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35)囂張演講英美驚醒
龐林
1941年6月22日,德蘇戰爭爆發,北、中、南共2千公里戰線,德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飛機4900架、47萬門大砲、德軍400萬軍人,加上軸心附庸150萬共550萬人,三路同時攻蘇。23日,美國參議員杜魯門,發表演說:「假如德國比蘇聯強,我們應該幫助蘇聯一方;但若果佔優勢的是蘇聯,那我們便應該幫助德國,而且要盡量讓他們大開殺戒,儘管我一直不願看到希特勒在任何情況下取得勝利。(載於1941年6月24日,紐約時報)」杜魯門後來在1944年獲得聖路易斯民主黨領袖羅伯特漢尼根支持推荐,成為羅斯福的副總統。邱吉爾在28日,被訪問說:所有同納粹鬥爭的人,都將得到我們的幫助,即便史達林也是會得到援助。
由於納粹之前在1940年9月發動海獅作戰打英國,用空軍要摧毀英國士氣,計劃掌握英國南方及海峽制空權後,登陸英國;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是41年2月23日,向日駐德大使大島浩要求日籌劃攻擊英在東南亞基地;【大島曾判斷估計英將在41年底向德投降,這個誤判也造成日本敢擬訂計畫偷襲珍珠港。】而大島是41年6月6日匯報東京,納粹軍事攻蘇行動時間將是6月22日,非常準確。這些情報,英國後來都有收到美國轉照。英國首相邱吉爾決定援蘇抗德,取得美國共識,9月起全力與美合作援蘇。
確定三條援蘇路線
德蘇開戰三天,蘇軍就有3922架飛機被摧毀。6月25日,德軍閃擊戰一路告捷;希特勒說:我們只須要向大門踹一下,整個蘇聯房子就倒塌下來。7月,德軍包圍明斯克,俘蘇軍15萬。基輔合圍戰(1941 07 07–09 26)是有史以來最大包圍戰,紅軍有66.5萬被俘,兩名元帥及赫魯雪夫、1.5萬部眾突圍逃脫。8月,斯摩棱斯克前後俘蘇軍85萬人。10月7日,希特勒簽署命令:【要求指揮官不接受莫斯科投降,即使主動投降也不接受。德軍也不能進入莫斯科,只實施包圍,然後用炮轟炸毀滅莫斯科。】依照10月3日的柏林體育館講演,希特勒說:【人們談閃電戰,歷史上還未有過這種進軍,但有閃電般的撤退,他談起英軍在敦克爾克大撤退,稱英軍的大撤退之閃電,德軍的速度輸很多。在談蘇時,稱:我們的軍隊後方已有一塊領土,比1933年的德國要大一倍。我毫無保留地說明,東方的敵人已被打倒,永遠讓他站不起來。】或許希特勒是要毀滅莫斯科的所有一切,規劃新世界。
以後來統計的數字,德蘇戰爭打半年,就使蘇聯損失56%的步兵小口徑武器,戰防砲被毀及丟失69%,戰車被炸損及各種原因癱瘓高達2萬輛,飛機能作戰、出勤少了1萬,如果沒有美英加支援,蘇軍敗相已露。
美國租借法案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第1776號案授權總統;10月開始,適用於蘇。英國皇家海軍與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生死搏鬥,一向反共的邱吉爾決定聯合蘇聯對抗在殺害猶太人的納粹。41年10月1日,英、美、蘇在莫斯科簽署議定協定,先確定三條援蘇路線:伊朗鐵路、太平洋航線和北極航線;其他線依戰況有增闢有改道。
伊朗鐵路和太平洋航線路途遠;北極航線路程短,貨運量大,離蘇聯近,這是美國援蘇主要路線;這條線整個戰爭約運送396.4萬噸貨物交付蘇聯,有7%損失,93%抵目的地,北極航線約占全部運蘇的23%。載著軍用物資的商船在冰島集結,然後經熊島和揚馬延島,到達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兩個港口,摩爾曼斯克較近,是終年不凍港,但有駐挪威北部的德軍就近轟炸威脅;阿爾漢格爾斯克港航線較遠,但安全,可惜一年有半年冰封,航運常受限制。因此,彈性交叉運用。
