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38)庫爾斯克坦克決戰
龐林
史達林1943年5月宣布解散第三國際時,蘇聯正在準備庫爾斯克決戰;德蘇雙方共投入269萬名戰士和8056輛戰車、5659架飛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戰車會戰和全日空戰。
1940年11月14日,莫洛托夫訪問柏林,儀隊演奏國際歌歡迎。希特勒要求蘇聯加入軸心國。過程錯綜複雜,其中莫洛托夫曾提出四條件:1.要德國承認芬蘭屬蘇聯勢力,這等於要德軍撤離芬蘭;2.蘇要達尼爾海峽海域;3.波斯灣活動權益;4.督促日本放棄在庫頁島石油開採權。德國已經得到芬蘭允許德軍進駐或過境(1940 09 22),盟蘇無好處。德蘇雙方不歡而散,希特勒決定懲蘇。
41年6月22日,德蘇開戰。莫斯科[颱風行動]保衛戰(1941 10 02–1942 01 07)之前,德軍只用八天便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地區解決70多萬蘇軍,有66.3萬紅軍被俘。當朱可夫趕來接手指揮莫斯科防衛時,只有9萬人,防守著長達250公里的戰線。八天戰事雖告捷,所用的時間也是納粹奪首都制命傷。
德軍開戰後,攻擊分三路,北路軍的目標是列寧格勒,後來打了872天,未攻下;中路軍是奪取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南路軍是橫入烏克蘭。三路分三個集團軍,中路打入莫斯科,兵力最多、最強。計劃本來已經軍事會議研究,萬無一失;問題在日本只關心太平洋開戰,沒有出兵牽制西伯利亞遠東軍區蘇軍,造成後來莫斯科告急,可以調來馳往保衛莫斯科。
希特勒的另一錯誤是,中路軍看到蘇軍在基輔突出部在運動,命令中路軍分出一半部隊,轉南下先圍攻基輔,9月俘紅軍66.5萬,這個臨時添加戰鬥,使德軍輕易消滅了80餘萬蘇軍,占領幾乎全部烏克蘭,但造成史達林有時間調集90萬軍隊,並在Smolensk斯摩棱斯克與莫斯科之間再構築人工防線。而德軍收拾基輔後,雖然攻下斯摩棱斯克,俘紅軍85萬人。但揮師東北向,已經影響力後來冬季酷寒的來臨逼迫使運動困難,而當時沒有這警覺,老天爺提前寒流也是無未預估到。
為了斯摩棱斯克,東調西遣,從中路軍調軍支援南路軍,南北奔波,納粹把儲備約500萬噸石油打光,後來戰略退出莫斯科攻擊,朱可夫反擊一次,德軍一路潰退,沒有能力集結再反擊蘇軍,就是因為石油不夠了,接著只好規劃南攻,取高加索、巴庫油田;結果又在往巴庫順暢時刻,命令分兵北上,要解圍救史達林格勒,後來什麼也沒救到,為了安頓軍心,決定打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而這次再灰頭土臉,與隆美爾失利也有些關係,也是為救隆美爾,運補移位,庫爾斯克又失利。
庫爾斯克坦克決戰(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蘇聯取勝基礎,是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舉行英美蘇三國代表四天會議議定書;是美英決定在加強擴大軍援蘇聯;讓其挺住,能將納粹擊垮的最先會議,美國總統的依據是租借法案已經得到參議院授權。這個時間點,蘇聯政府和各國大使館實際已遷莫斯科以東800公里的薩馬拉(當時稱古比雪夫),但史達林必須裝出鎮定。
