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加國如何逆境求變?

作者:馬文廣 (加拿大民生促进会)   

加拿大是世界第七大移民國家,其外來人口佔全球移民人數的3.2%,約為加國總人口21.5%,其中一成七來自亞洲國家。在最近十數年來,跨國遷居已成為普遍現象,但為何有這麽多人選擇移居加拿大?他們的決定又是否適當?要是實況不如理想怎樣應對?

人們從原居地移居到其他國家去,都希望能安居樂業,其主要動機包括:增加經濟收益或穩定性、提升就業或進修的機會、與家人團聚、物色更愉快的居住環境、及追求宗教或政治的自由等(註一)。

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2016年的研究報告,加拿大是世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其「幸福生活指數」(Composite Index of Well-being)的得分名列前茅,在十一項生活要素中,有多項的表現可滿足上述移民的期望,例如生活滿意度、安全感及空氣質素在四十個會員國中排行第七和八,居屋條件和個人健康狀況兩項更冠蓋全球,而學生基本技巧評估成績(PISA)亦獲季軍,另外家庭收入與財富、社會支援及就業與薪酬等要素則位於中上游(註二)。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加拿大的生活質素優於很多國家,所以吸引大量外來移民。

不過,加國的生活並非盡善盡美,而且有些生活要素比其他國家差。例如,工作穩定性偏低,作息時間欠均衡,而且貧富頗懸殊,因而它們所得的評分低於全部「經合組織」會員國的平均中位數。

在過去二十年來,加拿大的貧富不均情況持續惡化,由1989年的堅尼指數(Gini coefficient)0.28升至1990年代的0.32(註三),而且在2000年代仍然徘徊於這數據的上下。具體而言,於1990年,加國最富有的兩成人口擁有全國總收入的36.5%,至2010年增至39.1%,然而其餘八成國民的收入卻保持不變甚致下降,造成這現象的主因是政府旳不公平政策(註四)。

另一方面,加國外來人士長期面對低收入的困境比土生居民的嚴重(註五)。在2004年,長期處於低收入的外來人士佔16.3%,是相同情況土生居民的2.6倍;2012年,那些人士的比例下降至12.3%,但卻是土生居民的3.3倍。這現象的產生極可能與外來人士的基本英、法語文和數理能力有關,因為聯邦政府的一項研究顯示,參加「國際成人技能評估」(PIAAC)的外來人士的成績低於土生居民(註六),因而影響他們在勞工市場的競爭力。

人們移居到異地,能否如願以償享受愉快的生活,須視乎多種主觀和客觀因素,包括:移居前對目的地的認知、期望和準備,定居後的適應、當地政府對外來人士的政策和服務、及土生居民對外來人士的態度等。

為了在加國能安居樂業,有外來人士使用社會服務機構的「安頓和融合服務」(註七),但研究顯示這些服務仍有待改善的地方(註八);亦有人為了尋找生機,由最初落腳的地方遷去另一城鎮;更有小部分無法適應新環境的回流原居地。然而,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自求多福,正如可持續民生研究學者指出,要確保可持續的安樂生活,須不斷提升個人的潛質,增強自己的信心,才能有效運用擁有的生活資產來制定生活計畫,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計(註九)。而且,身為加國多元文化社會的一分子,為了保持和改善生活質素,應該多關心社會,參與公共事務,協助政府確實明瞭族裔社羣的需要,以釐定更切合各族裔文化的政策。

附註

(一) Nikolova, M. & Graham, C. (2015). In transit: The well-being of migrants from transition and post-transition countrie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12, 164-186.
(二) OECD (2016). Better Life Index, Canada,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betterlifeindex.org/countries/canada/.
(三) 「堅尼指數」是國際間用來量度收入不平均的工具,指數0表示在社會中每人都有相同數目的收入,而1則表示其中一個人擁有全部收入,其他人完全没有收入。
(四)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 (2019). Income Inequality: International Ranking, Canada Benchmarked against 15 Countr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onferenceboard.ca/hcp/Details/society/income-inequality.aspx. Retrieved in March 2019.
(五) 長期低收入的定意是:連續五年或以上,家庭收入低於全國總平均收入的中位數。
(六) Xu, Li, et al. (2017). Skills Proficiency of Immigrants in Canada: Findings from the 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 (PIAAC),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s, Canada , retrieved from http://www.piaac.ca/docs/PIAAC%202012%20Immigrants%20Canada%20Final%20EN.pdf
(七) Mehrunnisa Ahmad Ali, et al. (2012). Making Ontario Home 2012: A study of settlement and integration services for immigrants and refugees, Ontario Council of Agencies Serving Immigrants.
(八) 有關「安頓和融合服務」的内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可參閲Research and Evaluation Branch,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2017). Evaluation of the Settlement Progra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ada.ca/en/immigration-refugees-citizenship/corporate/reports-statistics/evaluations/settlement-program.html.
(九) 有關個人潛質與生活計畫的關係可參閲Carney, Dianna (1998). ‘Implementing the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Approach’ in Dianna Carney (ed),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What contributions can we make? DFID, London, UK; Scoones, Ian (1998).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Working Paper 72, IDS, Brighton, UK。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