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列車(46)少帥進入毛家賭場

龐林

1935年10月22日中共與東北軍交戰,俘住107師619團高福源團長,高福源獲釋,建立友好關係,高福源隨後返部隊報告後,帶張學良安排的兩頭毛驢馱運罐頭食品1936年1月16日送到瓦窯堡答謝。少帥此刻起彈藥除外,曾金援紅軍,也曾借款應急,但有還。

35年12月,陜北共軍作戰曾俘虜張學良部627團萬毅團長,是滿族(萬毅是軍變行動派.後38年3月入共黨.內戰時解放軍42軍軍長)。36年1月20日,少帥會晤李克農,首次送給李轉共軍中央一萬元,李克農與王以哲口頭約定,紅奉全面停火,前方各撤退5華里,補給車可雙方暢行(此部份對東北軍有利.時被圍困.靠飛機空投補給),東北軍送部份醫療藥物運往肤施轉給紅軍。2月底口頭協議,蘇區與白區可交通買賣,但車上不可攜帶武器,可形式檢查。3月初,王以哲依紅要求送晉、冀、察、綏軍用地圖,並搜購各城市報紙、雜誌送紅軍,要求被圍東北軍索糧、鹽,請給方便,並讓換防。

【最初是王明先在莫斯科丟出球(王明1935年11月7日《救國報》公開發表希望停止與紅軍作戰,轉向打日本),蔣企圖接球,但轉成的局面,各有盤算】,無法往宏觀,中共仍是站在困境,只看自己如何成長及擴大,周恩來不認為與國民黨談判對紅軍有何好處或保障。

1936年2月27日,東北軍護送中共長江局代表張子華與代表曾養甫的董健吾(宋慶齡推荐)奉蔣之命前往延安,為日後曾養甫代表國民黨談國共合作,先舖路(另文會述),見到博古。董健吾是3月上旬返回向國民黨曾養甫回報經過。張子華則向周恩來、張聞天報告曾養甫代表蔣的主張態度。張聞天認為,蔣是內部有困境,才找我們談,不用理會,阿石仍是賣國本色改不了的。

3月4日,少帥飛洛川,李克農向少帥索軍用地圖謂抗日用,張回說,請毛周提出。6日,王以哲帶紅軍穿奉軍67軍服裝往西安、京津滬各地採購軍需、無線電、石印機(可印鈔票) 、紙張、藥物、布料、炸藥原料。9日,毛給張聞天電報,態度轉為共方基本態度可以是抗日,不是討蔣。

周恩來與少帥教堂見面談話,周以為日本壓力越來越大,蔣團隊都是親日派,終究會投降,紅軍應繼續抗日反蔣;良說:蔣若降日,我會與蔣對幹。顯然良已走入周的反蔣氣勢框框,畢竟共產黨的生存背景比馬列思想更絕對的能貫注血氣方剛的簡單的花花公子頭腦。

1936年4月,東北軍與紅軍雙方達成通商互濟協議。4月9日,周恩來與少帥在洛川天主教堂首次會面,少帥提議紅軍與東北軍互不侵犯、互派常駐代表、合作抗日可能性,周支持,周請張協助無線電及醫藥物資器具,並密約協定贈紅1100萬粒子彈(此部份歷史證據只有129師副官.曾任張侍衛官呂偉績說法,數目有疑點)。4月10日,張贈周申報印全中國地圖、贈現銀5萬(5名領導.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周恩來各給1萬.分23個鐵桶.糧秣處長張政枋用2輛車運.物資援助間斷運到12月9日.各2萬之說法證據較弱),稍後送法幣20萬。

4月,洛川會談後詳細日期未述,洛川會談後不久,中共派朱理治駐西安少帥處當聯絡官,同時派劉向三駐洛川王以哲處當聯絡官。王以哲命軍械處長范長庚將存在洛川2000多支步槍、70萬發子彈、倉庫賬外物資、代買物資、蠟紙、油墨、甘油、電池、電子管、法幣10萬元送紅軍。紅軍則依王以哲要求,發動陝甘蘇區群眾,擴大對第67軍的賣糧草運動,使王部維持正常需要供應。5月,曾彼此演戲,由張學良派兵進攻瓦窯堡,紅軍先避開,留一些廢槍給張呈報南京,而張趁機留下子彈。送被服也是紅軍用假戰鬥,東北軍不敵逃開,以戰利品載回;張學良密令洛川第三兵站步槍子彈秘密交紅軍,就是用假戰鬥移交。另行送過子彈一批、雷管2箱,甘油50加侖1桶。毛澤東、周恩來6月28日,令鹽池、定邊部隊運5000斤食鹽到吳起鎮,解決東北軍需求。

