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32)隆美爾隨節拍戰鬥
龐林
二戰,德國是名將百出,納粹將才之盛領先世界各國。但,德國軍人未走正道,後來都在有效率的指揮下,進行違反人類的罪行,與王者之師、正義之師戰爭的本意已無交集,戰爭也敗了。可是如果只從軍事觀點來看,德國有機會戰勝;如果不是泯沒人性殺害猶太人、轟炸大英,美也許不會介入戰局,德會有機會贏得征蘇戰爭,進而統一歐洲。
二戰德國總共動員1789萬,總傷亡失蹤是1034萬(未含百姓),陣亡及被俘或失蹤於戰爭中的德國軍人510萬;其中,出生德國本土軍人陣亡296萬,另外占領區統轄下也有400萬戰士是以軸心德國軍人身份戰死。
在紅軍攻打柏林時,愛國人民組織自衛隊,但沒武器,沒有組織系統指揮。有一名將軍請求戈培爾命令,讓他們解散,各自逃逸。戈培爾說:本來我們(納粹)沒有權力,是他們給我們的權力(含公決)。是他們好戰,造成現在後果,我不會同情他們,他們應該付出代價。戈培爾是和妻子先騙殺自己的六個小孩,然後雙雙自殺身亡。
空軍元帥勃洛姆堡,1938年再婚,妻子曾是妓女,被戈林檢舉而被免職,後戰爭需要,又啟用。1946年3月,癌症死於美軍紐倫堡監獄。紐倫堡大審,其作證說法:「1938、1939年之前,德國將官都不反對希特勒;大家沒有理由要反對他,因為希特勒重整軍備,也是大家的想法。」
希特勒的典型言論
隆美爾婚前與女友沃爾布加(1928自殺)有私生女Gertrud,是1913年生,曾請求夫人原諒。在戰場隆美爾受傷許多次,1917年12月10日拿到德皇威廉二世頒發德軍最難得到的藍色馬克斯勳章。隆美爾擔任過國家儀仗隊隊長,還兩度擔任元首郎中令–衛隊隊長,保護安全。二戰以人道對待敵軍,並拒絕屠殺猶太人,拒絕槍決美英加戰俘的命令。隆美爾是唯一擁有紀念館、雕像的納粹元帥。
早期,希特勒精神正常,還未殺猶太人,隆美爾對妻子寫信,讚美元首:「德國人民受到太陽(希特勒)的指引與領導,這一切或許是天註定。」在給朋友的信會補上一段「希特勒萬歲 隆美爾敬上。」1939年3月28日西班牙內戰結束,在希特勒認為,再來就是西班牙佛朗哥軍隊投桃報李了,當時,德國曾數度找佛朗哥聯盟攻英,佛朗哥是老狐狸,託人告訴邱吉爾,邱吉爾用錢,以數額龐大現金無帳收買佛朗哥,用過程看,還真有效。
打法國之前,媒體宣傳希特勒言論:【我的面前,站著一個民族,一個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那場戰爭結束之後(指一戰),我們的民族驕傲沒有了!那些戰勝者騎在我們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們隨意踐踏我們的尊嚴,踐踏一個歐洲大陸上最高貴的民族之尊嚴!你們告訴我,你們是選擇像班傑明馬丁要去做一名自由鬥士,還是做一個奴隸?你們或許說:希特勒先生,我需要一個工作,一塊麵包。是的。說法很對,生命實在是很重要。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這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比生命更重要,那是自由!那是尊嚴!只要阿爾薩斯和洛林上空一日還飄揚著法國國旗,我們的尊嚴就不會存在!只要那些法國人、英國人在我們的國土上橫行霸道,我們的尊嚴就不會存在!只要在歐洲的版圖上,這個叫德國的國家四分五裂、積弱悲嘆。我們的尊嚴就不會存在!只要其他國家的人,在聊天時,說到德國這個字眼,會發出輕蔑的笑聲,我們的尊嚴就不會存在!我們需要的,不是只有一塊麵包!而是一個生存空間!一個民族的生存空間!這生存空間,不是靠乞求和抗議來實現的,而是靠鐵和血來實現的!】
隆美爾對應希特勒
