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20)扭轉乾坤建立國格

龐林專欄     悲愴列車(19)

蔣介石領導抗戰不談和,兩重點;一.談和,必須承認滿洲獨立,蔣不考慮。二.日本[防共],是談和條件;蔣對「聯共抗日」態度積極,日記寫著:「對共產黨主張感召,而不主排斥。」

希特勒攻波、打蘇前,都要日抽兵配合戰事,要與華談和。黃橋戰役前,國共真誠合作。日本角度,屢提[防共],當時期待國共再翻臉,蘇才會停止援華。舉例,戰時由偽軍出面賣軍火給八路,使共軍火力增強1940年10月打黃橋戰役,是七七後國共首次衝突,國軍慘敗,傷亡6千;此論點,筆者是用其他佐證推論,證據尚不夠。41年1月皖南事變是蔣軍要避免共軍重演黃橋戰役,命令北進指定駐區造成衝突。軍人抗命是死罪,周恩來不談共軍抗命,對事變評何應欽,沒道理。

石原估出蔣要纏戰

   日本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石原莞爾與蔣介石不曾對峙,若發生,會像勞勃米契與寇尤寧斯演的電影《海底喋血戰》之周旋。勞勃原是貨輪船長,戰爭徵召擔任美軍反潛驅逐艦海恩斯號艦長,在南大西洋明亮處,寇演德潛艇艦長在海底作戰。美艦以雷達追蹤到德潛艇信號,知道方位,深度不詳。德軍寇艦長是訓練有素軍官,必須依規定航線,此番卻遇到知道潛艇操作習慣的海恩斯號艦長。美艦除了怕自己位置被敵艦找到適當角度射擊水雷,還得考慮,德國友艦若知道己方艦艇有難,會趕過來圍擊救援。美艦判斷出德艦下一步會做什麼,間斷以深水炸彈轟擊,德潛艇被持續的加深炸彈攻擊,逼到深海海床還甩脫不開。美艦雖仍咬住行蹤,但不能用數量有限的魚雷不斷攻擊。德艦為了安全,必須停止引擎。長時對峙使艦員浮躁,艦長索性冒險一博,播放進行曲,故意讓美軍聲納探知;美艦冒險跟過來後,德艦咬住目標射擊;美艦中彈了,但不嚴重,艦長假裝棄船,要引誘德潛艇浮出海面;終於得到致命一擊機會。雙方都很鎮靜、殘酷,由機智決定勝負。

   在片中,潛艇艦長寇尤寧斯說:【那個美國人艦長,聽聲納可以讀出我的內心想法及決定的下一個步驟。】石原莞爾在讀過蔣7月17日【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見下篇),已經知道蔣的內心想法及戰爭步驟;知道這場戰爭會拖垮日本。19日,石原提出謹慎行事,說:「這次戰爭有形成全面戰的危險,如果這樣,日本會像拿破崙在西班牙一樣,在中國陷入泥淖。」

   作戰部長陸士21期石原談避戰,戰時被恥笑,戰後被恭維–石原是第一兵家。石原是永田鐵山少將舉薦進入陸軍作戰中心。軍事評論家認為統制派陸士15期永田鐵山也很優秀,但格位不同,永田已於1935年8月12日被傾皇道派駐台灣的相澤三郎中佐用軍刀刺死。

大家要戰石原叫退

   蔣1926北伐就遇到日阻撓及挑戰,許多委屈忍著,尤其1928濟南慘案。1926的318事件,是馮玉祥國民軍在大沽口炮擊日艦,日認為違反《辛丑和約》。之後國共在北京發動學生天安門抗議帝國主義,要求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發生318學生慘案。然後918、128、偽滿建國、1933年1月,日陷山海關、3月占承德,熱河納入偽滿,然後喜峰口、長城、察哈爾,5月塘沽協定、內蒙多倫淪陷,1935年4月,策動華北自治,6月秦土協定,7月何梅協定、11月薊州殷汝耕依日唆使脫離國府,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後改「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5縣。日這麼囂張,卻有《何梅協定》保護侵略。國防部主戰派取得共識,蔣派部打駐滬日軍,當時若是石原莞爾主事,會避戰。石原謹慎行事,在7月19日主張撤兵至山海關,進行日中談判。27日,主張擴大戰爭的聲音大,壓倒石原[撤兵至山海關]論。支那課課長永津告訴石原:「我們拿下北平後,其餘地方都會不戰而降。」