第一階段,1941年12月美向軸心國宣戰,年底,援蘇速度加快,有7支船隊抵蘇,送去750輛坦克、800架戰鬥機、1400輛卡車和10萬噸軍火。史達林格勒能解圍,與美英及時送來戰略物資有關;還有加拿大也全力協助分攤補給。
打莫斯科敗在天氣
德軍只有勝算觀念,在行進的坦克,派出吉普車駕駛在中間,兩個大喇吧不停地播放著瓦格納樂曲。坦克配對著雄壯樂曲向莫斯科邁進,就像電影[現代啟示錄]直昇機在攻擊前播放著女武神音樂。
41年10月下旬,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口袋圍困,有66.3萬紅軍被俘,戰利品坦克1242輛,大炮和迫擊炮5412門。【對於納粹,這是大勝仗,但也把英美警覺力提升到幻想自己遭到毀滅的思維。】【10月,英、美、蘇簽署協定,確定三條援蘇路線就是在蘇聯數百萬紅軍無法頂住下,施出援手。】11月7日,史達林有美英撐腰,有信心了,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式,戰士閱兵式結束即趕赴前線。
莫斯科組織3個工人師,16個民兵師和幾百個巷戰小組,全市45萬市民應召在郊區修築防衛工事。史達林得到的情報稱:日本武裝將全力南進,無意對蘇作戰;而且日本政府與莫斯科已在4月簽署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史達林將部署東方與關東軍對峙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都調到莫斯科近郊,派新兵去接防遠東,是填虛。
德軍中路繼續突進,10月18日,開始下雨了,馬路被坦克壓壞,道路變成泥土河。坦克常會陷入泥濘,步兵在泥濘中,必須拉腿走路,還會滑落濕地,大炮要用馬隊拖拉才能前進,重炮完全無法前進;許多車輛載太重,都陷在泥坑,車軸進入泥漿後,無法配合發動引擎力量拉出,牽引拖拉都很困難。軍隊陷在公路上,依賴空運投乾糧。德軍被迫停止前進,只是傻等,必須等大地冰凍硬化,但小冰凍沒問題,遇到大冰凍,則更慘,可以把輜重、坦克都凍僵留在原地。11月3日,降霜,汽車多數雖可以行動,但戰士無禦寒裝備。戰場遇到的酷寒與拿破崙1812年一樣。而此次,只要天氣轉寒時間慢個幾天,納粹軍隊離莫斯科才50公里,應該換希特勒在紅場閱兵了。
12月5日更寒凍,攝氏零下數十度,德軍仍然有戰士穿秋季軍服,嚴重凍傷,士氣低落,嚴酷冰凍不僅摧殘士氣、身體,而且還可使馬達停轉、武器無法使用。古德林表面上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實際是12月5日起遇到頑固抵抗,無法前進,而且後來被蘇軍驅退,此波不同師各自退了100–250公里。戰前沒有估算到的,在西伯利亞區域行動過的蘇軍新型坦克T–34、T–35都在嚴寒演習過,能運動正常;而德方坦克雖也能耐寒,但酷寒天操作應變能力遠輸蘇軍,而且蘇軍作戰裝備配有冬季服。
納粹問題殺猶太人
納粹是反共起家,若沒有殺猶太人,沒有聯蘇打波蘭,沒有打英,美國或許不會向納粹宣戰,很可惜,智慧很高的日爾曼民族卻做傻事,還想聯合日本、義大利征服世界。依照歷史,水晶之夜(亦稱碎玻璃之夜1938 11 09),開戰之前(1939 09 01),納粹雖驅逐猶太人但仍講究人道的;1939年5月,德外長里賓特洛甫曾經召見偽滿駐德大使呂宜文,要求偽滿洲國為逃離德國的猶太人辦理入境簽證。當時,納粹將猶太人驅逐出境,而歐洲很多國家不敢接納猶太人。納粹決定讓猶太人轉道蘇聯西西伯利亞火車進入滿洲,日本當時之前已經有讓猶太人在滿洲建國計劃,時滿洲已有猶太人2.5萬,日本認為猶太人有錢,日俄戰爭,日本得到名叫雅可布歇夫的美國金融界猶太巨富的籌款捐贈,共計2000萬美元,贊助日軍打俄。七七開戰,上海聚居猶太人約4700人,其中有金融交易所主席、上海巨富、地產富豪哈同、沙遜洋行老闆沙遜、亞伯拉罕家族、嘉道理家族等。日本政府由犬塚等草擬製出一份研究報告《關於引入猶太資金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幫助猶太人在哈爾濱完成「復國夢」,以此條件換取猶太人對日本戰爭的資金支持。1938年12月5日,日本內閣的五大臣會議,稱:「河豚計畫」。日本駐立陶宛領事杉原千畝,也曾為猶太難民簽發6千張過境簽證,前往滿洲。