1939年3月15日,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問衛隊指揮官隆美爾:「上校,若你是我的話,你會怎麼做?」隆美爾答:「搭乘敞篷車,不用武裝護衛隨行,一路開到布拉格城堡,這樣德國對捷克的統治,和平方式沒有壓迫性,可自內向外宣示。」希特勒力排眾議,採用隆美爾意見,僅帶上隆美爾與其少量護衛人員前往布拉格,一路上未有事故發生。
二戰爆發,隆美爾信給夫人:「你對9月1日希特勒於國會發表對波蘭宣戰的演講有何感想?我們有這樣的領導人不是很好嗎?」當時,希特勒與隆美爾都認為佔領波蘭後,英法兩國都會與德談和;實際上也差不多,英法兩國雖然宣戰,但沒有對德展開大規模攻勢,英相張伯倫只是虛應一下。
初期,德軍重量級軍人多數並不願與與英法交戰,但希特勒要以戰逼法降,洗刷一戰恥辱,但給英有提出談和機會,因為要解散蘇聯。隆美爾去見希特勒,請纓指揮裝甲師;陸軍人事部長反對步兵隆美爾指揮裝甲部隊,其實裝甲師才開始規劃,誰也沒什麼專才適用,希特勒獨具慧眼特許。1940年2月15日,隆美爾被任命為新組建第七裝甲師長,1941年1月1日,隆美爾就晉升中將。在進攻法國的136個師,實際只有10個裝甲師。隆美爾的裝甲第七師有225輛戰車;其中34輛戰車只裝備機槍,根本唬人性質。
早先吞併捷克時,裝甲師得到分配91輛LT-38戰車,裝備是37公釐砲;但重量只有9噸,對於攻入法國,非常靈巧,可以快速前進,攻法國時,LT-38戰車曾經一天前進320公里,打破戰車行軍紀錄。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俘敵9.7萬人之外,還繳獲12架飛機、戰車裝甲458輛、各式火砲277門、反戰車砲64門、卡車4500輛、轎車1500輛、牽引式車輛1700輛、巴士350輛和摩托車350輛,還擊落敵機52架;戰利品造成戰場浪得震撼虛名。我們由這戰史,可以確定,法國並不想打這個戰爭,根本就是迎風披靡。
在隆美爾調往沙漠戰場初期時,納粹要給隆美爾的坦克還未運到,隆美爾找到黎波里近郊一家工廠,請工廠將大眾用汽車改裝出大量的假坦克,以假亂真。這些小汽車提供給德軍當吉普車使用,英國皇家空軍偵察員回報指揮中心,指揮部充滿疑惑,不可能,沒有能夠開這麼快的坦克。隆美爾在非洲揚名時,實際只有潘澤四號27輛,當矛頭前鋒,當時能在1500米外擊穿英國任何型號坦克,而美國謝爾曼戰車要開到100米之內才能擊毀四號;後來美國研發出潘澤四號坦克剋星新礮彈。
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晉為元帥,是德軍史上最年輕元帥;盟國稱他是「沙漠之狐」。軸心國戰情翻轉實際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軸心國陣亡25萬,保祿斯元帥率24名將軍,9.1萬戰士(前後11萬),1943年2月2日投降。日本在西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2月9日完成大撤退。盟國與軸心國雙方是43年2月已經有勝負定位前兆。
1942年11月28日,隆美爾面請希特勒放棄北非,希特勒給隆美爾運來了虎式坦克,1943年1月投入戰場,卻無力扭轉戰局。3月隆美爾返回德國。7月5日,庫爾斯克開戰,雙方開戰就投入268萬名戰士和6044輛坦克,以後來資料,此役戰場雙方損失6千輛坦克;蘇方越戰坦克越多,此時有3萬輛。一般戰略家分析容易忽略,二戰時坦克是主力,德軍戰場損壞拋錨,部隊轉進時,坦克丟在戰地,等於送給敵人,至少可以取得鐵材,熔爐新造;而紅軍坦克拋錨丟在戰場,可以不去理它,等德軍離開才拖往後方換履帶或修復,蘇軍坦克損失及鐵材都有美英支援,因此紅軍坦克越打越多。
