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如金(四)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取用不盡的七聖財

所謂信財指的就是信仰的力量。有了信仰,人生就有方向,生命會更豐富、更踏實。不僅要對信仰有信心,對事業、道德都要具備信心,有了信心,則事無不成。

所謂戒財指的就是戒如城墻,可以保護自己;戒如船筏,載人渡過生死河浪;戒如拐杖,幫助人行走安全無虞;戒如老師,能指引人生的方向。持戒守法,可以涵養道德人格,讓我們的心地光明磊落。

所謂慚指的就是怕對不起自己,即羞恥心。經雲:“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人有了慚恥心,猶如身披華服,可以莊嚴我們的身心。

所謂愧就是指怕對不起他人。慚愧心可以激發我們有反省改過的道德勇氣,激勵人奮發向上。本來慚和愧是一種心理狀態,不屬於財富,但是慚愧能夠守護信、戒、聞、舍、慧,使它們能夠不斷地增進。所以,佛教把慚、愧兩種善法比作守護財富的人。財富固然是財富,守護財富的人同樣也是財富。所謂聞指的就是聽聞佛法,可以明白聖賢的道理;聽聞世間知識,則能了解各行各業,洞察待人處世的學問。

所謂布施指的就是播種收獲福報的田地。布施好比播種,不播種就不會有收獲。提及布施,總想起錢財、物資,讓人常嘆心有余力不足。其實,布施不一定是給人錢財,有時給人歡喜,給人一個微笑、一句好話、一點關心問候,都是布施。布施是美德,修福修慧。

微笑生善財

有一老婦人,想供養寺廟,做些布施,但苦於貧窮,什麽都拿不出,整天愁容滿面,唉聲嘆氣。有一天遇老僧,老僧問其為何愁容滿面?老婦說:“我尊敬出家人,也敬仰佛菩薩,想供養布施,但我什麽都沒有,連體力都不濟,該怎麽辦?”老僧說:“你可以布施微笑!”老婦人若有所悟,對僧人笑一笑,一路心喜到家。

佛陀說,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即使布施一個微笑,也會使別人高興。你對別人笑,別人也回報你笑,大家笑成一團,多快樂!多歡喜!不過

笑要自然,出自內心,不能勉強。皮笑肉不笑不是笑,笑不出也要笑是苦笑,布施這樣的笑,不但不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讓自己辛苦。

現今社會,人際疏離,即使同住一棟大樓,見面也少打招呼,更別說微笑。但登山人山路相遇,無論熟悉陌生,總會點頭問好,有時還會聊兩句再上路,人人歡喜滿面。愈擁擠的地方,愈少見微笑,人人急著趕路,急著謀生,忘了相處的禮貌,布施微笑成了奢侈。與人相遇,不吝一笑,皆大歡喜,功德上身。

結 語

佛教的這七種聖財,都存乎我們一心,是智慧之財。我們待人接物、應對進退,都不能呆板、執著。所謂方便有多門,指的就是凡事能變通、隨緣,就能善巧運用智慧與人相處。所以,人生在世的最大的福氣就是擁有這七種聖財。

只要找回自己的真心,佛家的七聖財就會生生世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希望大家都能珍視自己無限的福氣,勝於珍視自己有限的財產。這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