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44)蘇援華背景很複雜
龐林
1934年6月蔣廷黻赴歐考察前,蔣介石接見指示:盡可能把時間用在蘇聯,研究中蘇合作的可能性;這是備案,當時結盟主目標應是德國。蔣介石擔心蘇聯援助中共,也擔心新疆盛世才過度親蘇,史達林由於忙於整肅內部,專制奪權;實際上東方有日寇,蘇聯態度也不得不親善蔣政府。鄧文儀擔任駐蘇聯武官,1935年年中返國述職,曾向蔣彙報蘇有援華意向。1935年10月,蘇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同蔣會談,說明蘇要與華改善關係,提出蘇願與華締結商務協定和互不侵犯條約。張學良叛變,史達林命令中共要保護蔣。楊虎城被逼迫出國考察時,蘇聯拒不給簽證。
史達林此時知道戰爭即將來臨,其獨裁領導認為要肅清政敵;1936年8月24日,史達林將領導核心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用捏造受訊人與國外托洛斯基見過面,並得到過指令要叛變,結果假證人連地點都瞎扯,因為見面的布利斯托里飯店早已不營業,但仍是判決死刑(中了納粹版蔣幹偷書的計.可參考[千年演同戲]35)。1936年底蔣派主張中蘇合作的蔣廷黻任駐蘇大使。1936年底,蘇同意蔣經國回國。蔣雖然對蘇態度未完全釋懷,但已經獲得新答案,蘇聯支持蔣領導抗戰。
77後,8月22日,陝北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總、副指揮,轄第115、120、129計3個師,編制3萬人。9月22日,江南紅軍合組為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項英任正副軍長,轄4個支隊,計1萬餘人。22日,中共中央發表《共赴國難宣言》。中國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
蘇聯即時援華物資
1937年3月27日,宋美齡生日,周恩來和潘漢年送一束鮮花,并當面告訴蔣介石:委員長,我們已收到共產國際的電報,蘇聯內務部已查到蔣經國下落,已批准回國。蔣介石稍後讓周恩來開一張政治犯名單出來,說明查明後會分批釋放。4月中旬,經國偕夫人回國。
7月25日顧維鈞、孔祥熙、及駐英大使郭泰祺在倫敦討論,面對日本侵華,唯一有機會的是爭取蘇聯軍事合作、軍援,另外以英、美、法三國的資援助為華抗戰的力量,即報告南京。蔣要求顧維鈞向美英法等提出以鹽稅、關稅做擔保,貸款5億美元,購買武器,皆被拒;美國商人重視與日本貿易利益,政客影響到白宮決策。以1937年統計,美對日輸出額28968萬美元;1937年對華輸出為4970萬美元;1937年美對日廢鋼鐵出口值3741萬美元。1938年美經濟惡化,連續七個月經濟萎縮蕭條,四百萬人失業,所以美更不可能對日進行經濟制裁。太平洋戰爭前,實質援華的國家,只有蘇聯,並且派遣蘇聯空軍,以志願隊名義來華參加抗戰,持續到1941年4月13日,日蘇簽署《蘇日中立條約》,蘇聯才中斷對華軍援。蘇聯當時對美國說明,中國繼續抗戰問題之支持,毫無變更;但必須考慮與德開戰,自己有困難,因此停止援華。
蘇聯的外交政策,其變化非常靈活,結盟沒有原則就是它的原則。當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又作三國公約) ,1940年9月27日,由德、義與日在柏林簽署。正式確立三個軸心國的同盟關係,當時法國已投降,這是公開向美國警告,你要保持中立,否則會考慮打你。但條款中,攻擊對象不包括蘇聯,這有兩個正反重點;一是德國與蘇聯已經半結盟,當時波蘭被德蘇分占一半。[三國公約]簽約後,蘇聯開始再玩外交,蘇聯提出希望加入軸心國。1940年11月12日,在柏林商議後,德國向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條件,而蘇聯在11月25日提出一份修正版,但從此德國沒有再回覆。