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25)軸心瓦蘇只差重慶
作者:龐林
英法原是綏靖政策,縱容德國軍備壯大,期待德解放蘇聯。1936年3月7日,希特勒違反《凡爾賽條約》,命令3千兵進駐萊茵蘭;由於此領土原為德所有,英法並未干預;4月10日,納粹舉辦公投,99.75%贊成奧地利與德國合併。
9月29日,四國在慕尼黑開會,希特勒向張伯倫保證,這是德國「最後的領土要求」;捷克拒絕《慕尼黑協定》,但英、法向捷克施壓,四國簽《慕尼黑協定》。10月1日,德軍從南面進入指定捷國第一區域。2日,第二支德軍從北面進入第二區域。3至5日,古德里安率德軍第16裝甲軍從西向東進駐最大的第三區域–蘇台德地區;這是捷克摩拉維亞北部的蘇台德山脈地帶,這地區是捷國境內日耳曼人的主要聚居區。稱「蘇台德地區」是泛指捷國境內日耳曼人的聚居區,這個區域包括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邊境。慕尼黑協定(1938 09 30)犧牲捷克主權–蘇台德地區全部移交給德國,建立「蘇台德行政區」,首府是利貝雷茨。至11月20日止,捷國共割讓給德國2.8萬平方公里領土。1939年1月,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威脅捷國外交部長,必須照德要求去做,否則會有嚴重後果。3月14日,希特勒邀見捷國總統和外長,逼簽《德捷協定》,內容是請德保護捷國;16日德軍入境[保護]捷克。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並任命「保護官」統治保護國。德出兵將捷吞併。
德取捷國全部裝甲、戰備,加上蘇台德區軍工廠,產量相當於英國。軍事上的助力使德貪婪企圖水到渠成。大致上,我們可以這樣說,打波蘭的戰力,是得到捷武備才湊足;打英之規劃,是用法國戰利品船艦登陸;征蘇之實力,是降法後,取其武備,才夠攻蘇。這現象與日拿到滿州後才具備打太平洋戰爭實力,情形一樣。
克萊佩達(德稱Memel梅梅爾)是港口,在瑞典、丹麥與德之要道間,位立陶宛陸地國界臨海縱線正中央。1939年3月21日,希特勒以克萊佩達製造德裔事端(蘇台德區同模式)向立陶宛通牒,要政府派代表簽字,把98平方公里克萊佩達港交德,不容時間拖延。22日,希特勒和海軍上將雷德爾率艦前往目標,通牒後不給時間就上岸占領。
詭譎變化高竿迎戰
1939年,芬人口只370萬,動員男35萬、女8.4萬,11月30日應戰,用僅有的32輛戰車、145架戰機抵抗紅軍6500輛坦克、3200架飛機侵略,打到40年3月13日;蘇慘勝,傷亡32.3萬;芬傷亡7萬,堪稱偉大的敗仗。
1939年9月1日,德入侵波蘭,德的戰略選擇用分贓方式,讓出波蘭東部,與蘇分占波蘭。這種侵略手段,使英美覺醒,實際是軸心國起唱輓歌序曲。蘇聯分贓還得到希特勒默許強拿波羅的海三小國,在英美來講,德蘇都是可怕敵人,必須用方法分離切割[德蘇];德較恐怖可怕,尤其納粹殺猶太人,美國基層主流無法接受,多數支持援蘇。
【德打波蘭、侵丹麥和挪威、攻下荷比盧三小國、法國;之後打英,與法40年6月22日投降有些關係,德得到法國多數船艦(海外有些除外)及戰利品80個師裝備,含坦克裝甲、大砲、彈藥、步槍、船艦;最重要的是戰利品也有坦克用油,而且在波蘭、法國戰役,因為順利、時間縮短,石油結剩許多。這些,尤其拿到丹麥和挪威,有北線之利;拿下波蘭,有解放蘇聯[中線]戰事的效果。】40年4月,蘇在卡廷大屠殺,波被殺2.2萬,波軍占1.4萬。當時不確定誰做的,但已懷疑是蘇殺俘。【40年11月,匈牙利;12月,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傀儡政權加入軸心國;41年3月,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6月,克羅埃西亞傀儡政權加入軸心國,造成納粹可以方便進入巴爾幹地區;隨即侵入希臘和南斯拉夫,另組軸心國政府;5月,德軍攻取希臘克里特島。由於無法完成癱瘓英國空軍,轉為打蘇的[南線]已經具備了。】
【當納粹放棄征莫斯科後(1941 12),主力往克里米亞半島,軸心國新戰略,要日佔領錫蘭和馬達加斯加等地,以配合德向高加索,然後中東的進軍。42年1月,德派特使楊克在瑞士與前華駐德武官桂永清密談德華結盟。如果老蔣生氣之下(理由見後段)主導重慶與德結盟,打開雲南門廊,軸心國會銳不可當。日本當時制訂一個奪錫蘭,與希特勒在印度洋上會師的計畫。在41年12月,希特勒承認鮑斯的[印度臨時政府];鮑斯承諾組織印度軸心國軍隊10萬,由德訓練,然後殺回印度,趕走英殖民政府。
