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22) 熙洽請命征蔣霸業

龐林

梁啟超、岑春煊1916年5月8日,由滇、黔、粤、桂四省組織的肇慶軍務院開始南北兩派矛盾分化,次年孫文遷就組織山頭拉攏,於西南成立廣州叛亂政府,三次政府都賣國倡亂,階段與虎視眈眈的日、德、蘇魔鬼合作。

鬥爭主義命運納粹

1917年2月、10月,俄國兩次革命,全國崩裂失控;民國自我損失取回疆域良機,禍害最大的是內戰1917年9月廣州北伐,牽制政府軍無法用俄亂,配合14國出兵海參崴(華只出3千),加上之後吳佩孚叛變;梁啟超、孫文、岑春煊、吳佩孚都有階段接棒興亂責任,大陸歷史教科書應該查明後,明載四人罪狀。

1918年5月南方改七政務總裁,選出岑春煊、孫文、陸榮廷、唐繼堯、伍廷芳、唐紹儀、林葆懌;由岑春煊領頭盟吳佩孚,1920年7月[直皖戰爭],穗、吳聯盟打政府軍,這是後遺症最慘痛的內戰。岑春煊是用政務總裁逼下孫文;之後孫文復出,[孫越宣言]則是附蘇、聯共,廣州叛亂政府第三度向北洋挑戰。1923年孫文盟蘇,影響到列寧宣言承諾取消不平等條約的實現,再次造成自我喪失取回北方1858、1860年失土機會;建議大陸歷史教科書應該記下責任歸屬?

1923年1月26日,[孫越宣言]是引進蘇共鬥爭,形成推動資本主義富國裕民障礙,後遺症國共內戰,至21世紀矛盾魔障糾纏未止。習總統先是2015年九三閱兵,以軍容向西方示威;除韓、俄總統參加閱兵,西方全部聯合抵制,領導人全部不出席,意義上還有不承認抗戰是中共領導的。

到中共2017年12月之19大,北京還執迷不悟抓住「鬥爭」,自我吹噓;造成美國大使館2018年1月將中國與流氓政權並列;美國資本主義川普總統保護政策因此抬頭,這是中共19大標榜「鬥爭主義」造成。將來是否惡化,北京應該研究修正讓人反感的「鬥爭主義」。

亂七八糟一片混亂

[孫越宣言]後遺症包括:五次圍勦、國共內戰,並且是失蒙原因(理由:悲愴列車系列14.已述)。1924年,馮玉祥國民軍獲得蘇援,與奉皖聯盟,史稱鐵三角,10月北京政變,11月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是形成918主要促因。

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是給日寇製造傀儡政權機會,溥儀若住在宮中,在衛兵保護下,日要將其劫走,完全不可能。段祺瑞執政後曾斥責馮玉祥魯莽,認為要遵守《清室優待條件》約定,當面說:「優待條件我所手訂,且各國使館均有案,豈容一手撕破乎?」用溥儀角度,既然被驅離紫禁城,冤怨下,皇家子孫有機會當然要復國;長春復國引爆14年戰爭怪誰。

由於918,毛澤東才有機會建國–蘇維埃中華共和國;由於看到毛澤東建國(1931 11 07),土肥原賢二製造天津事件(1931 11 08)將溥儀帶去撫順。毛建國牽制國軍,使日更有條件占領東北;由於手中握有溥儀這塊招牌,所以有師出協助復國之名;由於看到蔣勦蘇區失敗已三次,所以日膽敢發表東北獨立宣言(1932 02 16),隨後再占熱河。之後由於偽滿軍的存在,與北朝鮮軍、關東軍戰略調派混合,也因為關東軍有華人偽軍,陳誠拒絕收編,抗戰結束,日本訓練的偽軍投林彪;使解放軍馬上具備戰鬥能力。我們可以說,當盟軍決定由蘇主力解放東北時,蔣已注定輸去江山了;而造成這個果的「因」,要往前推,是九一八已經形成,之前呢?就是[孫越宣言]引蘇鬥爭理論來華。

