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母忍辱負重造福一方的大愛人生(3)

作者: 海 濤

岳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有許多手到病除的妙招,按現在的專利法,應該是可以申請專利的。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他不管西醫、中醫,不論中藥、西藥,只要有效,全都博採眾長,靈活運用。作為正統西醫出身的醫學專家,經過西學中培訓,他對中醫、中藥、針灸也有很深的研究,經常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給病人治療內外婦兒科疾病。比如,他給病人針灸足三里治腹痛,病人不住地讚歎說,主任扎針一點兒都不疼,針針得氣。正是通過對中醫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岳父相信中醫是一個相當有發展前途、可以為人類造福的專業。他鼓勵和支持自己的一個女兒學中醫專業,讀中醫碩士,出國為中醫走向世界作貢獻。他的女兒也不負父親的培養,現已成為中醫博士,在美國一醫學院校擔任中醫針灸教授多年,經常帶學生出門診,深得患者信賴。

相處日久,我越來越瞭解岳父的可貴人格,他為人處事的方法,也是充滿智慧的。他性格開朗幽默,談吐總是樂呵呵的,令人如浴春風,感到和藹可親。職業練就的與眾不同的氣質,極為沉穩,從來不抱怨,不發牢騷,不生氣,不傷人。有一次,閒聊中談到為什麼有人願意生氣,怎樣才能不生氣,岳父風趣地說,生氣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別人惹他生氣,另一種是自己願意生氣,別人不惹他,他也生氣。自己願意生氣,需要自己解決。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多想開心的事。碰上不順的事,想一想更倒霉的可能,就不生氣了。聽完這番見解,當時覺得有些精神勝利法的幽默,後來才越來越體會出,這是保持健康心態的至理名言。

岳父在小事上從不計較,比如單位有看演出的票,大家都搶好座位,常常把啥都看不清、聽不清的最後一排票留給主任,因為他們知道主任不會介意。可孩子們不高興。岳父就說,知道坐後排的好處嗎?孩子們問,什麼好處啊?岳父笑著說:“出來得快,回家早啊”。

然而,在治病救人的大事上,岳父從不遷就。一進手術室,他就變得非常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對醫生護士要求極嚴,從消毒到術後處理,一點兒差錯都不能出。所以同事們都說,主任進了手術室,像換了一個人。

作為技術精英,岳父幾乎從來不談政治。這也是他在那個階級鬥爭年代自我保護的一條原則。在父親、哥哥、弟弟都被打擊迫害的階級鬥爭年代,岳父能繼續站在手術台上為民造福,與他不談政治,只鑽研技術救死扶傷有直接關係。直到1978年底,岳父所有的不白之冤得到平反,成為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他才致力於推動國家改革開放,參政議政獻計獻策。

文革十年,正是岳父一生中年富力強最有創造力的時期,可惜,最好的年華被耽誤了。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後,岳父憋足了一股勁,要把損失的時光搶回來。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幾乎長在了醫院,長在了礦區。我出入李家多年,見到岳父星期日在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岳父李光華為雞西礦務局總醫院和下屬礦區醫院的發展,為煤城人民救死扶傷的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岳母張麗珊,除了支持岳父的工作,為雞西礦務局煤質化驗工作,也奉獻出畢生精力,為礦區開發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成為雞西市第一個女性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1963年和1977年、1983年,先後被推選為黑龍江省第三屆和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

50年代新建的雞西礦務局煤質化驗室,很多煤質檢測都沒有國家標準,中心化驗室還承接礦區眾多的定性檢測項目,也沒有操作規程。岳母張麗珊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規範了化驗室的管理,摸索開創了很多檢測方法。多年參與煤質化驗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驗數據的測定,組織編寫了雞西礦區和黑龍江省煤質資料彙編,提高了雞西礦務局中心化驗室在全國的知名度,多次被選舉為省市人大代表,獲得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為了很好地貫徹實施煤質化驗國家標準,舉辦多期煤質化驗班,岳母親自授課,為雞西礦務局和兄弟局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化驗員。為了提高化驗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她組織雞西礦務局中心化驗室的技術人員編寫了“煤炭化驗操作問答手冊”,由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以問答方式、淺顯易懂的語言,結合實例普及煤質化驗的基礎知識,確保煤質化驗員的檢測水平,保證了煤質化驗的準確性。

