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練琴 – 老生常談

請問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有沒有天生是喜歡做功課的?他會喜歡坐下來就刻苦地重複做同一個動作?

他們專注做功課,就是有一定的原動力。有形的獎勵,例如拿到高分數,家長和老師的嘉許;無形的奬勵,例如同學的羨慕目光,自我滿足感覺。

避免辛勤工作,可能是一般小朋友的通病。就是他們多麼喜歡鋼琴音樂,演奏水準有多優秀,也是難以避免。也許是天性使然,也不是孩子聽話和不聽話的問題。

在這個交叉位置,就是家長和老師動腦筋的時候。我們怎樣運用智慧和人生經歷,啟發孩子的想象思維,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啟動腦力和學習意向,提高專注,改變他們的堅持態度。

音樂是講求聆聽和感覺。所以,老師要指導學生的,不祗是彈奏技巧。基本的坐姿,手型和指法固然是基本功。但是,沒有音樂和音樂感覺,那麼鋼琴演奏就變成機器在發出聲音而已。

沒有感情的表達,沒有音樂意思,管您的演奏技巧有多強,這首樂曲演奏就是沒有吸引力,沒有凝聚力。

說實在話,作為鋼琴老師,我們也很容易犯上這個錯誤,走進這個 “ 演奏技巧有多強 ” 的陷阱。彈奏的音和拍子是否完全正確,是非常重要嗎?無可否認,彈奏一大堆的錯音會讓聽眾覺得煩厭,也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彈奏出優美的旋律,繽紛的色彩,帶出動聽的故事,激昂的節奏,那麼一點點的錯音,聽眾是無暇顧及。

音樂是表達內心世界,抒發個人情感的媒介,是一種體驗,講求感覺的一種表演藝術。老師的最大挑戰是怎樣開啟興趣的大門,讓他們産生練習的興趣。

如果練習的過程祗是樂曲連續彈奏幾遍,那麼練習效果在那裡?學生沒有想到要表現什麼? 練琴的責任完成了,內容欠奉,沒有感覺,更遑論對樂曲產生的感情。

再談一下學琴目標這個大題目。為興趣?為陶冶性情?為求得到藝術氣質和音樂修養?還是為了加上學校學分?更直接的是為了盡快完成考試的級別?

毎一次談到這個問題,都會觸動到我的神經線,容許我在這裏發表介人看法。為什麼祗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袛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幾首考試曲目?

那麼,學琴過程的磨鍊和啟發就變成微不足道,彈出好音樂的滿足感,與別人分享練習成果,用過心思和努力的自豪感覺是金錢不可以買到的。

孩子在學習中所得著的才是重要,音樂訓練對他們成長的正面影響,音樂的譖在正能量都是學鋼琴的無價寶。

(張珮珊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官。任何問題, 歡迎電郵jcmusic@shaw.ca 或瀏覽www.jcmusicpiano.com,或關注微信:jcpiano)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