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天空之城迈泰奥拉 

作者:星学

游文明古国希腊,大部分人是直奔首都,再南下爱琴海中小岛,殊少深入内陆探腹地。然在人迹稀少的北部山区,隐藏着一方形神兼备的风水宝地,那就是迈泰奥拉(Meteora)—联合国命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绝对不可错过的观光胜地。

从雅典乘火车去那儿需五个钟头,我们是乘巴士先到“世界肚脐”德尔菲(Delphi)浏览,再取迈泰奥拉的,住在山麓的卡拉巴卡(Kalabaka)小镇一宿,前后两个半天分别游玩了这爿不大的圣山。

该名胜得誉于兀立险峻的奇峰和其上构筑的古刹,闻名遐迩。迈泰奧拉希腊文原意为“在天空之上”或“悬浮的石頭”,山峦系六千万年前形成的奇特砂岩与砾石,众多墩柱状的高崮参差摩天,形状怪异诡吊,附有很多凹洞,像是妖魔鬼魅,略带一丝土耳其奇石林或约旦佩特拉的风貌;峭壁均为嶙峋绝崖千仞,似刀削斧劈剑砍,垂直缝隙里长出的灌木小树,抹绿着赤岩,宛若巨幅丹青石画,意境堪称希腊的“小张家界”。

更叫绝的是在这些危峰崮顶之上,座落着大小不一的道观,房型复杂亮丽,亭亭玉立,险上加险,惊为天作,叹为观止,而且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罕见的自然山景加上独特的宗教人文,让它荣膺了复合世遗的称号,举世鲜有。

这爿峻岭上共有东正教修道院24个,分布在五六百米高的座座陡峰上,其中的四座男僧、两座修女的保存至今完好,现对外开放观瞻,仍有隐士信女居内坚持修行,每间的人数不逾十。因时间有限,我们仅择瓦拉姆修道院和圣斯德望女院参观,举一反三,一窥隐修人的生活与场景遗迹。

艰难地攀登悬崖间的羊肠小道和千回百转的阶梯,我们好不容易才陟顶跨入山门,眼前豁然开朗另一番天地。凌空之中教堂耸立,圣殿阙榭与亭台楼阁样样不缺,也不乏袖珍花园草坪,倘不临崖凭栏俯瞰的话,谁也想不到是身处高近六百米、该地最大最陡的孤峰巅上。

院内的墙壁满是中世纪风格的壁画,皆与圣经内容有关,还有隐修先哲的画像,及精美的道袍、神杖、冠冕等展出。墙壁、拱券与穹顶均为砖制,古朴典雅。神龛、祭坛、吊灯等小巧精美,金碧辉煌。位于峭岩一角的老角楼,突出绝壁悬空,内有木质的绞盘、小铁轨和粗大绳索网袋等,专供从山下吊升上来物品直接入库,省却肩扛手提爬山苦劳,乃六个多世纪前高僧的智慧设计。而在17世纪之前,连修行人员进出庙宇都是经由这途径的,坐在网篮里吊放提升,后来才改经岩壁上凿出的石阶出入。

楼房的底层,有间大酒窖,支架着个硕大粗糙橡木质酒桶,容量竟达10.3吨。原来修士们自行酿酒,出售换得各种生活用品,自给自足。另一隅还有个黄金刺绣作坊,艺术造诣深的修士在此金绣挂毯锦画等。此外尚有缮写室,专为教会书刊和灵修典籍制留副本遗传保存,手抄善本精致珍贵,藏于馆库中。

而下一座叫圣芭芭拉的修道院,也高龄五百多岁,同样坐落在蛮岩巨石之上,红瓦白墙,与世隔绝,超凡脱俗。造访的难度稍小,因车可开至较近处,不必攀爬几多即可经吊桥进入。里面的殿内外也差不多的风格,就不赘笔描述了。

古代那些全意奉献给神的人,择此远离红尘处建斋筑轩,隐居忏悔祈颂,潜心读经,静思省身,全神贯注主,身心俱离天国最近;成就的这方圣所在人类建筑史上不可多得,引后人参谒追仿。其诚心可昭日月,与名山同辉长存,增添了险峰的无限风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