庫爾斯克戰,德軍部份出動2928輛坦克,另外其他軸心國未詳細分割統計。是史上規模最大坦克大會戰,可想而知戰役之震撼,德方後勤線太長,坦克出征,燃燒油料,補給是重點,結果雙方坦克太多,都困住癱瘓。蘇軍有數個師帶著含婦女民工,不參加戰鬥,只搞破壞運輸鐵路、補給;當時之前,補給坦克及換引擎,多靠鐵路。而且蘇聯,仗越打,坦克產量越來越多,已超越德,當時蘇方坦克被破壞要補給,毫無困難,有點像菲律賓海域戰,航空母艦對決,美國用3換1,也不怕,重點在後勤生產。許多人不知道,後來美軍打沖繩,盟軍共出動41艘航母,當時一個月可以出廠一艘輕航。
美、英、蘇,民間都全力以赴,希特勒動作較慢,等動員時,鐵材已很難進口,而美、英、蘇都有尚稱安全海線進口戰略物資。蘇軍還修建三條主要防線,之外又修建三條供可以撤退用的防線。軍隊在前方,蘇軍用民工30萬修建步兵戰壕、地雷陣、反坦克工事,六條防線縱深150公里。如果德軍突破6條防線,也會碰到草原防線,防守深度300公里。第一條防線,埋了94萬顆地雷,有50萬是反坦克地雷。在庫爾斯克地雷區,防守密度是每公里3200枚地雷,是莫斯科會戰時的四倍。
諾曼地登陸,44年6月6日晚上10點,盟軍已經登陸15萬士兵、建立130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6月17日,隆美爾向希特勒報告,局勢不利德國,要求元首在政治上改變,希特勒說:「這不是你該擔心的,不要跟我講這些!我們還有新武器,今天只談軍事!陸軍元帥,請馬上離開會議室!」
隆美爾戰鬥時,喜歡走前鋒,在平常,不帶衛士輕車簡從,依英國《皇家空降特勤隊戰爭日記》部份解密公開的二戰盟軍[麥克利奧計畫],曾經計劃綁架或獵殺陸軍元帥隆美爾。這個計畫是派4名空降特勤敢死隊士兵,跳傘空降進入一座法國古城堡,要劫持元帥,若難以後續,即格殺於當時現場。很湊巧,7月17日,隆美爾部隊正在諾曼第前線與盟國戰鬥,元帥乘坐的座車巡視戰場遭遇加拿大軍機轟炸,飛機上機員是加拿大派出,配置給英國統一指揮。隆美爾被炸後流血不止,隨後由趕到的部屬從橋溝中救出,送到附近的仍屬德國控制空軍醫院。醫師用碎布條包著隆美爾流血的頭部,隨後注射某種能使血液流量較慢的藥劑。這是先簡單急救,然後將傷者送回國內專科醫師治療。綁架計畫隨後未進行。由於元帥受傷,因此,預先放置的定時炸彈要刺殺希特勒未遂的行動,元帥有未在現場的證明。
1944年7月20日軍事政變刺希特勒失敗,B集團軍司令隆美爾並未參與行動,但之前曾精神支援政變,目的是求和,提前結束戰爭,但反對刺殺元首。B集團軍司令隆美爾的說法是:「刺殺希特勒將會引發內戰,將造就一個烈士,並使得戰爭顯得是因為希特勒被謀刺,而導致德軍的失敗。」政變是用定時炸彈,位置離開希特勒太遠,沒有成功。
由於隆美爾的英雄彪悍戰功,希特勒和凱特爾決定讓其選擇,陸軍人事署長波格道夫將軍受命傳話:你被指控是謀害元首的同案犯。證據其實只有一張紙寫著:新政府內閣總理是隆美爾。隆美爾願意服毒,希特勒以病逝發佈新聞,讓他的葬禮隆重辦理。
7月20日政變如果成功,後面的10個月可以減少戰爭冤魂270萬。隆美爾的兒子曼弗雷德後來長期擔任Stuttgart市長。曼弗雷德在人際上提出市政府哲學超越黨派,奉行各黨派共同執政。基於人權原則,他力排眾議,把恐怖組織德國紅軍領袖拉德爾安葬在斯圖加特公墓,理由是所有仇恨,都應在墓地終止。
美軍有基地在降旗完成撤離儀式時,邀請前德國元帥隆美爾之子,當時是市長的曼弗雷德隆美爾蒞臨參加典禮,隨後升起德國國旗,美軍與曼弗雷德現場一起觀禮。法國前總統希拉克2001年6月12日在德法首腦會議期間,舉行一個儀式,任命當時年72歲的曼弗雷德隆美爾為法國外籍軍團指揮官。這是榮譽性質。曼弗雷德隆美爾2013年11月7日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