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健“折腾日本”记 (下)

作者:继明(北京)

为猪木设计“四大特征”

猪木竞选参议员时的“四大特征”:招手、握手、带红围巾、打脸颊,皆为孔健设计。

猪木宽至1943年2月20日出生,身高1米90,体重103公斤,曾多次获得日本职业摔跤冠军。在男人普遍矮小、瘦弱的日本,猪木几乎是“高大威猛”和“力量”的象征,当年电视刚普及,很多日本人是专为看猪木的职业摔跤才去买电视的。

猪木为世人所知是1975年与拳王阿里那场“世纪大战”。1975年,拳王阿里访日时口出狂言:“在东方没人能打败我,谁能战胜我、我输他100万美元”。“重赏”之下,猪木挺身而出,他的应战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狂潮,比赛门票灸手可热,最高价格超过30万日元,14500张门票早早售罄,比赛现场信号同时向34个国家进行直播,14亿人通过直播收看比赛。

但这却是一场“非对称比赛(mismatch)”,阿里拳击天下无敌,却不会用脚;猪木摸爬滚摔一流,出拳捉襟见肘,比赛变成猪木要不紧紧抱住阿里让他无法出拳、要不后背着地用腿进攻,阿里双拳纵有雷霆万钧之力无从施展,最后只能以平局收场,两人也从此成为终身好友。

猪木认识孔健后不久,即宣布从职业摔跤退役。猪木就退役后未来计划征求朋友意见,孔健建议他做民间交流、成立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协会,成立政党、从政。政党叫什么名字也听取了孔健建议——“体育和平党”。

1990年,猪木开始到全国各地竞选。孔健给“五大三粗”、“想法简单”的猪木提了几点建议:一、高举右手招手,猪木个高,招手会吸引众人注意;二、主动与民众握手。日本礼节有些像中国古代,拱手、鞠躬,而握手更能拉近距离、增加亲近感,尤其对体育明星出身的猪木效果更好;三、带红围巾,起醒目作用,带红围巾也是中国人80年代初的一种时兴。

猪木竞选前后历时两个月,走了40个城市,共与近800万日本选民握手。也许每个人与大力士猪木握手都会感觉到他的力量,但与成千上万人握手猪木也受不了。竞选60天,后半程猪木手都握肿了,每天晚上竞选活动结束,他都要把手放在冰桶里降温、消肿。猪木与孔健开玩笑,“都是你出的馊主意”……还有粉丝说,和猪木握手后一周都没洗手。

孔健接着又建议猪木握手后、再打粉丝脸颊(主要是年轻人),表示战斗前的激励。结果粉丝排着队让猪木“打脸”,一次最长的队排了5公里。很多次猪木举行竞选聚会,孔健还带上百名粉丝,以给猪木献红围巾的方式造势,将气氛烘托至非常热烈、收效显著。

猪木最后以“政治素人”第一次竞选即获80万选票高票、成功当选参议员(日本共252名参议员,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一半)。当选议员前,猪木和孔健成立了“日中体育友好交流会”,1991年猪木率队包机前往哈尔滨表演职业摔跤,那是中国观众第一次现场观看职业摔跤。2001年,猪木和孔健再率赴队赴上海表演职业摔跤,引起巨大轰动,电视转播受众达上亿人次。猪木后来再几次当选参议员,他还曾利用他体育明星影响力,前往中东参与谈判、说服恐怖组织释放了40名日本人质。

30多年来,猪木与孔健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办《中国巨龙新闻》出《孔子全集》

在日本有种说法,“想让一个人死,就让他去办报纸;想让一个人死得快,就让他去办杂志。”1994年,到日本十年后,看到有不少中文“小报”只能在边缘地带发声,孔健决定办一份日语报纸、打入日本主流媒体。报纸由中日双方出资合办,中方主办者是《人民画报》和《经济日报》,日方是《竹书房》(当时中方外汇紧张,日方单独出资20亿日元),起名《中国巨龙新闻》。

日本对媒体控制非常严格,平时超市报架上就十几份报纸,《读卖新闻》、《产经新闻》……,且报纸、电视台属于同一财团。《读卖新闻》拥有“日本电视台”,《朝日新闻》拥有“朝日电视台”,《产经新闻》拥有“富士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拥有电台“东京台”……,这也是日本60年来报纸电视一体化的传统模式,很少有新报纸问世。“在媒体上露面”,“拥有自己的媒体”,也被日本人认为乃“人生三大幸事”之一。

