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荷高雅品行端,清官君子与它同”。莲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与莲荷相伴的诗词书画艺术、儒释道教文化异彩纷呈。李白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孟浩然那“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曹寅那“一片秋乡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把莲荷圣洁、高尚、平和、吉祥、无私奉献的品行颂扬得美轮美奂。
莲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在世界上有两大种群,一是美洲的黄莲,至今还处于半野生状态;二是中国莲,花大如盘、叶大如伞,清清爽爽、超凡脱俗,被誉“花中君子”。去年夏,我去扬州瘦西湖公园参观“中国2017莲荷评展”,来自国内外六大类近千种的莲花争奇斗艳,其中70%我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今年“云水湾”荷花节,展示的荷花超过600个品种,比济南荷花节、襄汾荷花节的品种还多。云水湾湿地公园创办于2013年,当年就开门迎客,但设施简陋,品种单一,看了让人垂头丧气。经过五年打拼,特别是2016、2017、2018三届“荷花节”的历练,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已经呼之欲出。
目前,云水湾已经成为连云港著名“莲荷”大观园、科研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园区自然风光秀丽,旅游功能齐全,景点分布合理,农业体验性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已经成为花果山大旅游圈内一道靓丽风景,被誉为连云港美丽后花园,天然“氧吧”。
第三届荷花节将一直持续到十月底,期间还要举办“美食节”、“水果采摘节”、“采藕比赛”、“垂钓比赛”、“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情归‘荷’处,‘藕’遇云水湾”主题既丰满又有温度。
行走在荷塘曲径通幽游步道、驻足凉亭、拱桥、廊街,满眼碧叶观不尽,映日荷花别样红,荡漾于碧叶荷花间的游船穿行戏水,少男少女与香风扑鼻荷花合影,照相机灯光闪烁,啧啧赞美声不绝于耳,好像夏日的炎热也被赶跑。莲荷专家介绍,云水湾莲荷颜色有桃红、纯白、嫩黄,还有大红、淡紫,花朵大中小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现代科技发达,专家又培育出绿色、蓝色、黑色荷花,绚丽多姿。今年,我看过云台樱桃沟花海、朝阳黄桃花海、东磊玉兰花海、月牙岛薰衣草花海,“西双湖”郁金香花海,灌河两岸及伊芦山南北“浅水藕”花海,但云水湾莲荷花海最让我叹服,最让我流连忘返。
三
中华莲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形成于西周、发达于唐宋。在文人笔下,莲荷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官”形象。1973年在我国余姚县发掘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莲花花粉化石”,经C14同位素测定,已有7000多年历史;同年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两枚“莲籽”,经测定距今5000多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藕片”实物,世所独见。典籍记载,殷商、春秋时代,人们称莲荷为“芙蕖”、“芰茭”;秦汉时期,莲荷别称“菡萏”;东晋《尔雅》云莲“别名芙蓉,江南称荷”;唐宋时期莲荷被拟人化为“花中君子”、“凌波仙子”。
世界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最神秘的植物奇迹是“莲籽”,千百年不死。大诗人袁枚云“花里荷花寿最长,端午开得到重阳。秋霜吹落烟波冷,犹有莲蓬子满房”。莲荷春季繁殖、小荷露出尖尖角,亭亭玉立;盛夏绿叶浮水、荷花流香;中秋至深冬,莲蓬饱满、白藕肥硕,是收获季节。莲荷与人们衣食住行及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休闲息息相关。春秋文人以荷言志、兴思、借喻、比物,开创了儒家歌颂莲的先河。屈原《离骚》中写到“制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以表达它的坚贞;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写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清正廉洁官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一脉相承。
四