當時蘇聯口頭也提過條件,但胃口很大,威脅到納粹戰略利益,沒有進展。希特勒算是把史達林想加入軸心國提案擱置,主要原因可能日本當時的主流也有反對意見,但雖然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卻造成外相松岡洋右政策研究技巧轉變,後來甚至在41年4月13日簽到《日蘇中立條約》。這個中立條約,逼迫史達林承諾停止援中,承諾國府的飛機武器易物資只實現當下已完成的步驟1.7317681億美元,尚差7千多萬美元就不談了。另外41年4月13日簽到《日蘇中立條約》也暫時救到延安;1938年11月20日,日軍開始轟炸延安;4月13日,日機暫停轟炸延安;直到德蘇戰爭又開始轟炸,1941年10月26日,日機最後一次轟炸延安;之後全力打太平洋戰爭,延安之後未再挨炸;有三年時間,炸延安17次。
1941年2月,日本內閣通過外相松岡洋右草擬《對德意蘇交涉方案綱要》,決定政策性高價收買北庫頁島。這個條約違反36年11月25日,日德《防共協定》附屬秘密條款。如果蘇聯不同意則改索價放棄北庫頁島,但要求今後5年蘇聯提供250萬噸石油。日本顯然是料定蘇聯即將面臨硬戰需要金錢,而蘇聯未同意,還將之利用將過程照會美國要美國表態;後來得到五年十億美元戰略物資無息貸款(白宮是1941 03 11總統簽署租期法案.10 30正式通知蘇聯金額、無息)。另外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冬季戰爭],打到1940年3月13日,蘇傷亡32.3萬,慘勝,芬蘭傷亡7萬;芬蘭割讓11%領土和30%資產給蘇聯,結束戰爭。這個冬季戰爭讓蘇聯戰力低落被恥笑,而且芬蘭此時已經考慮要同德國協同出兵奪回冬季戰爭中失去的領土;納粹自然只能選一方,當然選擇打蘇聯。
日本和德國共同都有共攻打蘇聯計劃,而且有征服世界野心。如果解散蘇聯:1.在蘇境內能驅使大量投降士兵參加生產補充德國產業。2.烏克蘭食品便宜。3.孤立英國。4.蘇聯的巴庫產油區有利後面長期征服戰。希特勒最初征蘇是1940年12月18日簽下「21號指令」,要德軍統帥部準備攻擊步驟,「快速擊倒蘇聯」;當時制定預定發動攻擊時間是1941年5月15日;時間會延後到6月22日,是受到南斯拉夫和希臘戰爭影響。這造成蘇聯有利,由於6月起有漫長雨季,而且當年冬季的酷寒提前到。
蘇日中立美援代蘇
而蘇聯與日1941年4月13日簽訂《蘇日中立條約》第二條:「雙方不參與第三國的敵對行動」,蘇聯必須停止援華,效果上,造成美國補位,開始援華。41年4月15日,羅斯福總統簽行政命令,允許美國航空預備役退役人員參加美國志願航空隊赴華協助抗戰。18日,羅斯福總統批准價值4500萬美元軍火器材援華。皖南事變(1941 01 04–14)可能有促使史達林停止援蔣促因;中共告狀後,朱可夫當時問蔣,是否有拿蘇援華抗戰物質打中共?而毛澤東1940年 11月7日,給共產國際季米特洛夫密信,提出閃擊國府後方,趁亂、趁虛而入,挑起內戰,加速中國失敗。計畫是以15萬精兵,電文寫「出十五萬精兵抄到他(蔣)後方;史達林拒絕。這個密信,蔣應該有獲得報告,當時的駐蘇大使是邵力子,1940年6月11日遞國書;邵習慣性看兩面,兩邊都想討好。皖南事變後,1月12日,周恩來、葉劍英,向蔣介石等多次進行交涉,要求制止圍攻新四軍。
蘇聯盤算打英或德
那麼1940年 11月,史達林的戰略是什麼?為什麼不把握機會讓蔣政府垮台?依歐戰當時發展情形,史達林已經掌握波羅的海三小國、波蘭東側51%領土;納粹已拿下49%波蘭領土、占領捷克、丹麥、挪威、荷比盧三小國,逼法國投降,接下來是取英或打蘇在考量。希特勒明白德國沒有足夠海軍,登陸作戰的兵力也不足,很難戰勝英國,當時曾建議史達林同打波蘭一樣坐地分贓,也參加登陸英倫三島。尤其蘇聯有5個空降師、400架大型運輸機和大量海運貨輪,通過鐵路和運河將軍隊、戰事輜重送到北海並不難。【蘇德是於1940年11月12日至14日在柏林談判蘇聯加入軸心國合打英國】,當時秘密談判沒有全盤底定結果,但蘇德高層有達成部份秘密協定。