41年11月7日,依然照往年一樣進行閱兵,受閱部隊是調遠東來及海洋軍區部隊,當時已經確定日本要打太平洋戰爭,這些紅軍參加檢閱後即投入戰場。
許多戰爭評論文章,以為史達林格勒,納粹第六集團軍,保祿斯元帥在43年2月2日帶24名將軍投降是雙方起伏轉捩點,固然有道理,但並不是納粹覆滅重要戰事,在這個戰爭失利,戰士投降9.1萬,這數字算什麼?須知在43年1月之前,紅軍向納粹投降及被俘,已經有450萬以上,傷亡恐怕是四倍以上,當時傷就是殘,通常送回本人家鄉等死,也因此蘇聯後來計算陣亡的數字,越來越多,資料統計變了數次,新數字是:【蘇聯衛國戰爭死亡4344.8萬,其中蘇德戰爭死2640萬。】用這數字看史達林格勒戰士投降9.1萬,更是渺小;但關鍵還有一項必須說,德國戰士陣亡,補充的較有限,後勤也要年輕力壯青年;但蘇聯較不必考量後勤,因為蘇聯婦女比男人更耐操。有個說法最傳神,在蘇聯的寒冬,如果男主人開車,遇到前面大石頭擋路,通常是妻子下車搬移石頭。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四天會議援蘇抗德議定書,許多後勤,包括糧作物、飛機、坦克都由美英加提供,男人可以全部去前線。當時約定自1941年10月起至1942年6月底,美英要向蘇聯提供軍需物資,英和美要協助交貨並把貨物運到蘇聯。整個二戰,美國提供坦克7057輛和高射炮7944座,英國和加拿大5480輛,總計占蘇聯總產量24%,而且蘇聯製造坦克需要的鋼鐵、資材、銅鋁,含金屬切削機床,幾乎全靠美國供應。
在德蘇戰爭,援蘇各國含美、英、加;整個二戰,援蘇的戰備:【各形各色飛機14795架(美租借法案數量.英國另有援助2900架颶風,1300架噴火,14架輕轟炸機等等)、卡車超過40萬輛(屬於美租借法案數量是37萬5883輛)、戰車與拖拉砲台作戰車輛1.5萬輛(屬美坦克7056輛.美拖拉機8071)、吉普車51503輛(美)、摩托車3.517萬輛(美)、火車頭1981輛、火車廂1.1155萬節、衝鋒槍13.1633萬挺(美)、砲台8218門(美)、炸藥34.5735萬公噸、野戰無線電4萬多具、雷達系統400多具、金屬80.2公噸、油料2670萬公頓、化學品842萬公噸、貨輪90艘、反潛船105艘、魚雷艇197艘、棉花1億689.3萬公噸、食物4478萬公噸、建築物1091萬美元、機械設備10億7896.5萬美元、皮革49869公噸、輪胎3786萬個、軍靴1541.7萬雙。數量龐大驚人,這場戰爭實際全靠美英加後勤支援;大致上史達林開口都全數兌現,但高性能戰機、轟炸機仍管制。戰後統計,屬於美國運抵蘇聯的物資總值是102億美元,蘇聯自己計算數字是98億美元。】(援華總額是8.45億美元。)雖然軍援數字驚人,但參考史料,蘇德戰爭開戰18天,蘇聯就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顯然不是只有靠外援,自己生產也很積極。
瘋狂的坦克大決戰
主戰場,德方主將曼施坦因、克魯格、霍特、莫德爾,戰士共78.1萬、坦克2928輛、火砲9966門、飛機2110架(這是預備部隊除外的數字)。蘇方主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瓦圖京、科涅夫,率領戰士共191萬、坦克5128輛、火砲25013門、飛機2792架(這是預備部隊除外的數字)。【庫爾斯克決戰是43年2月19日開始運動戰,蘇軍先是收回庫爾斯克。6月16日,希特勒決定進攻庫爾斯克突出部堡壘行動。7月5日城市主力德蘇會戰總對決,戰鬥49天。】當次是是德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是至目前史上最大坦克大決戰。在蘇聯來講,則是紅軍開始收復國土的大規模全面反擊。