熙洽復國是全中國

滿清王族正藍旗人熙洽,姓愛新覺羅,原就是民初宗社黨,由於長官張作相請喪假,熙代理吉林省主席,打開城門,也是九一八不戰關鍵人物。熙洽1931年9月28日宣佈吉林省獨立,當時是最先叛變的省主席。最先兵不血刃進入長春的日軍第二師團司令多門二郎,在軍校時是熙洽教官。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前往滿洲瞭解,1932年1月28日,向日皇報告《滿洲近況》,建議在滿洲建立「新國家」;報告指出,可以方便日本今後「向北發展」攻蘇,而日控制偽滿經濟,可使日得到許多資源,亦可透過滿洲移民解決日本地狹人稠問題。

熙洽寫給溥儀勸進表:【皇上聖鑒:敬陳者,臣熙洽跪。日本素知皇上德高恩重,久望皇上返吾祖發祥地滿洲復位,以救蒼生。為彼,臣樹幟獨立,將傾全力操練軍隊,擴充武器,在日本帝國信義資助下,先據有滿洲,再圖關內。此謂復興之計,在此一舉,亦是為臣期待20年之時機,今日終將到來。】事變後,熙洽把張作相留下的公款拿出10萬元大洋呈交溥儀表忠。日本士校騎兵科畢業的熙洽向溥儀請纓,要指揮時偽滿已有的軍警30萬進攻華北,佔領北京。向來仇視中華民國的熙洽,後來未得到偽滿總理職位,出任偽滿財長;1934年4月謁見日皇,要求援助再訓練50萬軍隊;計劃還包括,偽滿遷都北京,奪取南京,打倒蔣政權,跨過長江,統一全中國,建立滿洲帝國,恢復大清王朝版圖。

熙洽不認為自己是賣國投降,當時滿族認為北京是其祖先金朝故都,占領北京是恢復故土。熙洽有恢復康熙盛世野心,他的理想除了進攻黃河北部,還要逐漸進入華南統一中國。在熙恰來講,打平津都是復疆,與日本戰略有衝突,日本當時態度是先觀察。

來到1937年,813打上海是蔣誘敵成為侵略之戰略。蔣命令8月15日前攻下上海虹口和楊樹浦日本陸戰隊司令部。張治中以德國裝備師攻擊日在滬駐軍。戰事之初,軍委會意見曾分歧,間斷停戰三次(註一),是使國軍傷亡增加之因素,也是給日調兵時間。既然要開戰,主攻應是一線直接指揮。813,蔣要殲滅日本陸戰隊,卻又考慮委員會民主,徵求軍委會大家意見,人多口雜,舉棋不定貽誤戰機。不過蔣確實是戰略調整,成功拉下愚蠢的日本,改變華北山西前線轉入華中,這也是史達林決定援蔣主因,畢竟山西轉北較近蘇聯,拉到上海就離遠東較遠。813上海擴大戰事,這戰略使日軍陷入廣大戰場,造成再押、再賭,新局面翻滾,這是無底泥濘,但要得到勝利,無其他戰略。實際上這個戰略也減少一些原來日軍北線攻在山西之共軍之傷亡,後來日方主力調整到蘇湘。

抗戰前,軍閥、川戰、勦共、內戰仍頻密,中共鄂豫皖湘贛蘇區政府也有誘日侵華效果。抗戰時,溥儀是滿洲精神領袖,華人協助守防偽滿,無法得到蔣主席信任,戰後陳誠主張遣散,拒絕收編;內戰時,偽滿軍多加入紅軍。這些過程說明,一步錯,連續都錯。馮玉祥國民軍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才會發生918;溥儀復國,偽滿領域有華人守防滿州,戰後,陳誠拒絕收編多數是北洋故舊之偽軍,這些多是關東軍,當然會怕內戰底定後,蔣秋後算帳,因此伺機投誠林彪紅軍,問題油然而生。

