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的錯誤想法
有很多關於學習鋼琴的錯誤想法,讓我們在這裡將疑問解開吧。
第一條: 孩子是不會自覺跑去練琴?
很多家長都有這個類似經驗,孩子每日是否練習鋼琴,是否原意自覺跑去練琴。孩子不願意練琴,要罵,要強迫他,和孩子關係弄得不高興。我們應該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怎麼可以讓孩子覺得弾奏好聽,怎麼可以感覺練琴不困難,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
很多新的家長,在電話查詢時會說:“我的孩子不喜歡練琴。我希望他和您上課后,就可以開始練琴。” 哦,我會笑著回答:“我不是魔術師,不可能馬上讓同學喜歡練習。”
方法是甚麼?選擇一些學生感覺興趣的曲目來學習,讓同學覺得自己有進步,同學學習到怎樣去分辨好的鋼琴演奏,也是懂得分析樂曲,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興趣。
第二條: 培養興趣是大人的職責,小朋友是不懂的?
小朋友是一張白一紙。他們很會吸收,也會模仿。怎樣去培養學習音樂興趣,是很多不同方法和組合的結晶。在玩樂中,鼓勵和啓發,擴大想像,透過表演和獎勵,和老師的關係和默契。
學習一門學問也可以寓學習於娛樂吧。如何讓學琴感覺輕鬆, 開心上課,是老師的能力。得到鼓勵和讃賞,家長可以做得到。重要的是,充裕練習時間,在沒有壓力下,輕鬆學習,提高興趣。
第三條: 陪同上課時,家長可以做助教老師?
家長陪伴上課是值得鼓勵的。他們在課堂的“工作”是什麼?有些家長在旁邊很專心做筆記,學習,盡量理解課堂。他們是乖乖的學生,默默地做旁聽生。做了筆記,回家用筆記陪孩子練琴。
有些家長卻是變身為助教老師,不斷給予意見,在旁協助糾正孩子的彈奏方法。他們也會提點,指示老師應該怎樣教導學生。或者有些家長在忙於複述老師的說話,更甚者是隨意插話,打斷同學的演奏,老師的思維。
第四條: 要盡快將考試各級別完成,不要落後於人家?
有一個跳級考試的現象在華人社會是愈見嚴重。作為鋼琴考官那麼多年,去了那麼多的省份考試,就是有華人聚居的溫哥華和多倫多兩個城市,有這麼嚴重的情況。
很多小朋友來應考高級別,水平是偏低的。我不是反對學生跳級,祗是必須保持水準。盲目跳級,對學童的影響壞到極點。大家要認清楚學鋼琴的目的,對孩子的整體成長影響才是最重要。
第五條: 孩子不是以音樂為職業,需要那麼認真嗎?
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可以灌輸給小朋友的。試問那麼多的大律師,著名醫師,和很多的成功人士,在讀書時期都有學習最少一樣樂器。原因非常簡單。他們的父母親都知道音樂對於孩子小時候的心智啟發的重要性,音樂訓練付予孩子畢生的正確觀念和態度。
(張珮珊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官。任何問題, 歡迎電郵jcmusic@shaw.ca 或瀏覽www.jcmusicpiano.com,或關注微信:jc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