7月5日,堡壘發動日,德蘇戰爭庫爾斯克會戰時,【德國出動78萬戰士、2928輛坦克(其他軸心國數字不確定,未包含在此)、9966門火炮和迫擊炮。德軍這次進攻還投入新式兵器,133輛虎-1式重戰車、250輛黑豹式中型主力戰車和89輛斐迪南重型自行殲擊炮,以及福克沃爾夫FW190A式戰鬥機和海塞勒Hs129式攻擊機。】【蘇方出動191萬戰士、5128輛戰車、25013門火炮和迫擊炮。】這已是戰場要運動的容量極限,【蘇方陣亡86萬3303人、損失坦克6千輛(戰場遇傷有補給)和各式火炮被擊毀6799輛、飛機被擊傷或擊落2200架。】蘇聯抗敵情報因為軸心國已經敵友混合,編織忠誠度錯亂,蘇方防禦制訂的較雜扎實,在數道防衛抵抗,德軍只前進17英里。
希特勒在戰前的盤算,英美對於納粹要解放蘇聯,應該只會冷眼旁觀,但開戰後,看到邱吉爾努力拉美,聯合戰線抗德,因此隨時找機會要刺殺邱吉爾。在電影亂世佳人飾演女主角暗戀及惟一想嫁的萊斯利霍華德Leslie Howard;在戰時,霍華德乘坐英國航空777號班機,1943年6月1日,從葡萄牙里斯本飛往英國布里斯托途中,有旅客像邱吉爾,被納粹錯誤的情報,誤以為邱吉爾在班機上,在飛機於西班牙比斯開灣上空被納粹戰機開火射下,飛機墜海(1943 06 01),霍華德冤死。霍華德是英國人,野史説小三自動上門絡繹不絕,比克拉克蓋博還有女人緣,飛機殉難,想必暗中哭訴的豪放女孩一定很多位。
赫爾曼霍特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配給曼施坦因元帥的南方集團軍群,從南方進擊,蘇軍以損失3倍以上纏鬥。原是告捷,但負責北線進擊的中央集團軍群進擊失敗戰役結束,紅軍開始掌握著攻勢主導權。這個時間點稍前,史達林以解散共產國際取得美英全力後勤支援,而且美英開闢新戰場–美英軍在西西里登陸成功,德國必須轉移部份力量支援西西里戰場,德軍霍特上將作戰被迫終止(霍特戰後被判15年徒刑,監6年釋)。8月27日會戰結束。蘇傷亡落俘共86.4萬;軸心國36萬。
當時蘇聯緊急建設偽裝的空軍基地,大量假機場,吸引德軍攻擊,德機曾攻擊空襲35個目標,有29個是蘇軍偽造的假機場。大量德機在假機場被擊落。
相對,德方損失屬較輕,戰爭卻是德方打不下去,問題在德方後勤線太長,以及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德軍必須抽調支援。德國基本上是出征,坦克出征,燃燒油料,補給是重點,結果雙方坦克太多都困住癱瘓,而蘇軍有數個師,不參加戰鬥,只搞破壞運輸鐵路、補給;納粹輸得有點冤。而蘇聯,仗越打,坦克產量越來越多,坦克已超越德,地利之便使自己毀損坦克有整修再用機會,而且當時坦克被破壞要補給,毫無困難,T-34大量出廠;而德方坦克遠征在外,軍團轉移陣地,坦克故障拋錨或戰傷就被迫放棄。蘇軍還修建三條主要防線,之外又建立三條供可以撤退用的防線。軍隊在前方,蘇軍用民工30萬修建步兵戰壕、地雷陣、反坦克工事,六條防線縱深150公里。如果德軍突破6條防線,也會碰到草原防線,防守深度300公里。第一條防線,埋了94萬顆地雷,有50萬是反坦克地雷。在庫爾斯克地雷區,防守密度是每公里3200枚地雷,是莫斯科會戰時的四倍。也就是說,庫爾斯克突出部會戰敗在時間拖慢了曼施坦因元帥要的時間4-6個月(3月10日拖到7月5日.而曼5月改反對這次行動) 突出部的根是別爾哥羅德和奧廖爾,此時由德控制,容易屯兵、可雙面鉗擊蘇軍,但戰爭勝負不是只看小條件,尤其時間讓蘇方有足夠時間反戰部署。
