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二)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我們經常看到身邊有些人,整日忙忙碌碌,拼命賺錢、應酬,積蓄了很多財富,當問他為什麽這樣辛苦時,往往得到的答案是:為了幸福,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那麽讓我們再看看那些有錢人,或是那些不為錢發愁的人,他們的生活如何呢?有一些所謂的富二代,家裏非常有錢,根本不需要上班,他們整天就是吃喝玩樂、打麻將、玩遊戲,但當問他們這樣過日子覺得快樂嗎?他們多半會告訴你 : 「空虛,無聊。」還有一些人,費盡周折攢下很多錢,深深地感到賺錢之不易,於是非常吝嗇,對別人,哪怕是親人也是分文不舍,對自己也是非常苛刻。整天疑神疑鬼,膽戰心驚,生怕自己的錢被別人算計去。如果問他們的日子如何,他們肯定會搖搖頭嘆息 : 「生活很苦很累」。他們不明白當有一天大限到來的時刻,萬般帶不去,只好睜著兩只大大的眼睛,想著遺留下來的財產而死不瞑目。這就是為什麽佛陀感慨眾生顛倒愚癡,非常可憐。

有一個故事講得非常生動,說有一位家財萬貫的富人,他每天都不開心,而他的鄰居是一對賣豆腐的老夫妻,日子雖然清貧,但過得非常快樂。每次聽到隔壁傳來朗朗的笑聲,富人總是覺得很奇怪,自己這麽有錢,為什麽卻坐立難安?他們那麽窮,為什麽卻笑聲不斷呢?他怎麽也想不通,便問賬房先生。賬房先生說:「你不必多想,隔墻扔幾錠銀子過去,便會明白。」趁夜黑無人,富人扔了五十兩銀子到鄰居的院子裏。賣豆腐的老夫妻得到這筆飛來橫財後,整天操心如何保存銀子,又要考慮怎麽花……從此之後,富人再也聽不到隔壁的笑聲了,富人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不快樂的原因就是家產。其實幸福是一種純粹的心靈狀態,無法藉由我們周遭的事物而決定。例如財富、權力或名聲等都不可決定獲得幸福。當人們千辛萬苦,累積超過他們所需的財富,直到發現盡管擁有全世界的金錢也無法買到少許幸福時,他們才會醒悟和懊悔浪費了生命,但為時已晚。所以,我們必須認清追尋感官快樂和幸福是兩回事。感官的刺激容易消失,因為那些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是生滅之法,無法提供人們永恒的幸福。幸福的基礎來自善良、慈悲、布施等一切的善法。

幸福是一種永恒的寂靜妙樂,而這種寂靜,只能借修行和禪定來獲得。這就是佛陀苦口婆心所宣揚的解脫之道,也就是佛法。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