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製造宗教不平等撕裂社會 M103動議惹社區一片反對聲
本報記者馬克報導
安省密市Erin Mills選區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員卡哈里(Iqra khalid)去年12月5日提交的M103無約束力動議,2月15日在加拿大國會辯論中獲聯邦自由黨議員的一致支持,反對黨在要求對某些內容作出修改的同時也表達出支持意見。儘管這份動議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爭議和存在很大反對聲,預料仍將會在2月16日的議會投票中被通過。
自身為穆斯林的國會議員卡哈里在這份動議中,要求政府“譴責伊斯蘭恐懼症和與此相關的一切形式的系統性種族主義與宗教歧視”,具體內容包括:讓國民認識到平息公共氣氛中日益加劇的仇恨和恐懼很必要; 要求遺產委員會研究,政府如何制定一種國家範圍內的措施來減少或消除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和宗教歧視,包括伊斯蘭恐懼症; 收集數據分析仇恨犯罪報告,對受影響的社區進行“需求評估”,並在240天內公佈調查結果。對於提交這份動議的原因,卡哈里曾公開表示: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搬到加拿大。那時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女孩,想要把加拿大當做家,但是學校的一些孩子會推搡我,還會對我嚷“回家去吧,穆斯林”,但是我就在家。我就是千萬名穆斯林之一,受到仇恨和害怕的迫害,我不會容忍這種基於宗教和膚色而產生的仇恨。並定義自己為年輕、棕色、穆斯林、加拿大女子。
卡哈里在這份動議2月16日將在國會進行投票的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受美國總統特朗普“禁穆令”和1月29日晚魁北克清真寺發生的導致6死8傷槍擊事件影響,有人對動議表示支持,但更多人則持反對態度,擔心動議通過並有朝一日成為法案後,將損害加拿大的言論自由制度,分裂整個社會,甚至引起族群衝突。有社區團體Citizen GO在網上發起的要求選區國會議員向該動議投反對票的請願,短時間內就獲得了超五萬個簽名;華人社區微信圈內抵制議案的簽名也突破了一萬三千多個。
加拿大新華人聯合會會長楊海峰在向本地媒體發出的公開信中表示:從內容上看,這份動議非常合理地以與人為善為由,指出加拿大應該對穆斯林族裔的權利進行保護,但再進一步看就不難發現,動議單單要求給予“伊斯蘭恐懼症”特殊的關注,這似乎在暗示加拿大穆斯林正在遭受歧視,因此應該予以穆斯林族裔凌駕於其他族裔的特權。然而,加拿大對穆斯林歷來已經很尊重了,還需要專門保護穆斯林族裔的權利法案嗎?你們看看能不能指出任何一個其他宗教信眾能享受穆斯林在公立學校獲得的禮遇:男女生分開,在禱告時間可以不上課,還有飲食上的規矩強迫別人一起遵守?其次,從這份動議提出的背景上來分析,正好是魁北克清真寺發生槍擊事件之前,這讓人很難不聯想到這兩件事背後的聯繫。很明顯,提出該動議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去解決嚴重的種族歧視和宗教歧視問題,而是為了使加拿大的穆斯林族裔在各個方面都成為超級受益者才對,讓一切不利於穆斯林的的言論都噤聲。而早在2000年,Iqra Khalid就曾是約克大學穆斯林學生聯合會主席,該學生會的校友中有一批與系列炸彈自殺者和ISIS組織的支持擁護者有密切關係。此外,她父親Hafiz Khalid曾長期與ISNA組織有關係,並曾口頭宣稱是Jamaat-e-Islami黨派的支持者。因此,很多反對者質疑,如果單以穆斯林族裔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為由,採納這個動議,就只會強化穆斯林社區的極端因素和鼓勵穆斯林對其他人的仇恨和不寬容。M-103動議一旦通過,就是給伊斯蘭教帶上了金鐘罩,任何人都不能說這個教不好,如果說了,就有罪了。那麼是否可以解讀為,對穆斯林中存在的極端份子我們也要秉著妥協退讓的態度呢?