5月下旬,紅軍派小劉、小趙帶十幾馱白銀到西安購買布料及通信器材和藥品,請東北軍129師副官找呂偉績代處長,將小劉、小趙裝扮成129師的軍需上尉及中尉副官,由129師情報隊長郭振中找西安留守處杜景陽上尉副官,由杜將硬幣兌換成貨幣,去市場採購物資,再請129師3部卡車於夜間經洛川運回蘇區。依照香港寰球出版「名人的污點」146頁周豹著文述,張學良給毛岸英、岸青等資助十萬法郎交給抗日義勇軍李杜於36年6月共九人乘法國郵輪經巴黎帶往蘇聯讀書。36年6月,東北王以哲第67軍,涉嫌照會共方,使紅軍已先退,然後報告南京已收復陝北安塞。

5月22日,周恩來電東北軍,請履前約撥子彈10萬發,有4萬發交去陜南之紅軍,6萬送膚施城(6月1日運到)。6月6日,張國燾取消另立的中央,10日電中共中央,願意北上。19日,中共中央預防性,通知張國燾紅四方面軍不宜往臨、洮地區。之後發現,張國燾帶紅四方面軍駐臨夏、臨洮地區,隨即通知張國燾帶紅四方面軍要占領靜甯,會寧。8月9日,毛、周、張聞天和博古聯合發電給張學良,稱呼是,李宜同志;張回電是署名:毅。

蘇援中共少帥眼紅

1936年9月11日,共產國際決定:中國紅軍在攻佔寧夏地區後會提供1.5萬至2萬支步槍、8門火炮、12門迫擊炮和配合數量彈藥。武器會在12月集中在蒙古南部邊境,安排由烏拉窪洋行售出。史達林做計劃,常是雙條路線,給糖後,你們自己看著辦,自己想辦法爭取。張學良有可能是這種軍援背景下曾產生聯蘇,以軍變達成奪權目標,而蔣介石一面想與中共談合作,當然目標是取得蘇援,但也加緊腳步,有機會即將紅軍一網打盡,兩面都進行。這一次史達林軍援決定,曾經給中共新希望,但寧夏是外蒙接受軍援計劃,後來改為哈密,因而取消,組織西路軍,是為避開屬日軍的蒙匪監視,打通蘇聯道路為目標。

張學良在雙十二之前已經申請加入第三國際共產黨(入共或入第三國際.資料不足查辨.此處先以張學良身份,自認算比延安共產黨高.先假設是申請入第三國際),雖被駁回,但張不知道,輕浮玩世不恭的個性,總以為你國民黨1924年11月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效果上讓溥儀復國,現在你蔣光頭不抗日,我阿良是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我與日本有不共戴天仇恨,只有我以第三國際共產黨黨員身份夠格直接與史達林對話,只要軍變殺了蔣光頭,順理成章副總扶為正,我來領導中國抗日,有第三國際關係,還怕共產黨不接受我領導抗日?

阿良所有的估計盤算非常美好,可是他完全不知道申請入黨已經被駁回;最奇怪的是,史達林居然命令要保護蔣介石,既然如此,只剩如何保住腦袋一條路了,棄械投降,恭陪蔣公返回南京,只有負荊請罪,美齡必然會為昔日之情誼,保護我這個已經沒有再造反機會的茫撞浪子。

1936年7月2日共產國際得到張聞天報告,張學良申請加入共產黨,但共產國際此刻政策是與國黨合作抗日,而且稍後兩廣事變流產,希望中國停止內戰,建立統一戰線抗日。共產國際季米特洛夫反對把蔣與日侵略畫等號,也認為中共軍隊有限,不可能是抗日主流,而且反對張學良加入共黨,等於自己人打中共幾個耳光,而且這段時間,共產國際金援青黃不接;中共此段時間曾緩慢西北不同計劃行動。這時,陳立夫幕僚張沖與曾養甫努力突破國共合作,但學良申請入共,並金援支持中共,造成陳立夫努力談判不必積極應對之效果。但中共知道共產國際態度後,曾放棄抗日必須反蔣這口號。7月25日,中共第一次公開稱呼蔣為委員長。27日,中共長江局張子華到陜北拿來曾養甫邀請周恩來面談信函,周請曾來蘇區或華陰談。這時間,中共在桂系代表向李宗仁建議,與蔣停戰,和平解決較符合目前局勢需要,而且不再提西北政府,但寧夏建立基地繼續進行。