1997年,日本韩裔商人孙正义欲收购日本最大的广播公司“文化放送”,但日本人一听韩裔要插手日本论语权,立即形成反对声浪,孙正义只好作罢。2005年,日本新生土豪堀江宣布收买富士电视台,也被以道德人品瑕疵为由否决,崛江后来还在竞选中因收入来源不明罪被判入狱。

经过半年筹备,一份八开、32个版、全彩印,每周四发行的《中国巨龙新闻》周刊1994年8月开始试发行,9月在北京举行创刊仪式,多位国家领导人发电祝贺,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到场致贺辞,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源潮等出席。10月,再在东京大藏饭店举行日本首发仪式,王照华、李源潮率60人中方代表团到场祝贺,共3000人参加仪式。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人在日本办日文报纸,创刊号印100万份,后又加印30万份,平时发行30万份。那段时间,日本大街小巷、超市报架上,都有这份以中国文化、经济新闻,及股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巨龙新闻》,当时有大约2000万日本股民在玩中国股票。

但《中国巨龙新闻》的巨大影响力很快引起日本有关方面的注意、也惹来了麻烦,他们以有“红色资金嫌疑”为由、及“不准外国人办媒体”的潜规则,逮捕了日方主办者、《竹书房》高桥社长。半年后,孔健只得改任总编辑、把社长兼法人身份交给老朋友宫尾俊辅。

宫尾是孔健刚到日本、经长泽存介绍认识的朋友,几十年情谊深厚。宫尾来自冈山,是日本柔术竹内流的发源地。柔术竹内流1532年由日本战国时代武将竹内久盛所创,在日本人概念里柔术无所不包,摔跤,男女体术,医术,擒拿、剑术,拳法……,甚至还包括膀胱经,心经……,而且日本人认为柔术源自中国、柔术魂“智仁勇”源自孔子,所以宫尾与孔健一见如故。1880年前后,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将柔术发展为柔道,1964年成为奥运会项目。孔健后来还通过宫尾认识了日本柔道名将、现日本奥委会主席山下泰裕,孔健和山下泰裕为把柔道引进中国、提高水平一起做了很多事。宫尾俊辅还把儿子送到中国戏剧学院学习、后到北大读研,这是后话。

从1994年创办至今已27年,由于孔健和宫尾的坚持和努力,三冢博,猪木,长泽存……等老朋友的支持,佳能,松下、朝日啤酒、奥林帕斯等赞助商的不离不弃,《中国巨龙新闻》一直在很单一的日本媒体界占有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河南洪水肆虐,《中国巨龙新闻》第一时间表达了极大关注。

2013年,孔健在《人民东方出版社》出版《孔子全集》,全书80万字。孔子传人至今近80代,全世界数以几十万计,为世人所知的有孔融、孔尚任(《桃花扇作者》)……,近代有孔祥熙、台湾孔德成……到如今的孔庆东、孔祥东(钢琴家)、孔令辉……,但只有孔健出版了《孔子全集》,做了真正孔子后人应该做的事,也让一些质疑他真正孔子嫡孙身份的人无话可说。

怎么样,我老同学孔健够能“折腾”吧?

走笔至此忽然发现,孔健在日本三十多年种种离奇故事,处处“闪烁”着当年在山大四年“折腾”的影子,也应了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天生爱“折腾”,到天涯海角也难改“折腾”宿命。只是“折腾”有所不同,有人“瞎折腾”,折腾半天,很多人跟着遭殃,最后只剩一地鸡毛;而有的人“折腾”上了档次,就成了“民间外交家”和“社会折腾(活动)家”,给人留下启迪。

但这还只是孔健“日本折腾”的几个“小故事”,用孔健前一段住院日本小护士的话说即:“孔先生每一刻都在忙(折腾)”,号称“四多(出书多,100多本;演讲多,1000多场;出镜多;头衔多,世界孔子协会会长、社会活动家,作家、记者、总编辑、电视主持人)”的孔健还有太多“日本折腾故事”,小车不倒只管推,孔健还想把中日文化交流推向新高峰,他还要继续“折腾”。

图片:孔健与宫尾(右)、山下泰裕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