當時日本在東北哈爾濱組織接待,安排定居,然後猶太人自己決定留或轉道美國。為了這計畫,納粹照會還未開戰的蘇聯政府取得同意,讓赴滿洲之猶太人從蘇聯過境;時間是6月10日,為猶太人辦理簽證的工作正式開始。到1939年8月底,已經辦理7000份護照。9月1日,二戰全面爆發。此後,德國在國內建設集中營,解決猶太人問題。
先敗納粹再談新略
莫斯科[颱風行動]保衛戰(1941 10 02–1942 01 07)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共動用51個師,含31個步兵師、13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戰爭俘紅軍67.3萬,後來蘇聯官方重新統計建議修訂為51.4萬(此戰有一種版統計數字紅軍共65萬3924人陣亡和失蹤;同時間德軍傷亡數字為17.4萬–24.8萬;凍死凍傷占10萬,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各種車輛1.5萬輛)。
【10月,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口袋圍困,俘66.3萬紅軍。】蘇聯盧金軍隊在包圍圈,無法得到外援,死守三個星期,加上酷寒拖困德軍25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和2個摩托化師。蘇軍戰死25萬,有20餘萬突圍後又集結反攻,維亞茲瑪戰役,盧金才被俘;如果沒有盧金中將和羅科索夫斯基堅持三個星期,朱可夫有可能守不住莫斯科。而羅科索夫斯基是德蘇開戰後才奉命組織16集團軍,含莫斯科員警、軍校學員、民兵18師。哈薩克人組成西伯利亞第316師,之後突圍成功的中亞騎兵第三軍,等等原都堪稱是烏合之眾,但在三個月戰鬥表現不凡,史達林戰後授為[蘇聯近衛軍]。
紅軍開始反攻,1942年1月8日,蘇軍3個方面軍計124萬多人發起總攻,戰事持續到4月20日,莫斯科省幾個淪陷城鎮都取回來。朱可夫的反擊,高明在只要求小部份部隊與敵人主力糾纏,其主力,繞過能戰的納粹軍隊,只打德軍後方,而且切割後,不分晝夜猛追敵人。
本來,要拿下莫斯科並不困難,希特勒卻幾次公開場合囂張的演講語氣,把英美驚醒,如果不要太暴露自己得的戰略,反而成功的機會較大。之後珍珠港被突襲,邱吉爾自然鼓勵羅斯福更積極援蘇。之前1940年9月,海獅計劃打英,把邱吉爾戰爭智慧激出來;其智慧確實高人一等,尤其援蘇打德,當時自由陣營都反對,讓納粹解放蘇聯小國又何妨?但問題不是如此簡單,想看看,德軍【41年7月,明斯克包圍俘紅軍15萬】;【8月,斯摩棱斯克俘紅軍85萬人】;【9月,基輔合圍戰,俘紅軍66.5萬】。以希特勒這種架勢,要征服世界是簡單,有可能完成;須知蘇聯若投降,可以減少德國青年服役,便能補充德國軍需後勤的勞工短缺,提高生產後,擴大征服世界會更容易達成;蘇聯的勞動力也可以彈性運用,使德國在戰略部署及生產都更順暢。
那麼誰有能力制服他呢?除了援蘇削弱納粹燄氣,還有其他辦法嗎?西方軍事家和理論家認為,俄羅斯冬天這年提前酷寒,使德軍對寒冬沒有準備,是德軍失敗主因;但實際還有美國接受邱吉爾的呼籲,一切都要先擊敗納粹,然後再談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