1936年8月15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給中共電報:【使我們特別感到不安的,是你們關於一切願意入黨的人,不論其社會出身如何,均可接收入黨和黨不怕某些野心家鑽進黨內的決定,以及你們甚至打算接收張學良入黨的通知。】這段文字說明,當年共產黨確實存在過張學良申請入黨的問題。那麼為什麼會對這樣重要的少帥要加入共產黨,用敷衍及懷疑態度呢?重點應該是老帥殺李大釗,這個恨太深了,老帥死了,帳無法算,兒子也可以算,還有中東路事件驅蘇;另外是【少帥提東北軍與紅成立聯合政府,對於發展的後果?中共沒有警覺性,誰是領導?第三國際研究後有忌諱】。

依事變重要角色,孫銘九說法,使張、楊決定兵諫的,是一封密電,是十二月初,張學良部屬王化一將軍從武昌發的;文說:【據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透露,何赴洛陽見蔣介石時,曾在蔣的侍衛長錢大鈞的辦公桌上,見到一份電報稿,內容是調張學良東北軍到蘇皖,然後調福建,使之與共產黨及楊虎城分開。】蔣則是當面問張學良,你勦共與否,可以自己決定。也就是說,你若不勦,很簡單,調開你,讓願意勦的好做事。

雙十二後,找到蔣後,孫銘九對蔣說:…中國的唯一緊急任務是打日本,這是東北人民的要求。你為什麼不打日本而打紅軍?蔣介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領袖。蔣介石大聲說:我代表國家,我認為我的政策是正確的。

蔣警告周抗命即武

七七後,顧祝同是40年12月20日密令所部,數路前進向皖南新四軍駐地包圍,即構築碉堡,禁止進出警備地。23日,封閉各地共軍及共黨辦事處。事變前10天,25日即聖誕節,蔣介石對邀請來的貌合神離戰友周恩來說:黃河以南之八路軍、新四軍必須如期北撤。你們新四軍如果不按命令調動,衝突難以避免。當時蔣有幾個師四周圍著新四軍軍部,胡宗南大軍、白崇禧都磨刀霍霍備戰。蔣是審酌國軍計畫,見新四軍仍未按中央規定北移,蔣感覺事情會鬧大。蔣的意思,新四軍應原地直接北渡,顧祝同命令李品仙,若新四軍直接北渡,要放行,不要額外生事。毛澤東在12月27日,電報肯定議決的[直接北渡]方案,但提醒各部,仍需對桂軍戒備,防止被襲擊。而人在重慶的周恩來,仍對此不樂觀。在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說明取得第21集團軍,關於分區清剿計畫,資料顯示,李品仙正在佈置完全襲擊共軍工程。但李的這計畫,只是為防止新四軍北渡後不依照命令北上,又跑錯方向,要走東線北移(國民黨明令禁止經蘇南北渡),造成又留下滋擾,是備案設計的,顯然周恩來憂慮操心過度。不過,周也堅持最好分批走蘇南北渡,與葉挺的方案相同。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之前中共打黃橋曹甸,當時新四軍也有小支部隊參戰,國民黨吃了虧,為了防止新四軍借北移之名,再行攻打曹甸,為此派兩個師把守往東走的道路。顯然雙方都是上回衝突留下新誤會,有估量太多的如果。

12月25日,蔣對周恩來透露可能將來臨的衝突,對周說:「你們一定要照何應欽的辦法開到河北,不然我無法命令部下按制開戰。蘇北黃橋事已經鬧大,現在中央軍很憤慨,誰都反對你們。連我說的話,他們都是不聽了。」蔣告訴周,不聽命令,難免一戰,我不願意內戰,不願意自相殘殺,問題是新四軍如果還要留在江北,衝突決難避免,我敢斷言,你們必敗。周恩來承認,江南新四軍正準備北移,被包圍,無法移動。當時說: 我們的軍隊抗日寇為己任,已經為維護國家團結作了很多讓步。江南新四軍準備北移,國內壓迫猶存,包圍猶在,如何北移?蔣介石說,只要你說出一條北上的路,我擔保一個月內,不進兵。蔣判斷新四軍是擴張地盤,要求周說出北移到哪裡?周未提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