公開信指出,加拿大賦予每個人有宗教信仰自由,而這種自由也包括保護每一個人不受任何信仰而帶來的歧視。加拿大實行多元文化國策多年,在這裡生活的無論是歐裔、華裔、韓裔、日裔、阿拉伯裔、猶太裔,還是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群體都一直都互愛有加、相安合諧。既便社會上有時也會有個別極端人士散佈種族仇恨言論、製造暴力事件,但都不是主流,只會讓全民強烈譴責。應該講:無論從加拿大的價值取向、全民共識、輿論反應還是司法體系的保障來看,都不可能也沒有出現會令國家改變特徵的所謂的“伊斯蘭恐懼症”,卡哈里議員突然提出的M一103議案,不管是內容、時機或目標,都似乎脫離了實際、沒有什麼說服力,反而令社會不安。M-103法案的荒謬之處不僅在於將個別族群的地位抬高到與眾不同的地位、有違加國的種族平等原則。而且還因為要將批評伊斯蘭的言論列為仇恨罪行,而侵犯了這個社會習以為常的言論自由權利。加拿大現存的宗教群體從大到小不知有多少,這裡沒有一種宗教可以享有不被人們批評或非議的特權。
多名希望不要公開身份的華裔宗教界人士在先後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對M-103動議也表示出強烈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加拿大現行法律已經對種族平等、宗教自由已經給予明確的保護,而且警方有足夠力量並一直對種族仇恨言論、針對宗教的暴力事件進步堅決打擊,確保加拿大成為一個種族和諧、宗教平等的多元文化社會。最近魁北克清真寺發生的傷槍擊事件和之前多宗安省清真寺被塗鴉或焚燒事件,官方也認定是個別事件,而且事實上,其他不同宗教的場所發生過被人塗鴉甚至損壞的現象也是時有所聞,並非意味著這個宗教或某族群成為社會上被普遍仇恨的對象,也需要單獨立法去著意保護。他們認為,M-103動議的提出,不能排除其背後的政治背景。一旦獲得通過並可能在未來得以立法,意味著伊斯蘭穆斯林教將具有高於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各種宗教,並受到特別保護的地位,宗教平等、和平共處在實際上將不再存在。更讓人擔憂的是,該議案單獨要求對伊斯蘭教及穆斯林群體進行特別對待、加以保護,這種做法的結果實際上是在製造種族不平等、撕裂加拿大社會,甚至會引起適得其反的反效果:M-103動議其實是將穆斯林割斷出來置於與社會對立的位置上,導致享有不被批評或非議特權之下的伊斯蘭教,或會引來覺得言論自由權利受到侵犯的更多不滿甚至攻擊,對穆斯林的歧視、仇恨和暴力事件反而增加,這對他們本身也沒有任何好處。這是全社會所不希望見到的,政客就更加要高瞻遠矚地全面考慮問題,不應為了所謂“政治正確” 和以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反伊斯蘭恐懼症”作藉口,去製造新的宗教、種族不平等和社會矛盾衝突。
資料顯示,目前在加拿大甚至世界範圍內最受迫害的宗教群體是基督徒,發生在加拿大的仇恨案件中,猶太群體受到的攻擊最多。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統計,2012年警方記錄在案的1414起仇恨罪案中,一半是針對族裔的。而在種族仇恨犯罪中,黑人最經常成為目標(占21%);在宗教仇恨案中,猶太教最經常成為目標(占17%)。2013年警方受理的326個仇恨案件中,近三成屬於仇恨宗教團體,其中56%即181起案件是反對猶太群體,猶太人面對的仇恨事件要比穆斯林群體要多很多,而且華人等少數族裔受到的歧視和攻擊同樣不少,但他們都沒有在政府層面上的特別立法保護。
圖:安省密市Erin Mills選區國會議員卡哈里(Iqra khal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