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忍耐(二)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忍耐是一種素質
其實忍耐不僅僅是成功所必需的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修養上的綜合體現。
忍耐的背後是一種謙虛、寬容的人生態度;是一份顧全大局、息事寧人的平和;更是一股儲備能量、厚積薄發的勇氣。
清朝的曾國藩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範。他一生在官場上跌宕起伏,最後能夠在清廷中位列極品,就是他具有超強的忍耐力。他曾經說道 :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 曾國藩就是憑著堅忍的毅力一路走來,從窮山僻壤的鄉村走入京城,從翰林院學士做到了三軍統帥的欽差大臣和太子太保,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受萬人景仰和愛戴。
曾國藩的忍耐力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十分突出了。二十四歲那年,曾國藩到長沙讀書,當時他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窗前。有個叫展大寬的同學來了,因為來得晚,書桌只好安排在墻角。有一天,展大寬突然沖著曾國藩吼道:“亮光都是從窗子照進來的,你憑什麽遮擋別人?”曾國藩聽了,沒有說什麽,一聲不響就把桌子挪開了。然而,展大寬仍不滿意。第二天,他趁曾國藩不在,竟把自己的書桌挪到窗前,而把曾國藩的書桌移到墻角去了。曾國藩依然沒有爭辯,那以後他就一直在墻角的位置讀書。後來,曾國藩考中了舉人。展大寬很不服氣,便跑來尋釁,說:“你讀書的位置風水好,那本來是我的,讓你給奪去了。”這時,旁邊的同學看不過去了,為曾國藩抱不平,便對展大寬說:“書桌的位置不是你自己要換過來的嗎?”展大寬無理取鬧地說:“所以,他才奪了我的好風水!”那位同學說:“那你趕快搬回墻角吧,明年準能中舉。”
同學們聽了,都哄堂大笑,展大寬一臉狼狽。曾國藩在一旁和顏悅色地聽著,始終不發一言。忍耐是一種智慧。事實上,一切能忍、會忍、善忍的人的頭腦都是非常精明的。他們往往忍得恰到好處,能以最佳的方式保護自我,恰如其分地躲避他人對自己的算計和傷害。其實,忍耐力不僅是英雄豪傑所應具備的特質,一般人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忍耐力。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某公司一個重要部門的經理要離職了,董事長決定找一位才德兼備的人接替這個位置,但應征的人都沒有通過董事長的“考試”。
這天,一位 30 來歲的留美博士來應征,董事長卻通知他淩晨 3 點去他家考試。這位青年如約去按了董事長家的門鈴,但是始終未見有人來應門,一直到 8 點鐘,董事長才讓他進門。
考試的題目是董事長口述的,董事長問他:“你會寫字嗎?”年輕人說:“會。” 董事長拿出一張白紙說:“請你寫一個白飯的‘白’字。”他寫完了,卻等不到下一題,疑惑地問:“就這樣嗎?”董事長靜靜地看著他,回答:“對!考完了!” 年輕人覺得很奇怪,這是哪門子的考試啊?
第二天,董事長在董事會上宣布,這名年輕人通過了考試,而且是一項嚴格的考試!董事長說明:“一個這麽年輕的博士,他的聰明與學問一定不是問題,所以我的考試更難。”隨後又解釋說:“首先,我考他犧牲的精神,我要他犧牲睡眠,淩晨 3 點鐘來參加公司的應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5個小時,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氣,看他是否能夠不發飆,他也做到了。最後,我考他的謙虛,我只考堂堂一個博士 5 歲小孩都會寫的字,他也肯寫。一個人已有了博士學位,又有犧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氣、謙虛,這樣才德兼備的人,還有什麽好挑剔的呢?我決定任用他!”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走向成功不僅僅需要淵博的學識,更要有超過常人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