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好学琴
从亚省卡加利移居温哥华,目的是修读这边的音乐治疗学学士课程,还一个多年来的心愿。早年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己经想过到美国继续升学。音乐治疗学在那个时期是一个很新的学科,只有在美国少数大学有这个课程。在香港的时候,由於在大学是主修音乐和副修心理学,所以我对音乐治疗学的课程特别有兴趣。只是,毕业后工作一直非常忙碌,到美国继续深造的心就淡下来,几乎是忘记了。
在卡城居住了一年多,己经有不少的学生跟随我学习钢琴,本来我是不希望离开他们。与这些学生和家长相处,我们之间己经培养了相当浓厚的感情。 但是,大抵是挟著追求多年心愿的热忱,我在心思孰虑过后,毅然移居温哥华,开始做一个半工读的超龄学生。
我在温哥华的第一个钢琴学生,当年刚满五岁。她年纪小小就嚷著要买一台钢琴来学习。琴行职员看著她从一个琴椅上,跳跃到另外一个琴椅上,完全没有停下来的一刻。当时职员头疼地跟小朋友的妈妈说:”她这个年纪实在太小了。如果你真的要尝试,就让张老师开始吧。她不愿意教这个学生,我们都没有办法。”就从这个蹦蹦跳跳的同学,开始我在温哥华的教学生涯。
以前, 五岁的小朋友被认为是少不懂事,学习的能力缓慢,明白事情的成熟度也比较低。一般开始学习钢琴的岁数是七至八岁。然而数年之间,华人小朋友开始学习钢琴的年纪,差不多每年递减,年龄小的学琴儿童越来越多。
现在,华人圈中普遍的初学年龄是四岁多。真的是时代进步了。现今年纪轻轻的稚童都非常聪明,他们从看谱,认音,控制拍子和指法,以至感情表达和乐曲的演泽,聪明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而三岁半开始的同学,也学习得头头是道。弹奏钢琴的时候,都是表现得蛮有架势,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对於初学和低年级的同学,我都会要求一位家长尽量陪同上课,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据教学经验和长期观察 ,聪明的小朋友并不是上音乐课听不明白,而是他们很容易把学习过的东西都忘记。
所以,家长在课堂上也要学习吸收,使他们可以在家中帮助子女练琴。 跟子女一起上课,可以更加瞭解到小朋友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增强亲子的关係。然而家长们很快就诉说跟不上课程,孩子的反应和领会都是比他们大人敏捷。
在上课的时候,有很多家长有录音或录影的习惯。他们会录下一周内需要练习的乐曲,让同学们在家中小心聆听。有些家长更会用笔录的方法,将上课的重点记录下来。家长们上课投入的态度,也反映出对孩子栽培成材的心意。
上年度的学生周年音乐会,有几位才学习了一个月到五个月的同学,在音乐会中表演得很有板有眼。上台鞠躬也像小演奏家一般自信十足。全场音乐会年龄最大的同学只有15岁。我的第一个学生, 己经是一位婷婷玉立的小女孩。不仅钢琴演奏出色,还担任音乐会司仪。 作为蔡同学的音乐启蒙老师,我也算是老怀安慰呢。
我有一位学生家长李妈妈,家裏有四个女儿,都是在小学阶段。她们都有参加这次音乐会。这位妈妈真是非常能幹。平常把家裏整理得井井有条。训练女儿们要帮忙家中事务和互相疼爱。女儿的时间表也排得满满,学习的东西也不少。她们练习钢琴和小提琴的时间也很固定。最厉害的是,妈妈还主理自己的中文,数学补习学校。在放学以后,妈妈总会挪出时间督促孩子们的功课,和陪伴她们练琴。
这位李妈妈的魄力惊人,可算是很多人心目中学习的“偶像”。在我来看,学生在钢琴上的进度,很大程度取决於家庭的气氛和家长的态度。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规律而恒久的练琴时间是不可缺少的。
时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您的学生在音乐比赛和钢琴考试都是成绩那麽好,他们是否都是音乐天份颇高的小朋友?”我承认,我是一个很幸运的钢琴老师,可以教到一群喜欢音乐和愿意合作的学生及家长。学琴同学的超卓表现不在於他们的音乐天份有多高。令我最高兴的是,他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对钢琴演奏产生真正的兴趣,希望弹奏出美好而高水平的钢琴音乐与别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