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聯合國中文日」
作者:林達敏
聯合國為它的官方語言,各訂下每年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目的是「慶祝多種語言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也提倡在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環境中,平等地使用這六種官方語言。」即英、中、法、俄、西班牙、亞拉伯文。「聯合國英文日」是4月23日,這天是莎士比亞的誕辰和忌辰。「聯合國中文日」(United Nations Chinese Language Day)則是4月20日。這是「谷雨」的時候。「谷雨」是二十四節令中春季的最後一個,在公歷4月19日或20日或21日。「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需要雨水滋潤。如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就能茁壯成長。相傳昔倉頡作書,天下谷雨。古時谷與穀通,自漢以來,就有谷雨祭倉頡的風俗。
怎麼倉頡作字時,天上下了谷雨?這是神話。「子不曰怪力亂神」,「遠鬼神而敬之」,所以中國的智識界不談,也不研究神話。西方的文化不同,認為神話的背後,都有史實根據。一件轟天動地的事,世代相傳,講故事的人,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以理想化,把正面人物美化,反面人物妖魔化,這樣過了三、五百年,史話就變成了神話。現代西方的考古學,發掘神話背後的史實,還原其歷史面貌。德國考古學家就是以希臘神話為線索,發現了特洛伊城(Troy)。媽媽教我:「人家好的就要學。」華人學了西方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河北涿鹿發現了黃帝城。
倉頡造字的歷史事實,可能是這樣:文字不是造出來,而是演變出來。中國字起於象形,以後逐漸豐富起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形狀順乎自然的演變。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對文字進行了改革。黃帝於「谷雨」時期頒發了一批新字,因此產生下谷雨的神話。
海外的華文教育,在量方面已相當充足,在質方面,天天都在努力改進,可喜可賀。在「聯合國中文日」,各地的中文學校,要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以推廣中文,敦睦邦交:發佈新聞、撰寫文章、專題演講、文物展覽、文藝表演,最重要的就是宣揚中華歷史和文化。
中國幅員廣大,不能形成一自然民族,但是靠文化的認同,而形成了文化民族。中華民族,靠文化認同凝聚而成。沒有中華文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學習中文的第一步,就是識字,先是學教科書,跟著是學散文、小說、詩詞、歌曲。作者很自然的就把中國歷史和文化,融入了他們的作品之中,所以文字是一國歷史和文化精華所寄託,學中文,無法不學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教中文,也無法避免同時教授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國有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但二百年來經歷了無數的內憂外患。海外的華文教育工作者,有大任把中國濃厚的歷史和文化簡化、宣揚,使華人子弟不會覺得失落彷徨,民族自信提高,自尊增強,以中華兒女為榮。華文學校,也從識字提升到喚醒覺悟,改變精神質素,實在是一大功德。
中國文化有普世的價值觀,可為世人共享:刻苦耐勞、家庭親誼、容忍平和、淳樸、腳踏實地、好講情理、厌恶極端、理想簡單。「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扶柳過前村」是中國人最高理想的境界。還有世界大同的觀念,認為國與國之間要平衡、和諧、合作。西方文化,不斷的發明、創造、追求、擴張,不能永遠這樣無止境。中國文化的宣揚,必可在世上造成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良性效果,使中西文化漸漸走向融合。英國歷史泰斗湯恩比(Arnold Toynbee)說:「世界的希望,在於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結合。」言之有理。
「聯合國中文日」是公關宣傳的最好時刻。我們必須加強對華人正面的宣傳,使其他族裔對中國的認識加深。有兩個族裔我們必須加強對他們的工作,就是英裔和黑人。加拿大和美國都是英裔人統治的國家。假如有一民族幾乎征服了全世界,那就是英國人。這個民族,理所當然會看不起其他的族裔。他們對中國,茫然一無所知,也沒有興趣,而且他們是商業民族。商人現實,對中國過去光榮的歷史,他們說,「你們曾經威風過,看你們現在怎樣了?」。歐洲大陸比較尊重中國人。法國人尊重歷史、文學、藝術,中國人在這些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法国總統札拉克(Jacques Chirac)1999年邀請江澤民到他家中吃飯,對江澤民說:「中國必定崛起,而且比想象中快。」但克林頓夫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在任國務卿時,說「 20年後,中國必成為全世界最窮的國家。」簡直豈有此理。
德國人崇尚哲學。有哲學教授說:「我先叫學生學西方哲學,學得好才學東方哲學。先學印度哲學,再學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學得好,才學老子。老子哲學可說是登峰造極。」據說德國人家家戶戶都有一本《道德經》。實際上並未有如此普遍,但也可見德國人對老子的喜愛。
黑人的先人,被販賣到美洲做奴隸。他們不准讀書識字,更受到種種不平等的待遇。今天黑人在社交、住屋、就業所受到的歧視,比華人還嚴重。華人以讀書、經商為晉身之道,黑人以體育、音樂改變命運。有些華人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也有少數黑人以犯罪脫貧。華人經常帶錢又不抵抗,成為黑人犯罪的目標。華人社區與黑人社區,有必要建立溝通的渠道,不可只是叫人做「黑鬼」。這是嚴重的種族歧視。
華文教育工作者,是站在社會前列的人,指導社會的人。希望每年的「聯合國中文日」,都大肆舉辦慶祝,喚起社區、教育社區,令我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在海內外更加奮發、更加矚目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