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深深爱着你——移民情怀
本报专栏作者:佳音
10月份在中国呆了一个月,目睹了北京和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作为2008年奥运举办地的北京,更是几天一个样的,与几年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人的变化;在地铁上礼貌让座的人多了;排队开始遵守秩序了;,过马路不再是一窝蜂的抢了,浮躁的人气开始略微沉淀了。产生变化的原因不外乎是媒体每天不懈的宣传,公益广告、横幅标语、广播电视,没有哪样宣传方式不在宣扬文明礼貌,没有哪个人能躲过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于是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北京从人到城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这样的改变也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媒体的力量、宣传的力量真是无穷的。然而我在想,这样的宣传是不是来的太功利、太有目的性了呢?
北京申办奥运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申办之前文明礼貌之风也曾狠刮过一阵,但申办失败过后,这股风嘎然而止,消失于无形。直至2008奥运申办成功,文明之风才又吹遍京城上下,并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收到奇效,假如当初的那股风没有停止,从几年前一直吹到现在呢?我想北京的变化会更大,带给我们的惊喜会更多。
假设归假设,无论从前如何,现在中国的变化是世界都有目共睹的,经济的崛起让这个昔日的东方古国又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并逐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身在海外的华人,就像一个家庭富裕繁盛了,那么家里的孩子必然受益。虽然这个家庭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或弊端,但子不嫌母丑,我们不能因为瑕疵就否认自己的家,更不能否认自己的根。
在国内的一次聚会中,朋友们说起移民是否爱国的话题,很多常常出差国外的人都对使馆门外或者外国政府门外的反华游行记忆深刻,还有朋友说一些已经移民海外的人说起中国时口气里满是不屑,好像生活在发达国家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反观中国就觉得落后而差劲。我很诧异于他们对海外移民会是这样的印象,更惊奇于他们最后归结的,移民大部分都不爱国的观点。
可事实是我常听一些移民说起,出国了才发现自己更爱国。只是移民的这种爱更加公正而客观,我们不再是身在此山中,云拢雾罩的发些不着边际的牢骚,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说一些无关痛痒的闲话,而是跳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以旁观者清的立场去审视自己曾经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我们会发现更多实质性的问题,甚至是一些更尖锐的体制和政治弊端。
在很多国外的华人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观点鲜明、立场相反的两派,一派把中国贬低的一无是处,甚至打出先亡国再救国的论调;而另一派是坚决的拥护派,也就是很多人眼里的愤青。先不说这两派孰对孰错,暂且把他们的本意都善意的理解为身为一个中国人,希望中国能更好,只是分析两派的观点就能看出个中端倪。首先是中国必须推倒重来的观点。推倒本身就有难度,更难的在于推倒前是不是要先有个新政权?古往今来,任何政权的更迭都是一定有新政治势力的出现,才能带动全局发生变化,这也就是推倒之前要有能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本事和基础,那么抱此观点的人,心里作何感想,还是已经另有蓝图就不得而知了。再来看愤青,此类人一般被说成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头脑简单之辈,他们没吃过文革的苦、没受过上山下乡的累,见到的都是太平盛世的一派繁荣景象,这也使得他们的视角有限,让一个生活在蜜罐里的人非要为赋新词强说愁,确实难为了他们,生活环境的富足和稳定注定使他们成长为绝对的拥护派,这无可厚非。爱国的范畴在此时发生了冲突,然而我们必须想明白一个问题,我们希望自己的祖国变成什么样子!是走继续自我发展的路,还是像如今的俄罗斯分裂后选择性的重新组合。自我发展无疑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而俄罗斯所走的路,我们现在都看的见。
我们当初选择移民的原因各不相同,移民的时间更是长短不一,不排除这其中有些是被伤了心或者心灰意冷而选择出国的有志人士,他们对中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情,让他们出来说爱国情怀确实是勉为其难了;但也有为了出国不择手段,就是觉得国外月亮比较圆的投机人士。这些人为了留在国外无所不用其极,编造谎言者有之、欺骗婚姻者有之、黑下来者更有之,但我想这一小撮人实在不能代表移民的声音,更别提什么形象了。国外是个言论完全自由的环境,静坐示威、使馆前游行只要遵照程序都是允许的,既然允许就没有批驳的必要,只是在做这件事之前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真的深受其害了,还是只是被利益所驱使。可能是我的人生阅历有限,我真的没见过谁家的孩子会站出来,在街上跳着脚的数落父母的不是,还把自己的家庭形容成人间炼狱。倘若真的是人间炼狱,那这浩浩荡荡的移民不都成了炼狱里的小鬼了?扪心自问,有几个人觉得自己曾经在中国真的过着鬼一般的生活。
爱从来不是盲目的,也不能以偏概全,移民的优势是我们跳离了之前的生活环境,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因此我们对爱国有了更切实际的想法。爱国不是完全的偏袒,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的途径,但一味的否定和抹黑并不能使中国变得更好,也许反而会适得其反。
现在还记得今年夏季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博士毕业,决定举家回国,在送行的餐会上,酒后的他慷慨激昂的说:“我要回国了,爱他就要让他知道,爱他就要融入他,我也许改变不了很多,但尽一己之力只要能改变我所在的一部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就足矣,我们有这么多有能力又优秀的人才,每个人改变一个小细节就足以影响整个大环境。”那天,餐会的很多人都喝多了,但那天又是大家最清醒的一天。选择移民和爱国与否无关,就像离家高飞的孩子,无论身在何处都对家有着深深地眷恋和怀念,我们离开只是因为相信有一天一定会再回去,即使只是如蜻蜓点水般的一瞬,我们也会留下希望,希望祖国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