古海州(今连云港)位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祖国东部沿海脐部,古往今来又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一带一路’桥头堡”,更是中华名著《西游记》、《镜花缘》诞生地,海古神幽,2015年名列“全国文化百强城市”第三十一名,与这里人民信仰“莲文化”,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有关。全市6327平方公里大地上沟河纵横、湖塘遍布,种莲历史悠久,自然生长的莲荷飘逸潇洒,成片“浅水藕”基地“荷香十里,鱼跃虾肥”,一派“苏北江南景象”,连片莲荷花海环绕着云台山、伊山、羽山、伊芦山,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创新发展型试点城市的“美富强高”尊容越来越靓丽。
连云港堪称莲荷大观园,古有“芙蓉国”之誉。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石曼卿(石延年,994—1041)为人豪放旷达、 磊落峥嵘,因上书太后劝其还政天子事而被贬任海州通判。欧阳修评价曼卿:“ 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和,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喜淋漓,颠倒不厌”。石曼卿在海州任上数年,铮铮铁骨和拳拳报国之心可鉴,被树为“海州清官”典型,深受人民敬仰。海州城内外荷塘遍布,被时人誉为“芙蓉城”。文人游花果山、登孔望山、石棚山留下的诗中云:“俯看罨画三千界,平涌芙蓉十二楼”,“坐中法语莲花吐,夜里谈经芋火燃”,“想见蓬莱水清浅,芙蓉城阙五云中”。古籍描述石曼卿死后作了“芙蓉城主”。苏东坡两来海州,诗曰:“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石指石曼卿)。专家考证,中国有“芙蓉城”、“芙蓉镇”数不胜数,但被称为“芙蓉城主”的唯有石曼卿一人。诗人汪嘉爵《登锦屏山绝顶》云:“笑我腾身舒望眼,凌虚恍立玉芙蓉”(诗后注:玉芙蓉,即石曼卿)。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祖籍灌河口,灌河南北水乡泽国,自古就是著名“莲乡”,现为江苏省“浅水藕”种植基地。不完全统计,连云港现有种植莲荷的水面超过两万亩,莲藕年产量百余万斤,莲藕、莲粉、莲籽远销京沪广深,还出口日韩、东南亚,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精准脱贫致富摇钱树。
莲荷“花中君子”气质陶冶了吴承恩,他一生崇文尚儒,胸怀大志,但仕途坎坷,晚年穷困潦倒,自号“蓬门浪士”,客寓花果山三元宫,以“恍然醉眼千峰上,追慕酒兴作诗狂”,“神仙可学无他术,店里提壶陌上眠”悠然自得,沉湎于“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神话世界中,历尽二十多年心血写成惊世骇俗神话小说《西游记》。在这部书中,他数十次歌咏“莲花”,寄托自己负才使气,又绝不卑躬屈膝的“君子”本色,塑造唐僧师徒历经81难,终于取得真经。书中诗文描写花果山下、海州城外、灌河、沂水两岸“天花乱坠,池涌金莲”。
《镜花缘》成书于“盐池汇宝”的海州板浦,第48回描写云台山东磊小蓬莱“泣红亭”碑上排列百花仙女名讳,其中有“莲花仙子章若英”和“西番莲花仙子陶秀春”,分别排在第十九、七十一位。“百花神”中,尽然有两位“莲花仙子”,这种重复绝不是李汝珍失察,而是来源于他对“莲花”的爱慕和对世上存在的“西夷莲”和“中国莲”的深刻了解。仙女姓“陶”、“章”,名“秀春”、“若英”,隐喻、彰显莲荷大浪淘沙、卓然不群品格。
“寻常一样窗前月,今有莲荷便不同”。在民间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莲文化内涵充盈,人们用莲比喻“君子”,比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官,比喻“美人”,比喻高风亮节、不屈不饶的文人;儒、佛、道教把莲荷作为“图腾”、“信物”、“圣花”;中华传统文化把莲荷作为高洁、美好的象征,并逐渐衍化成和合、昌盛、美满、吉祥、“真善美”的代名词。莲荷在中华文化中受到人们普遍认同,莲藕之“藕”与配偶之“偶”谐音,“荷”与“和”、“合”谐音,暗合“和平”、“和睦”、“和合”之意。人们经常用并蒂莲、“百年好合”、藕断丝连表达亲密无间、真诚友好和吉祥如意。
“学以精微通广大,家缘清廉足平安。心存抑郁难化解,胸有莲荷气自华”。近些年市场竞争激烈、功利思想泛滥,争强斗富成风,贪污腐败坑民误国。一些有职有权者利令智昏、耍奸使滑、贪赃枉法,身陷“名权利”污泥浊水不能自拔,沉湎于“酒色财气”,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出重拳惩治贪官污吏,“既打老虎,又灭苍蝇”,同时倡导“莲文化”、“孝文化”,治标同时治本,“依法治国”同时“以德治国”,使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莲荷’自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撸开袖子践行“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刀阔斧创建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小康社会”。今日中华大地,“莲文化”大放异彩,君子之风发扬光大,前景一片光明。
(作者:连云港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