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面临的压力及如何自我积极心理调整

本报专栏作者:李昶 (供稿)

新移民来到西方国家,如加拿大,会面临许多压力,说不尽的烦恼及流不尽的眼泪可能是最好的描绘。失落感、彷徨不安和无助感往往是巨大的,而焦虑症和抑郁症及并发症常常是高频的。过了初来乍到的新鲜和好奇以后,取而代之的常常是从最初落地(Landing)时的自信下滑到巨大的自卑感。抱怨、嫉妒、天生我才无人用的愤怒时时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所有的怨气和怒气会转嫁到配偶和孩子身上而造成许多婚姻、家庭问题,并对孩子心理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怎么办?造成诸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新移民来到西方国家,有一些关键之点是必须把握住的。否则,几年后回头一看,已是昨日黄花,光阴和生命都浪费了。

首要关注的是抱怨的心态和行为。笔者读过不少关于新老移民的文章和研究论文,没有发现一篇文章能正视这样一个问题:移民是你自愿选择的而不是西方国家和加拿大政府逼着你来的。一些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确实需要移民,可并不是非要你我不可。这“洋插队”与当年中国政府逼着几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土插队”是完全不同的。当有些移民惊呼或大骂被骗了时,笔者并不否认可能是一部分移民公司为了赚钱把西方,包括加拿大的一切编得天花乱坠。但应该说这只是那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与西方政府、国家和社会没有很大关系。另外,这应与你自己的轻信有关。事实上,抱怨是永远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

第二点要指出的是东西方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上的差异。请注意,笔者这里无心比较谁好谁坏,谁优谁劣。指出其间的不同可以帮助移民朋友们在心理上和文化价值观上与西方的观念接轨。因为我们究竟生活在一个西方社会里。说穿了,你在西方,在加拿大要生存。要与人打交道,你就要知道这游戏规则的来历。

出国十几年对西方文化价值观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条是:西方人认为,我相信你直到如果你证明你自己不值得被相信。而我们中国人往往认为:我不相信你直到你证明你是值得我相信的。西方的整个价值体系、法律体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上述这个理念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生存,人的信誉(Credit)是极其重要的。比如说,一个人丧失了金融方面的信誉,你看以后哪家银行还会贷款给他。作为专业人士,如果他丧失了专业人员的信誉,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在该行业内他将会被永远地开除。中国人对人的信任(Trust)程度是相对比较低的,因为我们要求他人首先能证明自己是值得相信的。贪污腐败、阿臾奉承、黑金政治与这一心理基础有决定性的关系。

在西方,在加拿大生存,最大的压力莫过于经济和就业的压力。大多数移民在国内数中产阶级,多少都会带一些现金。所储备的能够支撑一年半载的,大多想趁这段时间找到工作。少数幸运者能找到专业工作,而大部分一时半会找不到对口工作而又坐吃山空的感觉。当银行帐面上的钱看着一天天少下去的时候,一种恐惧感就会笼罩在心理,心情特别沉重。一些务实的新移民便放弃找寻专业工作的念头,扎进工厂、餐馆、商店打工去了。但也有些人放不下心理上的身份而不愿打工,还天天盘算着自己在国内如何如何。

我个人看法,打工是生存的权宜之计,也是学习了解西方社会的重要一课。过去我也是一边读书,一边打了多年的工。我们不能以过去国内的身份来作为现在生存的心理基础。国内再怎么有能耐有才华,也必须在西方社会标准和价值体系认同时才有用。

也有一些人,谈着要回去,也有的真回去了。对于这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你原来在国内干得不错,国内还有位置等着你,回去也无妨。不过,中国社会出现大问题的可能性相当大,如类似SARS这样的突发性危机。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贪污腐化问题,引爆大规模突发性危机只不过是迟早的事。你回国后经冷静地、仔细地和客观地比较中国和西方社会,你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失落感。你会感到官场难混,人际关系难缠,空气不新鲜,水质不洁等等。最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别人并不怎么看得起你这个“海归”,别人可能不会把丰厚的薪水、权力和地位送给你。别人可能会对你冷嘲热讽,说你没本事在西方混下去,所以又回来了。单位可能会给你设下种种关卡和条件作为回来的前提。别人可能并不尊重你这个中国的“外国人”。你的孩子在残酷的升学竞争中,童年的纯真丧失了,而学习赶不上同龄人的水平。由此可见,在很大程度上来看,出国是一条不归路。既来之,则安之。

在西方搞专业工作,英文或一门西方语言水平和专业水平是缺一不可的。笔者认为,英文能力或一门西方语言能力是立足西方社会之本。要真正学好一门西方语言,比学一门专业的全部课程加起来还难。在国内时,我曾在两所重点大学英文专业学习英美语言文学七年,读了学士和硕士,并在大学英文专业教了七年书。出国后“小二郎改行”,去学习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出国后一段时间我的英文还磕磕绊绊,几年后才真正上路。

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交流学和信息学都研究过这样一种现象:如果要把一种语言掌握得如同母语那样流利,一定要在儿童期,即青春期(Puberty)到来之前学习该语言。这可能是为什么儿童学习语言快,为什么移民的孩子可以流利地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原因。心理学上的结论是语言学习可能是与大脑细胞及其结构在人生的特定发育阶段上有关。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大脑对于语言的接收与储藏特别敏感。过了该阶段后,语言接收能力就开始下降,并随着大脑细胞老化而逐步消失。