蔣介石先安內,後攘外,政策是否有理?這要審視當時南京政府的治領區,綜合日駐偽滿大使武藤信義與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1932年9月15日簽署[日滿議定書]通盤分析;主要是[復疆問題],要暫時擱置,還是奮起迎戰驅華軍,兩者孰為穩妥?須知如果國軍迎戰、驅日軍,溥儀若說[蔣軍侵滿]會很尷尬。因此這情況下,採不戰,擱置是對的。日本攻熱河前,1933年1月21日說:《日滿議定書》規定:【滿洲國及日本國,確認對於締約國一方之領土及治安之一切威脅,同時亦對於締約國地方之安寧及存在之威脅,相約兩國共同當防衛國家之任,為此要之日本國軍駐屯於滿洲國內。】認為熱河為滿洲國內部問題,日有條約上的協助義務。日外相內田康哉於1932年8月國會演說:[熱河是滿洲國一部份,因此日攻打收取熱河是協助滿洲國規復疆土,不算侵略。【1933年2月22日,偽滿洲國對中國發出通牒,要求熱河省內,華軍24小時內撤退。】]25日,日從通遼和綏中基地分三路進犯長城北部和東部整個地區,以及沿長城重要關隘。27日,日陸相荒木貞夫在議會公開說:[要進攻熱河。]這是公開為偽滿撐腰,向中國挑戰。3月3日,日機轟炸承德,4日,日軍兵不血刃,128人佔領承德。由這些過程歸納,蔣是要擱置爭議,暫時不抗,免得國軍成為侵略者;不過蔣也曾派傅作義、黃杰在熱河抗敵,這是為歷史交代曾經抗敵。

還有一個重點,日本是藉防共進行「華北自治」,但自治是假的,防共也是假的,只有侵略是真的。熱河、綏遠、華北有溥儀復疆複雜性。探討抗戰問題,要先知道當時的南京政權,中共蘇區分佈情形。北京官方版說,抗戰是918開始算,而國府沒有積極抵抗是事實,但涉及918稍後50天毛澤東建蘇維埃附庸國,北京應該拿出說法。

瑞金時代,中共的說法是,國軍不打日,只打共軍。早先勦共確是如此。但中共有許多蘇區問題,牽制國軍抗戰;中共擴張蘇區或許有自己的辯解,但政策較傾向保衛蘇聯。汪偽出來後,重慶對於偽軍,有些繼續發餉,比例占多少,仍無確認數字。另外,例如國軍孫殿英,投偽後,繼續領重慶支付的戰士薪餉,還仍然在華北販賣自製的殿鷹牌鴉片煙毒,甚至印製河北銀行鈔票應付軍費、購買軍火。依《岡村寧次回憶錄》偽軍將領雖然對蔣不忠誠,在見面時,許多承認仍在領重慶的軍餉,會解釋說:「我們不是叛國,共黨附蘇才是中國的叛逆,我們願意和日軍一起消滅他們。如果貴軍要與重慶中央軍作戰,我們不能協助,這點請能諒解。」曾經階段性調查,在華偽軍建制,有62%是原國軍部隊,其餘是地方土匪、招募等。顯然抗戰真相,仍沒有一套客觀完整的說法。

東北易幟後「軍閥以不服裁軍,藉故生事」造成「中原戰爭」,中原戰爭是蔣以一個集團軍應戰閻馮李,三個集團軍;馮玉祥把蘇援砲彈全部用在打蔣軍;而中共是利用中原戰爭開始陸續各地零落建立蘇區政權,依張國燾著作我的回憶,當時大小蘇維埃區建立19個。大致上從東北易幟後,中國實質統治者蔣介石,進行的國家政策是:「先安內,後攘外。」理由正當。

綜合918,如果驅逐滿清是傳代歷史,我們的下一代將沒有立場向俄提出收回北方遠東國土要求;滿蒙一家、五族共榮傳國條件下,驅逐滿清不能合理化。

(註一):(1).8月9日,發生虹橋機場事件,日軍死兩名。(2).11日晚,日軍增援上海,海軍陸戰隊總兵力5000人。(3).8月12日,87師進入上海吳淞、江灣;88師到達真如、大場。(4).由於駐滬各國領事團提出24小時內不要發生戰事的要求,蔣指示張治中暫時取消13日攻擊計畫。張治中在回憶錄中認為這是錯過一舉擊潰日軍在滬主力的良機。(5).13日,雙方交火只是小部隊零星射擊,14日,總攻才開始(第一次浪費1天);17日清晨5時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第二次浪費2天)。(6).18日,蔣政府接受英美法三國提出的上海作為中立區,中日雙方軍隊撤出上海的建議,因此蔣命令張治中暫停攻擊;日本未接受(第三次浪費1天)。(7).23日,日軍第3師團在川沙登陸。(8).中方是挑釁攻方,應第一時間就全面展開;12日就應該投入四個師,打5千日軍。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