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Whitby:007的老巢
虽说已风靡世界有半个多世纪,但神话依旧在延续。作为一个虚拟人物,詹姆斯·邦德无疑已是一种文化现象。然而,任何的艺术形象都是有原型的,即使创作者把他变幻千万次。非常意外的是,邦德就是从我们居住城市的东部不远处走出来的。走走聊聊知道这个秘密,是源于探访汽车城Oshawa。在其机场的博物馆园区,发现一个Camp X的陈列。回家后,发现它和大名鼎鼎的邦德竟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原来,Camp X是二战期间盟军一个准军事基地的代号,由英国安全协调局和加拿大政府共同运作,其任务就是为盟国培训间谍。基地的创建人和主管为William Stephenson,来自曼尼托巴,是丘吉尔和罗斯福的知己。从这里走出,前往敌区从事情报或特别工作的培训人员有好几百人。最出名的当属Ian Fleming,即创作了007邦德形象的作者。在刻画007这个人物时,Ian的脑海里肯定浮现出许多Camp X里小伙伴的身形,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但William必定最清晰长久,因为他曾写道:“ James Bond is a highly romanticized version of a true spy. The real thing is … William Stephenson.”因此,说007是从Camp X走出来的,一点都不为过。
Camp X旧址位于Whitby于Oshawa接壤的界线内,南侧就是安大略湖。战后,营地长期为皇家骑警使用,后来又成为无线电通讯基站,直到1969年被全部拆毁。于是乎,许多秘密随风而逝。不觉到了1980年代,Camp X又回到那些地方史爱好者和走出的营员眼中。1984年,安大略政府在此建造一座纪念碑,以缅怀那些二战中的默默英雄。时任省督John Black Aird也亲临揭幕。现在整个旧址是名为Intrepid大无畏的公园,因为William在战时的联络代号就是Intrepid,还写过一本自传为“Man called Intrepid”。整个公园满是茵茵绿草。往大湖眺望,一片祥和宁静,只有从图板中可以寻回当时的神秘。当然,如果有足够耐心,据说依然可以找到当时训练时留下的弹痕。
说到安大略湖岸,Whitby这里虽说没有多伦多的那么有名堂有名气,但不失小家碧玉的清纯。尤其当看厌多伦多时,这种小清新尤其诱人。一样的小港,一样的游艇,一样的灯塔,一样的堤坝,一样的步道,一样的凉亭……总觉的有别样的风韵和气度。或许是小镇姑娘,乡土乐队,历史浮雕。
其实,小镇的历史很简单:1792年,上加拿大政府在现多伦多一带勘测,设立了一批市镇,其中就有Whitby Township。因为勘测官来自苏格兰北部,便把这些市镇用Yorkshire郡的同名小镇命名。Whitby源于丹麦语Whitteby,意思是White Village。丹麦人曾在公元9世纪入侵过英格兰。19世纪初,大批保皇党人从美国迁来,Whitby开始发展。Peter Perry在1836年到此开设了一家杂货店,是市镇商业街的发端。同期,港口和铁路的建成,使得经济和人口持续增长。
来到Whitby,有两处建筑值得看看。一栋是建于1856年的James Rowe House。James是一个粮食运输企业的老板,曾任第一任市长。这栋二层白色住宅,是该市早期精美建筑的代表,于1999年迁来湖滨现址。另一处是火车站美术馆。1967年,当地一群有热情的艺术家致力于社区画廊建设,开始运作Whitby Arts Inc。到了1969年,在热心志愿者和捐助人的支持下,他们购买了Whitby’s Grand Trunk Railway Station。此时,这座建于1903年的漂亮火车站正面临拆毁。1971年,他们把火车站搬迁至Henry夹Victoria Streets,改建为Station Gallery。2005年,火车站再次搬迁,落户Iroquois Park Sports Complex。这次Station Gallery建筑开始全面升级,除了维多利亚时代火车站,还搞来一列与之匹配的火车车厢,另建有小体量现代建筑,面积足有一万平方英尺。整个望去,美术馆显得很特别,很有艺术范。如果留些空间给Camp X,就完美了。要知道,在Camp X陈列馆创办人去世后,他的女儿把展品卖了一百多万,然后转身离开,毫无留恋。(安大略小镇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