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的城市(80)

作者:俞明德

阿珍是她妹子同桌學友。那一年,季常隨同支左小組進駐市師範學校,認得她們。阿珍進市鐵礦當工人;那時由校支左小組分配;表現好的去工廠礦山,中等的才當小教員,差的還要去山區插隊;阿珍為第一類,自然進工廠,那怕是改行當工人,也比做教員、當農民光榮得多……“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啊!不久,季常轉業到了鐵礦,在礦部生產組當副組長。經她大春——她養父那時是不肯改悔的“走資派”,他的養女進不了工廠,只得“屈就”到鐵礦子弟小學當教員,——牽線搭橋,阿珍和季常很快便結婚了。

對於同窗好友的暴死,這位媒人十分悲痛,似乎覺得內疚;當初,在季常家,她對阿珍又是誇她“人緣好”,又是讚她“品行高”,這位上無父母、下無弟妹、無牽無掛、年輕有為,威武瀟灑的軍隊營級幹部,才最後應允了……

一陣拉門和腳步聲,把大春從回憶中驚醒。她一看,來者不是別人,正是主人季常。
大春忙向他打招呼:“阿常,你回來了。”
“原來是你!保姆不在?……你什麼時候來?”季常熱情地問道。
大春說:“我剛來不久。”
季常詫異地看了看客人,伸出雙手。大春明白他的意思,把熟睡的小冬冬抱給季常。季常把小冬冬放在床上,過來給大春泡冰糖茶水。
大春呷了一口,沒有說話。停了許久,她感激地說:“聽護士說,那一天你去醫院看我,我拚命地吐呀吐呀,都吐了你一身……嗨,我……”
季常聽了,笑著說:“沒什麼。”
默然一陣,季常問她:“哎,大春,咱們小學老師都是吃那一口井的水?”
大春答道:“咱們子校(註:子弟學校的簡稱)有兩口小井。那幾天我們這些老師是吃靠近鍍鋅板車間的這口水井。吃這口井水的十幾個老師這回都病了住院,莫非這口井水裡有氫化物?”
“吃另一口井水的老師呢?”
“我想想,”大春說,默然片刻,說:“也有一、二個老師病的。”季常陷入沉思。他說:“我剛才去市委找你爸爸,我建議市委派地質隊的同志取我們學校的這兩口井水化驗一下,看看有沒有氫化物。另外,另一口井水也不能再飲用了。至於你們吃那一口井水,秦書記於第二天下午便讓許校長派人封了。”
大春聽著,贊同他的建議和分析。隨之她順水推舟:“阿常,你據實寫個情況,就是從咱們鐵礦角度查查水污染的問題。材料寫好了,請交給我,我二妹要你這份材料。”“這……”季常為難了。“反正,這是你個人名義,實事求是嘛!我們暫時不會公開。”“嗯。”這位鐵礦‘半路出家’的技術幹部終於點頭了。
該告辭了,大春把一網袋的東西留在桌面上,走了。季常無法推辭,只得收下。

•調查

根據時健秋和侯二春對子弟小學兩口水井水樣化驗結果,秦鷹作了初步判斷。他以為,一定是附近鍍鋅鋼板車間排放廢水的下水道裂開,廢水中的氫化物經地底下裂隙,滲透到子弟小學的水井裡。侯大春和學生氣惱一陣,加上體弱有病,抵抗力差,所以,她最先受污染。接著,別的小學教員也誤服過多的氫化物,也中毒了。

毒物把人污染成病,不負責險些把病人命斷送。
但上述只是初步斷定。事實果真如此嗎?
於是秦鷹便帶了些人,到鐵礦實地作調查。

這一天,他們離郊區七、八里遠的大山腹地一座橋頭下了車。秦鷹讓司機開進前面不遠的鐵礦裡去,自己下來步行;他要順路看看這一帶污染情況。

這是一座石橋,橋身不長,只有兩孔拱形,窄小,水流量不大,加上河底里沒有暗石,水流平緩。正是這種緣故,在它上游的革命鐵礦直接排泄到溪河的廢水、廢料及垃圾,便在這兒堆集起來,那黃褐色的堆積物擠在橋墩周圍,靠在兩邊溪岸,大風一刮,渾濁的溪水流過,從水面上飄過一陣陣臭氣,嗆得人直打噴涕。那高爐的煙囪冒出各種顏色的煙霧,有時迴旋風乍起,只在這一帶天空中打轉轉,把這座大橋罩住;遠遠看去,大橋在濃煙中,若隱若現。毒霧污染了大氣,廢水污染了溪流,不但下游的魚類頻於滅種,而且下游一帶的職工,小鎮居民和郊外的幾萬名農民的身心健康直接受到威脅。城裡居民常年累月飲用這條溪裡的被污染的水,雖經漂白,消毒,但畢竟不是清潔的水;市自來水廠管理混亂,不断發生事故,難以保證清潔程度。難怪這幾年人們每每經過這裡,都要罵聲“不積德,盡幹害人害兒孫的事!”看來,治理“三廢”、保護環境的確刻不容緩,不可推諉。……想到這裡,秦鷹不覺得感慨萬分;他站在橋頭上,扶住攔桿,望著礦山的煙囪,對旁邊幾人說:“你們都知道吧,周總理生前對環境保持工作,曾經作過許多重要指示。”他見衣金牆和明妹此時站在那兒,眼睛望著前面,似乎也在想什麼,便自個兒講起來。

他講到一九七一年十月初,總理陪同外參觀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當時他看見一個化工廠煙囪噴吐黃色濃煙,說“那是黃煙,有毒呀!你們要把黃煙綜合利用起來,讓祖國首都的天空是個晴朗的天空!”後來,總理到該廠污水處理場,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污水中原生物生長情況;參觀後讓別的同志陪同外賓先走,自己留下和工人親切交談,指示大家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儘快把“三廢”處理好,絶不做貽害子孫後代的事情。……秦鷹還講到,一九七二年冬和七三年春,總理已患重病,還多次到北海公園,檢查北京市的煙塵污染情況和防治措施。有一回,總理走到雙虹榭時,公園外的一家工廠的煙囪正冒著一股濃煙,隨風一吹,煙灰落在公園內,落在一些同志的身上;在白塔平台,總理站著眺望遠處,又看到無數的矗立的煙囪像是競賽一般地爭著噴吐黑霧;他迎著凜冽的寒風,深沉地對身邊一些負責同志說:“首都煙塵瀰漫,污染十分嚴重,得趕快採取措施解決呀!要讓祖國‘天常藍,水常青’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