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疫如“西班牙流感”结局  

作者:星学

新冠瘟风横扫全球迄今已染指一亿多人,毙殁者200多万。去春它首犯来势汹汹,遇各国仓促应战,夏季示弱、重组基因,入秋猛烈反扑,令寄望或似SAAS旻天可能退兵落空。二进攻中除神州情况尚不错,诸邦再深陷痼潭,包括欧美澳列强皆被动接招,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的安省封了解、解了封,现在又要解。疫苗付诸施打的不多,因货源匮乏,仍在翘首以待供货。然据报近来美欧的这些重疫区新增的病例呈断崖式下跌,是个好兆头,难道瘟神真要走了吗?这叫人联想起百年前的那场烈疫—“西班牙流感”的收场。

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那场大流行病,是由赴欧参战的美国兵带往法国、随着沙场进而在那厢蔓延开来的。当时因怕影响军队的士气,敌我双方各 阵营均封锁病况消息,唯有中立国西班牙如实报道了本土的疫情流传,竟连国王也中招了,人们遂将其以该国名命称,未免有失公允、冤枉了西班牙。

这场人类近代大疠劫分为三波,以第二波最剧烈,是病毒变种后杀的回马枪,撂倒了无数年轻生命,死者多系青壮年。典型症状为面青、头疼、高热、咳血等。甭提战场肉搏厮杀传递病毒了,就是双方后院搞的各种名义游行集会,亦令疫情广传播散。而有禁止社交集会、关闭公共娱乐场所及学校的地区,发病率则较低。至1919年第三拨逆袭,致死率介于前两波之间,那些企业和影剧院不遵禁令而照开的都市,最受波及。

该疫前后历时共三载,恐怖性远超眼下的新冠:当时世界人口17亿,发病者5亿,致死4000万人。由于科技不发达,未明了病毒这类微生物,仅猜测系某种细菌造成的。直到80多年后在阿拉斯加出土的一具冰冻人尸中,科学家发现了西班牙流感的病毒基因物,方得知系由病毒所引起的。

然颇令人费解的是,这场可怕的烈性狂疾在1920年倏地自行消失了,至今原因不清楚。此后的全球性流感再无惨烈过它的,直至今日适逢新冠,也尚未望其项背。

纵然现今医学昌明多了,对病毒所知仍不尽然,盲点影响了有效抗疫,以致抵御策略依旧老套:限足禁聚、封城关校停商、个人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属被动躲避。主动出击要靠研制特异疫苗,但远水不解近渴,“初熟之果”尚待实践检验,各国俱囿于此,故只能力争“压平曲线”,确保已不堪重负的医疗体系莫崩溃。

“日子比梭更快,消耗在无指望之中”,这次的煎熬已经一年多,憋坏了人。屡施紧急状态纵奏效,也不敢乐观它弗会“三顾人寰”,一如二次爆发覆辙。但眼下疫情势弱的端倪让人看到一线希望,故要继续忍耐、勿疲沓而消极放弃,仍要积极配合、恪制不懈,莫放纵个人自由以贻损社稷,坚持战疫至终胜。

历史有时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真“一厢情愿”此番疠情也能应了“事不过三”的老话,像西班牙流感那般不逾三波便自限自灭,那将会是最好的结局,省去了广种疫苗以及不确定的副作用等。至于将来真的瘟情逐渐消退的隐情原因是何,琢磨不透也就毋求甚解了,只要还给世人原来的正常生活就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