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青春期的挫折和尴尬(上)

我相信所有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很多都会有这样挫败和尴尬的时候:我怎么这么失败?我怎么含辛茹苦教育出来的孩子这样对待我?为什么我越来越不了解我的孩子呢?为什么他突然变得这样冷漠和可怕?为什么他会走向这条路?相信家长们如果看看这一期我的文章,相信你们也许会有所领悟——

当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第一倾诉对象将不再是父母,更多指向好友和同学,老师和邻居。这会让很多父母苦恼,无奈,茫然和束手无策,见人就不断的重复一句话:“我的孩子怎么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称职的父母?他怎么就不可怜我们呢?”
当孩子在2岁左右时,其行为即开始有背离父母和家庭的倾向,这也就是我在前几期提到的“各种敏感期和敏感指令”。到青春期后,这种趋势达到高潮。其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系统和器官变化的原因,而导致各种激素的刺激和变化;另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家庭和外界的压力,使心理变化逐渐成熟和叛逆。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社会变化过程的一个必经之路,这是成长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行为比较极端,让父母难以接受,最终演变成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和悲剧。虽然说,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达到“叛逆”这种程度。如果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比较快乐、健康的,这些孩子的青春期往往是不明显的;而那些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冷漠、争吵、甚至离异的家庭,又或者关注过度的孩子才会表现出过多的反抗和过激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让家长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像“叛逆”、“不尊重长辈”、“贪玩”、“厌学”、“道德沦丧”、“网瘾、早恋”等等。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每一个孩子都会按照家长所认知的那样去发展,最后情况就变得非常难以挽回。下面,我想就这几个标签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叛逆:所谓叛逆就是孩子不按家长所指导的行动标准行事,不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标准行事,不按道德标准行事。前面有所描述,就是孩子在青春期,会有背离父母意愿的倾向,通过否定父母来证明自己的成长。父母的价值观指导越多,是非对错的评价越多,孩子可能出现的“叛逆”行为越多,孩子的行为只是为了挫败父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绝大多数叛逆行为是父母所致。

个案回顾:小S,在上七年级的时候,由于身体的变化而感到害羞和恐慌,而恰恰在这段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从A降到D。父母多次被请到学校,老师的建议是让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但缺乏青春期教育常识的父母,在没有了解清楚孩子状况的时候就急忙约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不良的情况。但由于家长把她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就这样,反复折腾几次,小S对父母是越来越失去信任,几次的争吵,差点逼得小S离家出走。由于她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父母对她的这次行为引起了重视,决定重新和小S进行一次深刻的谈话。由于此前父母的一些做法,已经深深的伤害到了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子,她不再信任她的父母。而后,一位老师为我引荐了他们。在经过一次评估后,小S自己主动提出来要继续找我为她上课,在经过一年左右的教育和辅导,为父母和孩子解除了种种的矛盾和叛逆。在近一年中,通过与她父母的多次交谈,使她父母更多全面了解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化。他们不再给孩子贴标签,不再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去生活和学习。目前,小S同学在一家重点公立高中读书,偶尔空闲的时候会到本中心来做义工。其实,孩子的青春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青春期的无知和无视。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了解整体事情的状况,多普及一些青春期少年的各种前期的问题,其实事情也就不会变得那样复杂。

雪明子给各位家长的一些建议:多一分热情,就会少一些麻烦;多一分温暖,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多一分亲情,就会少些叛逆的孩子……

世界教育箴言妙语: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
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
——(英)洛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