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艺、票房价值 衍生效应(一)

李宗海

人们普遍对“色”与“性”两词曲解,误读,往常直觉的认为是色鬼、心灵龌龊,下三流的同义词。谈性事色变,因“色”字头上一把刀,仓颉造字就内含背离莲池云云,这不仅是封建意识的残余,而且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饰词。

实际上古人所云“食色性也”,从“性”字广义上解释,一阴一阳之为道,夫妻同房共枕,行周公之礼,以现代语曰交媾(Sex instinct),性属本能,Sexology医学上名性学。早年头谈恋爱,英文词句是:Make love,但时代用语,含义却变易为具深层词义的专用口语:Make love to,表示男女双方爱情的同时,发生性行为。笔者早年中国省立扬州中学的校友,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时,他脱口而出Make love,成为政治笑话。笔者年前用“海风”笔名,选择《爱.情.性.欲》为题的连载文章,透彻阐明这四重曲调,溯于“色与性”,五彩缤纷。现代实行的用语政治色彩的“颜色革命”,“红色风暴”、“白色恐怖”,但被佛家说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润色、染色正是人世间生活世界里离不开色调、色情、五光十色、七彩缤纷,色泽是一种声色犬马、形形色色的象征。因此爱.情.性.欲望全都是环绕“色”字,而把XXX作为标志色情的级数,三点式、上空式、全裸来表现密集度的符号,当然目标策略是环绕色情欲望的转换。这项行为艺术环绕在衣着服装的时尚模特儿的表演展示舞台上,服饰演变的活动,时尚表演者,现代亦把女名模列上影剧演员、歌手演唱、女主播之行列了。如此“人同此性”来说,好像只要是男人,同类行合姘居一个“德性”。如举一偶见生活平凡琐事。上周到大统华超市,笔者与老伴买荤蔬食品,偶见一位妙龄少女设点心摊,推销试食食品,她蹲下来挑选售品时,不经意低腰牛仔裤在她的屁股上落下腰部半截,半露了她白嫩的屁股,外加一道让人充满探索欲望的全露的屁股沟,尽管是一眨眼的意外,看来不仅仅是老花眼眯着,眼福不浅,周围是众目睽睽,何止老头!有的顾客近水楼台先得月,免不了有的中年男子忍不住凑近距离,多看上几眼,但说实话,除了看到她内裤的颜色之外,意外收获的肤色风光也就到此为止了!老伴说应以视若无睹为佳,又不易特意去提醒她,小心露馅。

说实话,女人有意或无意,任意或随意通过各种方式展露自己的酮体,其实也是迎合男子喜欢看女人的玉体。“女为悦己者容”,女人讲求整容、时尚服饰。记得近年来,流行一种迷你裙,短到露出肚脐、内裤;还有一年流行背带裙,显露乳沟,时尚流行一种宽大的毛衣,所谓“三夸晚”一直拖到贴近膝盖,而下身则穿个超短裤子,或吊丝棉长统袜,乍一看,错觉以为这个时尚小姐下面没穿裤子似的,真是Sex性感。众所有感,去年,张艺谋大导演,由超级国际巨星巩俐主演的《黄金甲》,笔者观感是不伦不类,尽管场面与阵容浩大,评得一个“服饰奖”,票房价值不货,公众评论毁誉参半,见仁见智,理当别论。但“黄金甲”却取得社会上的经济衍生效应,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京津沪穗等大城市,波及二三类城市的少女与妇女都开始流行露胸背带裙装,只要横扫一眼,不介意迎面或远眺,就能看到双乳半露,特别诱人的是一个乳沟,无论天生或整理过、丰满或不丰满的女人,都会亮出自己的神秘两点,是“爱情性欲”的先兆亮点。有一句笑话,说时间就是生命(Time is life),时间是弹性伸缩的,时间就象女人的乳沟,只要你去挤,总是会有的。从保健角度来讲,欧美服装时尚顺应时代潮流,胸罩过紧影响健康,去年笔者在《世界日报》专栏发表了一篇短文,说明中国畅销美国的蝴蝶胸罩的出口商品数量剧减云云。

胸罩本来是隐私性的东西,不过现在中国豆蔻年华的高校女生却流行时尚服装,设计师为了迎合女性顾客的心态,显现露出乳沟的背带裙,打个蝴蝶结,大大方方地露在脖子后面,叫男人产生无穷遐想,这是商业冲动的一种意识流广告,同时,看来女性的逐级走向裸露的神秘极富,一般来说也就是越性感。从历史角度看来,亦是人们物极必反的一个心态反应。记忆犹新的是毛政权下的中国,男女清一色的人民装就限于蓝色,定下的清规戒律基于政治化。从改革开放以来30年,引进西方时尚概念,人们必然像走出寺庙、尼姑庵后,特别会产生“新奇感”,也就是商品市场的买卖,从而意识流反弹会更强烈。据悉,文革时候,有两个爱美的女学生相约在全校亮相,最早穿上自制的短裙子,结果校方党委把这生活问题,上纲上线,批判会上说成是对文革的示威,两位女学生纯属爱美出发,竟小题大做,双双自杀了!笔者认为类似的野蛮的教条悲剧扼杀了中国文化生活并与外部世界文明绝缘,限制人民的创新与进步思维,灌以“清教徒”的教条主义,导致中国在文化领域倒退了30年,所以否定巴金倡导成立文革展览馆是一项颇有价值的义举,笔者举双手赞成。

言归正传,上述引言是由于笔者详读了《世界日报》12月10日刊登了著名作家范迁所写《我看<色戒>误读万岁》的评述,以及《中华探索》刊登李欧梵教授大作,题为《谈<色戒>:细品李安》他们入木三分的文学艺术性评议,令人敬佩。由此引发笔者从柔性的《爱.情.性.欲》着墨,谈到本文的主题票房价值与衍生效应,三句话不理本行—市场经济。本文杂谈,免不了思绪混杂,请读者见谅。

让笔者摘录范迁《误读万岁》大作中的一段引言:“李安明修了一条‘爱’的栈道,却暗暗地从‘性’之陈仓潜渡过来。就从书名或片名来看,并没有多少爱的成分,色字当头,这哪是爱情?在原作里爱情也是风中的火柴—刚划着就被吹灭掉,李安或是借了一个幌子,或者是他存心误读……”

“人人都在说《色戒》,21世纪的洛阳纸贵,本想到时看DVD算了,正好陈冲打电话来,说去看看吧,还不错的,于是跑去旧釜山。看完的感觉一言难尽,回来又重新读了张爱玲的小说,只能说张爱玲误读了丁默村,李安误读了张爱玲,我们,观众又误读了李安”。(待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