得知乃孔子后人,日本人非常热情、纷纷送他礼物,日语《论语》就送了好几本(孔健后来出版了中日英对照版《论语》)。

 

来北京工作、有去日本留学想法后,孔健便公开“恢复”了孔子后人身份(此前多年属“不良出身”),并按孔家正统辈分“别名”“祥林”。1984年,孔健在日文报纸上看到日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中岛忍建议恢复日中交流的文章,便给他写信、表示希望到日本学习。中岛忍在中国大连长大,父亲是满铁总裁,母亲乃日本三大女间谍之一的中岛成子,中岛忍50年代回日本便致力于日中友好往来。

 

孔健等5名留学生抵达日本前三天,中岛忍带他们拜见市长、参加欢迎会、参观……介绍孔子第75带嫡孙孔祥林为开场必须。中岛忍为5名留学生提供一套住房做宿舍,第一个月每人5万日元生活费,一个月后生活自理。

 

两个月后,中岛忍带孔健参加了日本全国祭孔大会。

 

要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尊孔”?当然是中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但日本对孔子及其学说同样顶礼膜拜,号称“论语与算盘”为日本建国之本,尊称孔子为“东方的太阳”,“《论语》乃东亚‘圣经’”,甚至还有句俗语,“(日本人)即便没读过论语,也懂得论语(意为已融入血液)”。日本每年祭孔大典有近千年历史,曾中断近百年后,1917年由嘉纳治五郎(电影姿三四郎的原形)倡导、并力主重新恢复,1985年是恢复祭孔后连续第50届。而中国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在中断几十年后,80年代初派人去日本观摩、学习后才告恢复。

 

1000多人参加了在东京汤岛圣堂(海外最大孔庙)隆重举行的这届日本祭孔大典,作家井上靖、首相竹下登……等各界名流济济一堂,一项前所未有的内容是:邀请孔子后人孔祥林致辞。日本祭孔大典第一次有孔子后裔参加,还说一口流利日语,一时被广泛流传。

 

几天后,十几位日本名人在东京中国饭店举办“饭局”欢迎孔健,男高音长泽存(日本李双江)做东,职业摔跤明星猪木主持,外务大臣安倍晋太郎,通产大臣三冢博,议员广幸太郎,佐川急便会长佐川清、松下电器森下洋一副会长、佳能贺来龙三郎社长、学习研究社古冈社长,艺能界人士北野武(电影导演)、志村健(笑星)、加藤茶(笑星)等人参加,长泽存致辞时说,日本迎来了“大熊猫”一样的国宝,日本人应借此更好的学习《论语》……。

 

一次祭孔和一次饭局,让孔健在日本很快打开局面,也开启了他的“折腾”历程。

 

4月,孔健被日本最大电视台NHK录取为实习生——负责日语对华广播,月薪10万日元。在读新闻学硕士(后获博士)的同时,孔健还为“日立”教中文。10月份,日本《日中建筑》杂志开始连载孔健的“如何和中国人打交道”。在日中关系迅速升温、双方希望互相了解的年代,连载引发日本各界关注,日本最大报纸《朝日新闻》在显著位置发表评论,评论又引起出版社的兴趣,每周一期连载半年后,孔健在“学习出版社”集结出书。不久,即将访华的日本首相竹下登约见孔健,就书中相关内容进行了“友好谈话”。

 

到日本两个月,孔健就搬离了3个中国男留学生住一间15平方米榻榻米的环境,搬到一个日本朋友家,在日本过上了“吃小灶”、“住单间”的“贵族”生活。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