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伍兹霍尔:世界顶级海洋研究社区

今年加拿大日长周末旅行,有一站是克林顿在任总统时的每年夏季度假地马撒葡萄园岛。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也是萧规曹随。走走聊聊没有总统先生们的派头,不会专机赴岛,只能自驾摆渡。渡轮所在地是一个小港,2010年居民不足800人。然而,在等候闲逛时,不觉发现这里竟是大名鼎鼎的世界海洋研究重镇,常年工作人员就有近千人。这就是Woods Hole。国人对中文译名更为熟悉:伍兹霍尔。

伍兹霍尔及其周边地区有多个顶级海洋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比如: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MBL)海洋生物实验室,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美国海洋大气局Northea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美国地质调查局Coastal and Marine Geology Center,以及Sea Education Association美国海洋教育协会总部。这里是清教徒最早的落脚地之一,工商渔业早已有之。后来港口运输业也渐渐发达。对伍兹霍尔发展至关重要的,当属1871年东北水产科学中心的成立,由此奠定了小镇成为科学研究社区的基础。现在,小镇的支柱就是旅游和海洋研究。

沿着码头前的Water大街西行,就是小镇最繁华的地方。Town Hall很不起眼,店铺也不多,占据街面的建筑多半是研究大楼。首先遇见的便是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一溜红砖大楼。192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觉得该是在美国建立世界级海洋研究机构的时机了,便筹划在此设立独立研究所。1930年正式成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首先资助二百五十万美元,用于科学家的夏季研究,和大楼及科研船的建造。如今,它是美国最大的海洋研究机构,独占海洋研究的半壁江山。作为私立非盈利研究机构,它还和MIT合作举办研究生学位教育,职员学生数达千人。运营资金除了来自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其它政府机构外,还有个人及私人基金会的捐赠。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它拥有二十多艘不同类型的科研考察船或潜艇,比如闻名世界Alvin号。泰坦尼克号的发现该是百姓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件。

海洋研究所路对面的一组石砌建筑是MBL。该实验室亦为私立非盈利研究机构,是以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为主的国际性教育研究中心。1882年,当地首位渔业官Baird 在此建立美国渔业委员会下的一个研究站。他很有野心,意欲将其办成一个大型研究机构,便竭力筹资,并力邀波士顿哈佛大学等校的的许多科学家前来。1988年实验室正式成立,第一任所长就是哈佛胚胎学家。其图书馆也是历史悠久,建立于1889年。2013年,在长时间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后,它开始附属于芝加哥大学。现在,实验室有300名常年雇员,每年有300多名名访问科学家,夏季有1500多名学生或进修人员参加神经生物学等讲习班。下村修就是在此发现绿色荧光蛋白,从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奖。中国生物学教育和科研前辈如童第周和汤佩松,也均在此留下足迹。

继续西行,就可以看到一个滨海街心花园。开阔的小海湾里,有很多栈桥,是这些研究机构科研考察船的停靠码头。走走聊聊幸运的是海洋所最大的船R/V Knorr号驻港。这艘船85米长,所经历的最著名事件便是在1985年发现泰坦尼克号沉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洋教育协会的实习船也是从这里出发的。该协会为世界各地的学子提供学分项目。前六周在伍兹霍尔校园学习海洋科学、航海学、海洋政策和海事历史与文化等课程,此后便是登上海洋调查船实习,同时培养航海经验,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航线长短不一,最激动人心的必定是环球航行。

街心花园里,绿草如茵,散落着各种公共艺术品。不过,引得走走聊聊驻足凝视长久的是一尊女子全身铜像。她靠着木桩坐着,一手拿纸,一手握笔,远望大海,在徐徐海风中沉思。她曾是海洋所及MBL的科学家,但更是一位作家,名字叫Rachel Carson。虽然她的中英文名字并不为广大国人所熟悉,但她的一本书书名一定如雷灌耳;她的其它作品曾多次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甚至改编后获奥斯卡奖,却远不如这本书的影响来得如此久远。这就是1962年出版的“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正是该书成为了“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迅速发展的导火线”。三十多年前,走走聊聊读了这本书后,有一种来自心底的危机感。如今,在此无意中邂逅作者,却成为伍兹霍尔的最温暖记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