1941年12月,美貨輪Tulsa號曾運租借軍火物資抵緬甸,準備轉運華,美駐緬Joseph J. Twitty 受英駐緬總督要求,未經中方同意,逕自將Tulsa號貨輪物資轉交英,在緬之英軍還率隊侵入中國設於緬甸之運輸處劫走載貨的150輛卡車,運輸處指揮官俞飛鵬報告國內,何應欽41年12月23日重慶會議宣稱:願將在緬一切租借物資軍火悉數還美,撤回人員停止合作;當時鬧得很大。倘若蔣願意轉向支持、結盟德或對日談和,德應會換上與蔣政府較友好的紐賴特復職外交部長。】
蔣被英美欺負後,偕宋美齡42年2月5日緊急訪印。2月10日,蔣在印度問甘地:【如果日和德入侵印度,閣下也用不合作方式對待他們?】答:【不合作!絕對的不合作。】甘地並說明:「誰來侵略,都用不合作主義。12日,羅斯福同意簽署對華五億美元貸案(蔣稍前有對美使高思提借款),緊急通知重慶。17日,英允貸華五千萬鎊。蔣主席此刻訪問印度是高明的,美援重慶若太少,會被納粹比下來,用德沒能力的貸五億美元加強結盟,一次到位,蔣就不會再左顧右盼,顯然,蔣玩得很成功。當時宋子文明説:「沒有擔保,沒有利息,沒有約定還款時間。」這筆款使渝有錢專心抗日。(其他細節見[碧翠絲劇場]系列06)
希特勒敗在日侵華
1940年9月27日《德義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承認日在大東亞新秩序中領導地位。德外長里賓試過「四國聯盟」。1940年10月,里賓寫信給史達林,邀蘇加入軸心國建立四國同盟。史達林派莫洛托夫11月14日,前往柏林談細節,儀隊演奏國際歌歡迎。莫洛托夫提議,蘇德瓜分大英、把伊朗劃歸蘇,希特勒未回答。德拿出草案,要蘇不可往西歐,只能往印度洋方向。史達林將計就計同意簽署,只要求將土耳其、保加利亞劃入蘇的勢力範圍。希特勒很快就看到史達林之狠勁,認為是冒犯,土耳其是黑海門戶,再來呢?希特勒無法接受。加入軸心國,莫洛托夫還提出其他條件:1.要德國承認芬蘭屬蘇聯勢力,這等於要德軍撤離芬蘭;2.蘇聯有達尼爾海峽海域、波斯灣活動權益;3.德應督促日本放棄在庫頁島石油開採權。由於德國已經得到芬蘭允許德軍進駐或過境(1940 09 22),此第1.條,對於德國尤其是退往不利。德蘇雙方不歡而散,希特勒決定懲蘇。後來希特勒又找史達林談,也曾企圖盟蔣,那是莫斯科之役受挫,原先希特勒對於重慶軍是看不上眼的。
1940年9月,德、義與日在柏林簽署軸心戰略同盟。德原計劃1941年5月15日侵蘇;但3月25日加入軸心國的南斯拉夫,27日發生政變,宣布退出軸心國。德出動34萬、坦克900輛、飛機千架,4月6日開戰,打懲罰戰爭8天。德死151、傷392;160架轟炸機對貝爾格勒轟炸,炸死南斯拉夫居民1.7萬、傷5萬。南斯拉夫軍隊陣亡數千,被俘35萬。這場戰爭使攻蘇延後38天,加上這年冬季提前到,有戰略家認為如果納粹依照5月15日攻蘇計劃開戰,至少取下首都是可能的。
40年11月羅馬尼亞加入《三國同盟條約》成為軸心國,為德提供石油。依照博克元帥說法,12月3日,希特勒前去賀博克60歲生日;當時說:[將蘇聯從地球上消滅將是必要的。]對照時間,德打蘇,與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提供石油,有促因。
1941年6月,德打蘇啟戰,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預計德軍開戰後8–10周即可打敗蘇,回頭才跟邱翁算帳。這個當時背景條件,對於納粹,談征服世界已不是夢想。其中把英國驚醒的是:[希特勒說:完成解放蘇聯,才回頭,第二度打英國。]
若軸心國解散蘇聯後,納粹將掌握含奧、捷、芬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烏克蘭、白俄、比薩拉比亞、巴爾幹國家、俄,高加索國家、還有匈、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克羅地亞,都將是軸心國,配合義、日、韓、外蒙,廿幾國軍力,會完成征服世界。英美紙上推演極為高明,決定先擊敗在玩滅族猶太的德國(關鍵戰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及1943年7月至8月支援庫爾斯克坦克決戰);邱吉爾則是策劃德投降後(1945 06),協同德軍打蘇(巴頓將軍支持),但日本還未投降,美國要蘇向日出兵宣戰,不支持英盟德打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