岳母張麗珊在工作上一切以事業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人品高尚正直,助人為樂,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她不但業務高尖端,知識豐富,而且,以工程師的身份管理中心化驗室多年,不追求職務榮譽,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管理井井有條。在文革中,她被批為臭老九、走資派,強迫到井下挖煤,監督勞動。大雪天趕通勤車,摔成脊柱骨折,晚上痛得不能翻身,拖著孱弱有病的身軀,咬牙堅持一天都沒有休息,陳舊性骨折遺留下多年背痛的毛病。

隨著對李家的融入,我越來越讚歎,岳父、岳母真是超凡脫俗的一對人生伴侶。

我的岳父、岳母,是相當有學問的高級知識分子,是他們那個年代最寶貴的科技精英。岳父李光華,總共讀了差不多20年書。年輕時儀表堂堂。岳母張麗珊,也讀了16年書,是中央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的尖子,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學霸。她的毛筆小楷,堪比書法字帖,鋼筆字也頗有功夫。不但內秀,年輕時也是天然美女。

岳母1925年出生。父親在郵電局工作,母親是教師,屬於新潮女性。當時,正是國共合作大革命時期。在她出生不久,1926年,她的母親就加入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國民黨。或許是由於從小受母親進步思想的影響,我岳母非常追求時代潮流,對破舊立新、移風易俗非常自覺,甚至有些令人難以理解的執著。這種執著,與當時提倡的革命化,看上去比較一致,可實際上並不搭邊,完全是自覺自願的。換句話說,岳母的思想,比政府號召的還先進得多,自覺得多。

對岳母的主張,岳父一向是尊重的。最讓人敬佩的,就是“六不”家風,即:不接禮,不送禮,不請客,不送客,不過年,不過節。

岳父不吸煙,不喝酒,從不曲意逢迎,沒有禮尚往來、人情世故的傳統觀念。不接受禮品,是無條件可講的,不論是誰送的禮品,一概不受。患者家屬送的禮品,更是怎麼來、怎麼去,絶對不收。

岳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有不少人懷著感激的心情到家來送禮表示感謝。在子女的記憶裡,這是父母與患者或患者家屬發生矛盾爭執最多的事情,有時甚至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弄得患者哭哭啼啼的。不管怎樣,東西還是要拿回去的。這類事情特別多,有時看到患者拿來一籃子雞蛋,又流著淚拎回去的情景,子女心裡也覺得不好受。

記得有一次冬天快要過年的時候,天黑了,有人敲門,開門不認識來人是誰,說她的病岳父已經給治好了,她是來感謝的,說著就把背的袋子拿過來說,這是我喂的豬殺了,拿點肉給李主任過年吃。岳父說,這個不要的,你們一年喂一個豬不容易,過年正需要錢呢,我謝謝你!岳母更是堅決拒絶,東西拿回去吧。來者一聽就急了,一邊說著一邊就哭起來了:“這是我從內心想要感謝救命恩人的,我也沒有啥珍貴的值錢的東西報答您救命之恩,就這點拿不出手的豬肉你不收下,我就不回家!”說著就要跪下。最後,岳父按當時的肉價付錢給她,她堅持不收。在岳母嚴肅堅持說服下,來者只好同意,總算和平解決了。

岳母的智商是相當高的,學啥會啥,做啥都追求完美。當年,有不少小孩胳膊脫臼,岳父手到擒來,幾下就搞定。後來,岳母見得多了,經過岳父指點,也學會了。遇到岳父不在家的情況,處理經常脫臼的孩子,岳母也給治了多次,都成功了。

三年困難時期,岳父、岳母上有兩對老人,下有四個子女。吃飽肚子也成了大問題。岳父經常下礦救人。按照規定,每天礦上發一個井下麵包。有的醫護人員,常常多領多拿。岳父卻從不開口。自家孩子眼巴巴看著別家孩子吃麵包,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岳父、岳母下礦,總是嚴以律己,從不領取份外的麵包。

岳父、岳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範。他們一生熱情待人,助人為樂,從來不為個人利益求人,從不請客、從不送禮。因為家裡來來往往患者不斷,送客的俗套禮節,早就不講究了。客人要來就來,要走就走,來去自由。除了老同學、老同事來訪,岳父、岳母是極少起身送客的。越熟悉的老朋友,越不講究禮節。岳父有一位至交,兩人無話不談。有一次,老友到家餓了,問還有沒有飯。岳父說,鍋裡還有麵疙瘩湯,自己去盛吧。老友去盛,回來笑著說,你這請客吃疙瘩湯的,撈了半天就一個麵疙瘩。好不容易請一次客,不過就是喝湯啊。岳父請客的這個段子,就這樣成了老朋友之間的笑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