   有這麼多國難,領土逐漸喪失,已經侵略到華中,還有共黨威脅,中日戰力差距大,國府很少人相信最後會勝。蔣捨我其誰、當仁不讓,像賭徒郎中,真怕對方不陪下注,贏不回本。這種願意跳下去擔負領導責任,兢兢業業,每天看戰情彙報心驚肉跳持續八年,每日聽到的報告都是惡耗,各戰地要彈、要兵、要糧,卻什麼都缺乏,竟然要挺著胸膛繼續領導殘缺不全的軍隊迎戰。那麼差的條件,一路潰敗打八年,這種堅強意志不是能想像的。汪附日打蔣、孫科要盟蘇、戴季陶提盟德日打蘇、胡適主盟美、毛繼續反蔣、李濟琛要倒蔣、邱吉爾要殺蔣、史迪威要取代蔣,日軍飛機炸蔣邸,內部意見鬧哄哄,外面要繼續奮戰,這種日子加上軍閥之亂,1923年起就天天打仗,沒有足夠的錢,還要管建設、行政、外交很不可思議。

   國府多對戰爭悲觀,提委曲求全;犧牲東北,能和要和。汪精衛跟日談判時,亞洲司高宗武負責最久。法學博士高宗武曾說明,汪雖曾留日,但跟日人談話,一定要有翻譯。高在外交部跟隨汪參加數次日本活動,都應有彙報蔣委員長。1939年12月,汪與日簽關鍵密約,高與陶希聖見到日提出:[日華新關係調整要綱、基本原則、具體原則、秘密諒解事項等八份檔],條件苛刻,侵華要的地域是從黑龍江到海南島;日要掌握的包括礦業、氣象局派員、河道、領海;從東南至西北,一切華的主權、領土、河流、礦產、銀行、交通、軍警,日都要控制。高、陶認為,如果簽這種條款苛刻賣國條約,會成為中華民族千古罪人;勸汪不要簽,可出國隱居。密約是高用相機拍,由陶帶出,陶對日拉汪組新政府與日謀和,猶豫不決。12月26日,日、汪決定30日簽字。陶回到法租界住處,夫人萬冰如聽到陶說:「哎!不簽字絕對是死,簽字還不如死,怎麼辦?」夫人:「我把全家生命帶來上海陪你,你敢簽字,我就打死你。」已經快精神崩潰的陶希聖突然完全清醒。30日,汪簽賣國密約,高和陶都藉故不參加。

   1940年1月4日,杜月笙協助登上胡佛輪赴港高、陶認識到汪的和平運動只符合日利益,求和將成為投降,華只有抗戰到底才有前途。高與陶要讓華人看清楚日侵略本質;香港《大公報》22日揭露;[日誘降政策,汪日密約內容《日支新關係調整要綱》及其附件];史稱這件扭轉乾坤為「高陶事件」。

   之後陶不能繼續臥底,回到蔣政府;高已得罪日及汪團隊,有被殺害危險,蔣批給公務護照帶妻赴美。陳布雷曾於1942年5月28日致電駐美大使胡適:「由賀主任耀祖名義匯4千美元,是高宗武旅費,請轉交高君。」後來蔣再批給安居生活費5萬美元。高日語流利,日本人脈很好,一生參與國難,1944年英文寫回憶錄《Into The Tiger’s Den》;書文15章,敘述從政經歷,含談偷拍汪與日的密約過程,以及逃出上海過程。高說汪優柔寡斷,決定事情易受妻影響。全書也談日檯面錯綜複雜矛盾見解,統制派、皇道派、海軍、陸軍、基層各自的盤算。高寫書時,中日戰爭還在進行(英文稿.1944 08完成)。蔣在安定後,仍長期撥款照顧高,都是陶代向蔣開口。冰如與夫婿希聖都在台北渡晚年。高曾來台敘舊,1994在美離世。

東條只是隨波逐流

   瀨島龍三是陸大51期,號稱昭和三大參謀。1995年9月,《瀨島龍三回想錄幾山河》是暢銷書。瀨島在談到九一八及七七、太平洋戰爭,有三重點:瀨島[九一八事變]看法:扶持滿洲復國是有點問題…但是租借關東州,經營南滿鐵路和駐紮必要的兵力,都是日俄戰爭的結果,並且由朴利茅茨條約得到國際監督,得到承認的結果是沒有疑問的。瀨島談到蘆溝橋事變,說,不但不該擴大,而且該擴大放棄,辛丑合約,日得到平津駐兵權,也要放棄;但這些高見,都是事後諸葛,石原是七七時即堅持退出。瀨島談[太平洋戰爭],認為犧牲三百萬,還丟失先人建築起來的朝鮮、台灣領土,給他國傷害,還喪失日本的信用。