希特勒認為,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會成為震撼規模優勢可以輕易對付蘇軍裝甲兵,但德國在此戰前四個月期間只生產2816輛坦克,其中484輛豹式,156輛虎式,許多都在戰場才試車;虎式坦克,第一次是1942年9月3日在列寧格勒上戰場,在列寧格勒附近的梅爾斯堡遇到蘇軍重型坦克旅,戰鬥中,虎式坦克共擊毀、擊傷蘇軍KV-1重型坦克計130餘輛,而自己只損失2輛。但虎式坦克很笨重,厲害有時不是重點,因為對方從認識戰場有新怪獸後,較輕便的可以轉彎掉頭避開,虎式坦克追不上,自然就少有機會交戰。
所有虎式和90輛斐迪南都運到庫爾斯克。開戰前,德主力,曼施坦因1377輛坦克,莫德爾坦克988輛;戰士都是33萬。但蘇軍選擇性防禦,戰鬥後,將大部分坦克開往曼施坦因的南線,但莫德爾的攻勢也只是維持五天,仗打得很玄,莫德爾沒有在北面吸住牽制紅軍,孤軍深入更是危險,曼施坦因攻進蘇軍防線,上千輛坦克再另開的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用衝鋒開砲,蘇軍坦克損失數倍於德方,但到1943時蘇聯補充坦克損失不是問題,甚至T-34,而德軍坦克卻很難有補充了,德敗在沒有實現全面總動員,都保持德國人民正常起居;而英、美、蘇都工廠24小時輪班,連婦女都動員到軍工廠生產線,43年德國才改變勞工全力生產,已經太遲了。坦克戰爭,與搶石油有關,沒搶到油田,自己又沒法補給,就打不下去,43年8月23日停止熬戰。
戰爭無法顧及八面
最先有占領庫爾斯克構想是41年10月10日,集團軍總司令部發出新命令。其中包括佔領庫爾斯克,消除杜布齊夫斯克袋形地區,使在布良斯克西北方的包圍圈完全合圍,並向圖拉前進,而且所有的任務都必須立即予以完成;後來41年11月4日,第48裝甲軍有取到目標。43年2月19日又開始運動戰,蘇軍先是搶回庫爾斯克。但德方將史達林格勒輸掉後,又考慮要搶庫爾斯克,當時是專指突出部。
為了庫爾斯克突出部。史達林甚至撤退駐新疆只有少數的軍事顧問、撤軍,返國為保衛蘇聯戰鬥更重要。【43年8月,有[下第聶伯河會戰],24日打到12月23日,雙方出動400萬,蘇聯為了驅敵,1400公里的縱線戰場,前線戰線攻擊面衡線長達300公里同時下河搶對岸灘頭,蘇聯有作家參戰,說,每有2.5萬下河,平均只6千上岸,紅軍這會戰三個戰場,分別傷亡128.6萬(含死34.8815萬)、118.2萬(含死27.6萬)、150萬(含死37.3萬)[均維基資料]。】戰後授蘇聯英雄共11635位,這條下第聶伯河會戰授2438位,可見戰鬥熾烈比例。德蘇戰爭之傷亡俘數字,都只是概括參考,因為計算方式及戰場運動沒有辦法完全切割計算,而且,軸心附庸國及蘇聯參戰小國,就如同中國戰場有偽軍來往雙方,不可能切割計算。蘇聯衛國戰爭後來新公布共死亡4344.8萬,其中蘇德戰爭死2640萬。蘇聯投降被俘的575萬,有一半是自己願意打敗仗,希望祖國被解放。
用時間點來看,庫爾斯克坦克會戰之解除狼狽,與蘇聯願意解散共產第三國際之間,有環節推動效果,而盛世才後來沒有將新疆併入蘇聯小國,是看到第三國際解散。這種分析得到結論,納粹若未打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會戰,可能新疆已經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