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甚麼意思?

“您是甚麼意思?”是我和學生上課時常說的一句說話。

學生在彈鋼琴的時候,基本上是代表作曲者向聽者清楚闡釋樂曲的意思。演奏者就像作曲者的發言人,代表他向聽者表達樂曲的真義,有感情地訴說樂曲的故事。

演奏者除了需要將樂曲的故事完整地說出來(當然是透過音樂表達),他更要讓聽者聽得明白,不需要胡亂猜度作曲者和樂曲的意思。

彈奏一首鋼琴音樂就像說話一樣,有快慢速度,有強弱節奏,有高低抑揚,更有輕重感情的變化。

在演奏的時候,聽者祗能夠透過演奏者的演繹來接觸該樂曲。我會跟學生說:“請想像一下,你的聽眾是第一次接觸這首樂句,他們也沒有樂譜在手。所以你的演出必須清楚和明顯,讓聽者一聽就明白” 。

但是,學生很多時候會將音符彈奏,卻忽略了樂譜上的指示,或樂曲和個別樂句的意思。他們也會忽略了“聽”的重要性,他們必須專心聆聽彈奏出來的音色和效果。

例如,在見到樂譜上“f ”的符號,是否應該將每一個音符都彈奏得一樣,沒有輕重強弱的對比。在彈奏快速的樂曲,是否祗需要快彈 。咕喱咕喱地吐出所有的音符便是大功告成 。

“究竟您知道自己在作甚麼?”“應該怎樣處理這段樂句?”“這段音樂是表達甚麼呢?”

說到底,如果演奏者沒有清楚明白樂曲和作曲者的意思,聽眾更加不會聽得明白,他們就會問:“您是甚麼意思?”

彈奏鋼琴肯定不是手部運動那麼簡單,鋼琴演奏是一門表演藝術,是需要戲劇性地表現出來。演奏者不可以祗是想“彈甚麼?”,他們更應該去想著“怎樣彈?”

一個沉悶的演奏者,他的演繹會是平淡而且沒有味道。一個沒有投入的表演者,他的演奏會是完全沒有吸引力。祗是一次又一次的公式演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