   石原留德三年智商極高,熟悉1858、1860俄取遠東華土歷史。日在一戰占領過西伯利亞,認為何嘗沒有第二次機會。石原修訂《國防國策大綱》反對和美翻臉,認為藉反共打蘇,西方不會干預,解散蘇後,濱海三省可併入偽滿,解散蘇聯後,由溥儀討回唐努烏梁海(俄羅斯聯邦Tuva共和國.17萬平方公里)、蒙,改國體為聯邦合眾帝國;因此918後,初期規劃溥儀職位是執政、總統;[日滿蒙圖帝國]將是亞洲疆域第一大國,當時另有一線負責滲透肅、疆。

   8月9日下午,發生虹橋機場事件。10日,大本營作戰部長石原莞爾反對增兵上海,此時仍認為日軍至多只能在華北,應滿足於滿洲國的勢力,最多至河北,不應再往南。梅津美治郎原曾支持石原,但討論後,決策是派第3、11師團支援上海。8月15日石原仍堅持不能在華東開戰,上海有危險,要撤僑,政府賠償僑民,賠一、二億日元都比戰爭便宜。但主戰派取得多數支持。日本角度,太平洋戰爭是侵略戰爭或計畫戰爭?還在爭議。岡村寧次回憶錄說:「《塘沽協定》是從滿洲事變到大東亞戰爭的長期對外戰爭,期間最重要的分際線,如果《塘沽協定》那時候就停止對外政策就好了。」那麼誰曾經在77就企圖停止侵華?大和武將,歷史證據只有石原莞爾。

   【石原反對染指平津,77後,18日,石原對陸軍大臣杉山元提冷門[華北撤軍論],被拒。】旋多方連絡參與德使陶德曼調停工作;石原在813之後再度主張要結束中日戰爭,這才有利帝國。   1941年7月,近衛內閣召開面對美通牒討論會,主題是要懸崖勒馬還是選擇開戰?這個時間以7月10日來論,德軍已經佔領烏克蘭西部、白俄西部、立陶宛、拉脫維亞。日軍若放棄打美英荷,專打蘇,贏算機率很高。當時會場在模稜兩可未決定前,曾出現冷場;與會者都知道對美宣戰凶多吉少,但為了皇軍自尊,沒人提出接受美通牒條件。在窒息時刻,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站起來,拿出小筆記本看著唸:皇軍已無退路,陸軍要下定決心奮戰到底(往南)。這次發言決定戰犯地位,也決定日本淪亡。東京審判,檢方想找出東條是否有希特勒戰犯之特質,當時認為反對東條觀點的,就是反戰人士;想找出誰曾跟東條唱反調,誰就可以免訴。石原莞爾被問話說:「東條是沒自己的意見的人,和沒意見的人怎會有對立意見?」原來,戰爭鬧哄哄,開戰是基層立功晉階門路;至於責任,那是長官要承擔的。這問題有矛盾,屬下怕被說膽小,都要面子,因此支持戰爭;但戰後追究責任,卻不是由主戰基層主流負責,似乎不合理。東條沒有高明戰略,能在高位指揮是菊朝體制愚蠢,指揮戰爭綁架國家命運,戕害人民家庭的幸福。他們選出一個沒有主意、容易溝通的庸人來領導走向地獄。

兩案曾有憲法共識

   兩岸捨本逐末,九二共識談25年沒得到右岸執政黨共識。共識只像情侶有結婚意願罷了,變卦是無可奈何的,為什麼左岸那麼重視?右岸行政院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大家是比看看誰氣長,不是比誰的力大。】為了統一大業,呼籲左岸不要玩抽象,回歸本位由曾有共識之處出發;憲法、國號、國旗、國歌都曾有共識,民進黨無法拒絕;建議用民36兩岸代表三讀通過的憲法做基礎,協商談統;由陸憲相同民36制憲法條,先草案討論;右岸各黨依立委選舉得票比例派代表,兩岸人數相同;全憲完成即統一。民36是惟一有兩岸制憲國大參與,通過的憲法,兩岸曾有共識的法律文件–惟此憲法,台灣執政黨必須遵守。建議不要再談虛幻的共識,只協商憲法共識。至於國號、國旗、國歌,筆者在[悲愴列車14.九一八責任總分析]後段有說法,以宏觀優先,願意拋棄立場就不複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