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师的故事(四)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一偈契佛心,五祖授衣钵

瞬时之间,寺中大众都在谈论不识字的惠能竟然能说出如此绝妙的偈语。五祖知道后喜忧参半。喜者心中高兴禅宗心法,后继有人;忧者,担心寺中有部分人不明深义,无法接受这位来寺尚不到八个月的在家行者。惠能是一个不识字的樵夫,能说出这么超脱的偈语,恐有人误会他有夺走祖位之嫌疑,所以急忙取出脚下的鞋子,将墙上的偈语赶快擦掉,并高声地说:“这个偈子亦未见本性。”大家听到五祖的话,亦信以为真。

第二天,五祖弘忍大师自己一人静悄悄地来到后院碓坊,见到惠能腰上缠着一块腰石在舂米,便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应当这样吗?”

接着又问:“米熟没有?”

惠能回答说:“米是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经筛子,筛净过而已。”

五祖听在心里,笑在脸上,知道惠能确实悟道了,功力是成熟了,不过还是要经印证一番。于是,他便把手上拿的手杖,在碓舂上连敲了三下,就走了。

惠能当下领会师意,便在是日夜晚的三更时分,去到五祖所住的地方,五祖一见惠能,甚喜,但又恐怕被别人看见,于是立即拿着一件袈裟把惠能围起来, 并为他讲授《金刚经》。念到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立刻大彻大悟, 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对五祖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明白本来面目,便赞叹说:“不识本性,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的顿悟法门就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全部传授给惠能,并将袈裟和钵盂一并传给他,还说:“从现在开始,你已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了,你应该善自护念佛法,度化一切有情,将佛法流布四方,发扬光大,直至永远、永远,不要令其断绝!”

五祖又接着为惠能念了一首偈语说: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

五祖还说:“早年达摩祖师刚来中国,佛法尚未普遍,所以就只好传授衣钵作为信物。其实,佛法代代相承,其法则是以心印心,令人自悟自解,自古佛佛都是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钵这两件法物,是引起许多争论的开端,从你这一代开始,再也不许传授衣钵。否则,会导致你生命的危险,你赶快离开这里,以免别人产生误会而陷害你!”

 

惠能受法,别师南下

惠能听完五祖的一番开导以后,便接着说:“我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五祖告诉他说:“到了怀集县的地方,就可以停止下来。如果到了四会的地方,方可以隐居起来。”

惠能说:“我原是岭南人,向来不识本地山路,现在又是半夜三更,怎样走出江口?”

五祖说:“这事你不必忧虑,我会送你去。”于是师徒两人一同步行到九江岸边,同时上了一条小船,五祖即把船摇离岸边。

惠能说:“请师坐下,让弟子来摇橹好了。”五祖风趣地说:“应该是我度你, 所以,就要由我来摇橹了。”惠能不愧为一代宗师,立即回答说:“迷时师度, 悟了自度。度的名字虽然是一样,但用处却不同。弟子生在文化不普及的地方, 连说话的语音也不标准,但师父并未嫌弃,而且还深蒙方便教导,现在得悟了, 就应该自性自度啊!”

五祖高兴地说:“讲得太好了!以后的佛法,由你弘扬,发展自能广大。我三年后会离开人世,你多加保重,快向南方方向去!”

惠能听到师父三年后要圆寂,心中深感不安。五祖将惠能引到彼岸,惠能难以用语言来感谢五祖对他的慈悲恩泽,只有含泪辞别。五祖深爱惠能的悟性, 但为了佛法流芳万古,只好向他挥手作别。最后五祖说:“你去了以后,不要急于弘法,因为佛法是随缘而生,有时欲速不达,反而不能收到如期的效果。”

 

结 语

从此惠能身负重任,挑起了弘宗扬教的任务。虽然经过了许多的磨难和障碍,但最后终于克服万难,走上讲台,宣扬禅宗顿悟的心地法门。在他的影响下, 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特色,并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了后来的宋明理学。

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又不识字的惠能大师,不但悟性高,还得到五祖的器重,授给衣钵,成为禅宗六祖。他的悟性与辩才,现在亦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我深信中国的禅宗将来可能成为西方人士体悟佛法入门的基础。(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