下面将谈谈专业方面的问题。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可能是在西方进入专业工作的关键和捷径。一般只有少数幸运有能力的移民到西方如加拿大来能顺利找到工作。对大部分人来说,国内的专业训练与西方相应的专业训练相比是有差距的。比方说,我自己曾在英、美、加大学呆过多年,发现西方国家大学与中国的大学存在最根本的不同点。那就是中国的大学教学生学知识,而西方的大学教学生去想问题。多年前我赠请教一位哈佛大学的老教授点拨迷津。他总结说,哈佛大学引导学生去想人类大脑目前还没有想到的问题和教学生去研究人类大脑能想出的任何问题。由此可见,西方学术界的立足点可能决定其专业技术和学术研究的超前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国内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去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最终进入到专业人员的行列。

其实,当我们能从心理上承认差距和不足,我们已经进步了。我认为,新移民来西方要学会“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也是心理调节的第一步。在求生存时,除了犯法的事,什么工种都可以干。其实,在北美,开小杂货铺、小洗衣点、小餐馆、快餐店等小生意的华人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不在少数。诚实劳动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自豪的。

在华人移民中,最大的心理障碍之一可能是放不下面子。如果你认为做目前的工作只是过渡性的,挣钱养家,心理应该能平衡。如果你心底里不屑于做此类工作,觉得不合你的身份。此时的你,心态一定是很差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在家里时可能会找配偶吵架,甚至打骂孩子。

强烈的失落感是很多移民有过的体验。失落感产生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期待(即对生活、生存价值的expectation)与现实反差太大,其核心是自我认同价值的失落。这种失落可以产生的心理情绪最初可能是愤怒(anger),接下来可能是焦虑和不安感(anxiety and insecurity),最终导致郁抑症(depression)。当现实未能满足自己的目标,差异越大,愤怒就越强,或情绪越低落。当一个人挫败感越强(sense of failure)时,他的心中就越感不安,就越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当我们在心理上不能控制情绪时,往往会拿最亲近、最方便的人当出气筒,即在家里找配偶吵闹或拿孩子生气。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情绪错位(displacement),即把自身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和焦虑等,转移到身边最亲近但是无辜的人身上。这种情绪的错位可对家人和孩子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造成夫妻之间的争吵。婚姻危机,家庭不和,也随之而来。长此以往,最终可导致婚姻和家庭的解体。反之,如果压抑情绪,产生的结果往往是焦虑(Anxiety),惊恐(Fear),情绪的沮丧或抑郁(Depression),固执和强迫行为(Obsessive and Compulsive),罪过感和羞愧感(Guilt and Shame),厌食症(Eating Disorder)以及睡眠毛病(Insomnia)。极为严重时会产生自残或轻生的念头。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即无论是泄愤或压抑情绪,最好是去移民或社区辅导中心求助,接受心理辅导。

“愤怒”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第二症状”(2nd Symptom)。爱愤怒的人是心理上不安全感极强和内心懦弱的人,是自卑情节(Inferiority Complex)很强的人。为了补偿自卑情节和自信心的欠缺,这种人往往喜欢通过对人发怒来显示好强的一面和自己优越于他人的另一面。优越情节(Superiority Complex)往往是自卑感走到极端的另一形态。真正自信心强的人,真正优秀有能力的人,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是处变不惊,易制怒,少发火,也很少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关于制怒的技巧问题,曾在《夫妻吵架艺术(2)》一文中已谈过,这里略去不述。

下面谈谈移民朋友中常常遇到的焦虑症(Anxiety)的问题。焦虑症有多种类型,其核心是强烈的不安全感、自卑感、以及自以为的外在环境或他人对自己生存会造成的威胁。由此可见,产生焦虑症的关键点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放大到极端的地步。即把许多平常事从最坏的角度去想,以至小事就可以引起惊恐。为了降低心中的惊恐不安,往往去反复考虑,并重复做那些本来做一次就足够的事,因而导致妄想及强制行为。患有焦虑症的人疑心很重,喜欢怀疑他人并经常从坏 的角度去猜测他人的动机。有焦虑症的人往往缺乏社交技巧。解决焦虑的核心是:1)培养自己的自信心;2)不要去把一般的烦恼当作天要塌下来的大事;3)不要老去怀疑他人的动机和行为。当然,最有效的办法是去接受心理治疗。

最后再谈谈忧郁症(Depression)。情绪低落是华人移民中常见的现象。生活中遇到挫折而产生的不一定是忧郁症。任何人遇到不顺心的事 或困境,都会产生低落的情绪。但转念想想,或找家人朋友谈谈,想开了,也就没事了。忧郁症是另外一种极端情况。除了看问题极度悲观外,睡不好觉或睡许多觉,浑身无力,对什么都没兴趣,对生活前景觉得无望无助,对自身自我评价极低或不切实际的兴奋几天之后,情绪又一落千丈,有时还会出现自残或轻生的想法和行动。也有少数人伴之酗酒和吸毒行为。

忧郁症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症,一定要去求医,请医生治疗并辅之以心理治疗。少部分人的忧郁症与家庭遗传基因有关,但大多数是当事人本身由于固执和狭隘,并将自己锁定在某一狭隘偏激想法上而不能自拔。要解除自己的忧郁症,除了遵医嘱服用抗忧郁症的药物外,也要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才能把自己从狭隘偏激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中国“道家第一山”的四川青城山顶上有个石碑,上面刻着“退后一步自然宽”。这个很好的人生哲学指导我们在困境中,甚至在绝境中,去改变我们对所面临的困难的看法,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避免走极端。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帮助移民朋友们了解把握在移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关键心理状态、情绪及行为;想帮助大家能及时认清自我心态,以便在行为上进行调整,为顺利度过移民安居工作第一关。最后祝移民朋友们尽可能生活得心情愉快开朗一些。(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