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師的故事 ( 上 )

六祖惠能大師原是一位不識字的柴夫,因他的慧根深厚,膽識過人,悟性超群,而深得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賞識,並將禪宗法脈咐托於他。惠能大師不負師望,依教奉行,隨緣普渡、指點迷津、弘揚禪法。由於他的教學特點,言簡意賅、對人心的各種迷惑一針見血,又將佛法生活化和大眾化;所以深得廣大信眾的推崇,並對禪宗的振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惠能大師不但有力的宣揚佛教頓悟的般若思想,同時對中國宋明理學的影響亦十分深遠。因此國學大師錢穆將《六祖壇經》、《論語》和《孟子》三部經論作品,列為探索中國文化主要之經典。

慧能思想 廣受重視

西方各大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和書店亦有《六祖壇經》的出現,由此可知惠能思想在當代的意義。我記得在紐約大學讀書時,為了要查找資料,特地到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書店去尋找《六祖壇經》的英文版經文。有一位教授看到我是一位出家人,於是走過來好奇地對我說:「惠能大師是一位不識字的人,但他既能通經達論,又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深遠的思想,最後他的身體還能保存至今,以我們西方教育的觀念來講,是無法明白和理解的。」

我回答他說:「西方的教學特點是著重在語言、文字以及事相上著手;可是佛法的教育反而要離言絶相,才能體悟到每個人本來俱有的心性。世間萬法包括山、河、大地、人、我、是、非等,均離不開每個人的心性,如果心性既明,萬法自然彰顯」。

這位受西方教育的教授,聽了我的解釋之後,終於明白了惠能大師開悟的道理。

《金剛經》的道理吸引了惠能求法的願望

惠能在公元 638 年出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俗姓盧,其父原籍是河北笵陽(今涿縣)人,謫官至嶺南新州。慧能從小喪父,後來移居南海,與其母相依為命,平時以賣柴過生活。

有一天,惠能在市鎮街上賣柴,有一位客人前來買柴,並且要求惠能送柴到旅店去。他心中十分興奮,而且很認真地將柴放在客人指定的地方。在他正要離開旅店時,忽然聽到窗內有人在唸著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被這從窗內傳來的八個字深深的吸引住,心中若有所悟的樣子,這句偈內容好像是他想要追求的意境,於是轉身回到旅店去打聽剛才客人讀的是什麼書?

店裡的客人回答說:「我讀的書並不是普通的書,而是佛教的《金剛經》」。

惠能知道後很高興地說:「你是怎麼様得到這部經書的呢?」

客人很認真地告訴惠能說:「在斬州(今湖北斬春縣)黃梅山有一座寺院叫東禪寺,寺裡有位德高望重的禪師名叫弘忍大師,因為他在那裡專門講授《金剛經》,跟隨他者不計其數。所以亦有人稱他謂‘東山法門的五祖’。我就是在那裡聽經聞法,得到這本《金剛經》的。」

惠能又問,讀誦《金剛經》有什麼好處?

客人答曰:「若能虔誠讀誦這部《金剛經》,就可以見到自性,直了成佛。」

惠能甚為認同地說:「是的!我剛才第一次聽到經中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話以後,產生了重大的震撼,好像悟到了什麼似的。」

那客人恭喜他說:「你有慧根,一聞佛法,就能產生興趣和感應,可謂與佛有緣。」

尋師訪道

惠能自己亦覺得他與佛有緣,於是決定想到黃梅東禪寺去聽五祖弘忍大師講《金剛經》。客人原本是東禪寺弘忍大師弟子,今聞惠能有志於尋師訪道,自然樂不可言。於是取銀十両送給惠能作為安頓他母親衣糧之用,並祝福他有願必成。

惠能興高采烈地回到家裡,並將是日得聞《金剛經》的感受,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母親,並告知他有意前往黃梅東禪寺聆聽弘忍大師講經說法的意願。剛初他母親有點不放心他單身一人遠道而行。但他母親突然之間想起惠能這個名字,就是他出生的那天由兩位和尚替他起的名字,所以老母親亦深信惠能與佛有緣,最終答應他成行。所謂天下父母心,老母親雖然捨不得自己的兒子離開她,但又明白惠能慧根深厚,為人正直,勵志學佛,無疑是惠能最好的歸宿。只要兒子幸福快樂,又能怎麼樣呢?只好讓兒子如願以償!

得到母親的允許後,惠能把母親安頓後,即北行,曉行夜宿,不過三十多天的時間,他便到了湖北黃梅的東禪寺。

拜見五祖 機鋒相對

惠能雖然沿途沷涉,辛苦不堪,但終於來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黃梅山東禪寺,到了佛殿禮佛完畢,便到方丈室參見五祖弘忍大師,並十分恭敬的向這位佛門禪匠頂禮跪拜。

五祖便問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爽快的回答說:「弟子是嶺南人,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五祖聽到惠能如此超脫的回答,故想考驗他說:「呵!你是嶺南人,又是一個獦獠 ( 不開化的人 ) ,你怎能成佛作祖呢?」

惠能立即便答:「人,雖然有東、西、南、北的不同,佛性本無南北之分;我的身體,雖然和大師你不同。但是,在‘佛性’這一方面,實在沒有任何差別,大師你能夠修成佛,我又怎麼不能?」

五祖已經知道眼前這位青年人,非同凡向,若沒有高深的根器,怎能答出如此高深的佛理?本想再與惠能談話,但看到很多徒眾在他的身旁圍繞著,只好對著惠能說:「好吧!你就跟隨大眾去做一些雜務吧!」

惠能又說:「大師,弟子自心常常生起智慧,從來沒有離開過佛性,這便是福田,不知大師叫我作什麼雜務?」

五祖對惠能的悟境己有了認識,便說:「這獦獠根性實在太好了,你不必多講了,到寺後糟房裡去工作吧!」

惠能禮謝五祖弘忍大師後,到了後院,說明了來意,有一位分管後院工作的行者,安排他去破柴和碓房舂米,從此以後,惠能每天專心破柴、舂米;但因工作量太大,力氣一天一天減少,最後只好在他身上捆著石塊,來幫他舂米。雖然工作艱難,但惠能從沒怨言。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連續作了八個月的苦工。

有一天,五祖突然之間,來到了後院,一眼看到惠能,獨自一人在那裡辛勞的工作,便對他說:「我知道你在佛法上的見解深得妙用,但我甚為擔心有人不明白如此高深的義理而來加害你,所以儘量避免和你接近交談,你知道嗎?」

惠能心有領悟地說:「是的,我也知道大師的意思,所以我平常除了作雜務之外,從不到前殿去打擾大師,以免別人誤會。」 …… ( 下期待續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