【史達林充滿狡黠點子,已計劃擬妥,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在德國的協助下,先讓蘇軍途經波蘭和德國開赴北海;同時間,德軍也由路途經蘇聯開赴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這是交換條件,彼此互補己方之拙,成為三棲優秀戰鬥部隊。史達林盤算,得等德軍到達北海後,他才會決定進攻方向;是同德軍一起進攻倫敦呢?還是約同英軍一起進軍柏林?史達林認為若能如此,不論打英或攻德都有盟邦,蘇聯可以避開在本土作戰,只在歐洲西部打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凡是對這場精心研究戰略,都非常專注發展的可能性期盼。史達林還為了蘇聯也發生汪偽企圖取代蔣的問題發生,派出西班牙人拉蒙梅爾卡德擔任殺手,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城郊科伊烏康,用冰斧砍殺政敵托洛斯基頭部,傷重於8月21日死亡。
我們看到史達林之戰略狡滑,底蘊功夫絕對勝過希特勒,尤其他不會笨到要驅逐猶太人、殺猶太人,這在兵家來看,引起西方自由陣營眾怒罷了;我史達林也不會笨到去突襲珍珠港,那是把自己搞死的愚蠢戰禍;我史達林當然可以支持效忠第三國際的毛澤東延安政府突擊打敗那忘恩負義的蔣光頭,什麼玩意嘛!第三國際用了蘇聯三千萬金盧布,把你蔣介石推上中國權力最高峰,結果我史達林派的軍事顧問被你阿石一個412行動,遭到驅逐返國;此恨不報非君子。我史達林眼前正有征服英國或德國機會,你阿東稍安勿躁,乖一點,時機不對,做什麼都沒有用,相信我,等歐洲戰事搞定了,我們才算阿石的帳。】
合擊英國缺乏理由
後來,希特勒也理出玄機端倪,發現史達林也可能會從西邊對德國發動攻擊,於是德國決定採取預防措施,蘇聯軍隊和軍事裝備均應通過鐵路、河流和運河轉移,不得攜帶彈藥,彈藥分開運送,軍事裝備須拆卸火炮瞄準器,瞄準器隨後運送,坦克或卡車只灌添上下鐵路月臺或駁船所需的油料,不得加滿油料。
1941年5月14日,希特勒致函史達林:6月15日–20日要開始將部隊從蘇聯邊境往西運送,密信說明:如果遇到我軍有逾越行為,這是無法避免的,此情況,請保持克制,切勿攻擊,務必請通過您所知道要聯系之管道告訴我。必須如此,方可達到我與您明確商定之共同目標(聯合夾擊英國)。
結果雙方都在演戲,6月16日,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致航空工業部部長便函要求:提供陸地滑翔機、水上滑翔機數量以千計,這是攻英最實用飛機。20日,蘇聯軍隊就這樣進行保密措施運往北海,要打英國。而蘇軍也比照,開始讓德軍運動往中東,這些部隊先運黑海附近基地。1941年6月22日淩晨,德國空軍按照計劃,向乘坐火車往蘇聯行進的德國部隊投油料,以及向停放在蘇聯機場上的德軍飛機投送彈藥。開戰當天,空中出現塗有紅五星標記的德國飛機,這是依過去協議,只要有這種標記,即可蘇德兩國暢通無阻。而蘇聯這邊,只是懷疑要作戰,不知道確定會作戰,沒有足夠準備,沒有彈藥和燃料不足,戰爭第一天即沒有足夠戰鬥能力,是蘇聯紅軍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慘敗主因。
1941年4月13日,史達林同日本外長松岡洋右簽到《日蘇中立條約》。這表示更可以發動攻英或攻德,機會等著蘇聯。5月5日,史達林在克宮向軍事院校畢業生演講,沒有提到蘇聯敵人有誰,突然宣稱蘇聯將要進行進攻性戰爭,蘇聯已經為此做好準備。演講完,宴會進行中,史達林打斷炮兵學院院長西夫科夫將軍提議為[和平乾杯],直接改稱[為戰爭獲勝]乾杯。(此節資料仍有疑點未核校.詳細資訊至21世紀還不算全部公開,只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