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四)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學會運用財富
還有一位善用金錢者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他一開始是以塑膠制品起家, 後來他把塑膠產品為主業的長江實業公司,轉向房地產等產業,成就了財富的神話。然而在塑膠制品已經日落西山的時候,李嘉誠還在寸土寸金的長江大廈留有一個小小的車間生產塑膠花,而生產者都是些老人,效率很低!這令人頗為費解。對此,李嘉誠給出了答案:「那些員工在我的企業裏幹了那麽多年,是他們創造了塑膠的黃金時代,也成就了我的事業。現在他們老了,除了熟悉塑膠花的生產工藝外別無所長,我若停止生產,將他們推出門去,他們的境遇將會如何?一家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輩,我們就該承擔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李嘉誠牢記著自己的成就是塑膠花工人所給,以感恩之心來面對,即使違反生意規律也要讓「功臣」安度晚年,這種深深的人文關懷不僅形成了一種強大的企業文化,激發了員工的潛能,同時也為李嘉誠積累了深厚的福報因緣,所以他才得以長期雄踞華人首富的位置。 應當看到,金錢地位雖然是物累,但是善加利用,一定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相對而言,普通人因為生活相對簡單、平靜,在我看來,更容易獲得幸福的人生。前幾年大陸有個電視報道,有一位元老先生,原先身體很不好,他的兒女事業都有成就,他也不需要工作,於是開始登山鍛煉身體,後來他發現山路由於年久失修,許多石階已經破損,於是他開始每天修補登山的道路。修補了一年以後,身體變得很健康,過去的慢性病都好了,而且跟一些老年人在山上搭了個棚子,沒事就用山泉水泡「老人茶」喝,既健康又享受。他每天都在修臺階,愈修愈健康。我想這位元老先生就是一位幸福的老人,雖然他並不一定很富有,正是他的善心善舉,慢慢地改變著他的命運,同時也在改變他的心情。我想這個簡單的故事清晰地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幸福。
結 語
佛陀在《百緣經》中說:「富貴求時甚苦。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於三時中,都無有樂。」這段經文開示,人們經常於追逐富貴時,受種種求不得的苦;偶然得到富貴又要辛苦守護;如果得而復失,憂愁憶念更是苦不堪言。所以,為了富貴,時時不得安樂。人們為安樂求取富貴,卻不知求時苦,得時苦,失去更苦,時時刻刻無安樂。實際上,無論人生的意義還是人生的幸福,這樣大的題目,如果展開講可能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不過通過幾個例子的介紹,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人生的意義不僅要自己心情好,還要奉獻,在於時時刻刻地幫助他人,讓其他人的心情也好,這樣在傳播幸福的同時,我們就會收獲快樂。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帶走的將是一份安詳和自在,而我們的精神與愛將留在這個世間。人生的幸福就在我們的內心,莫從他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