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為採取下一步行動明確理由和依據 中國外交部就中印對峙發表立場文件

本報記者馬克報導

(本報綜合訊)中印兩國軍隊在靠近不丹的爭議地區洞朗對峙持續了將近兩個月,中國外交部8月2日下午發表《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全文共12頁,其中包括15點觀點闡述、中印邊界圖示、1890年中英會議印藏條約原文,有理有據地闡明印軍越界的非法性,並表示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有中國專家認為,這預示著中國已經仁至義盡了,表明事態已經很嚴重。

中方發表“迄今最長聲明”

由中國外交部8月2日下午在官網發表的這份文件表示:6月18日以來,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邊界進入了中國領土,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此次事件發生在邊界線清楚的已定界地區,與過去雙方邊防部隊在未定界地區發生的摩擦有著本質區別。印度邊防部隊越過既定邊界,侵犯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違反了1890年條約,違反了《聯合國憲章》,是對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粗暴踐踏,性質非常嚴重。

中國外交部文件顯示,洞朗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西與印度錫金邦相鄰,南與不丹王國相接。1890 年,中國和英國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根據該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長期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和牧民一直在該地區開展巡邏和放牧活動。目前,洞朗地區與錫金之間的邊界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一部分。2017年6月16 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餘人攜帶武器,連同2台推土機,在多卡拉山口越過錫金段邊界線100多米,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引發局勢緊張。印度邊防部隊越界人數最多時達到400餘人,連同2台推土機和3頂帳篷,越界縱深達到180多米。截至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事件發生後,中國邊防部隊在現地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6月19日,中方通過外交途徑緊急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對印方非法越界行為予以強烈抗議和譴責,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印度邊防部隊撤回到邊界線印度一側。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中國駐印度使館在北京和新德里先後多次向印度提出嚴正交涉,強烈要求印度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邊防部隊。中國外交部、國防部發言人多次公開表態,說明事實真相,表明中方立場,並公佈了印軍越界的地圖和現場照片。

文件指出,中國和不丹都是主權獨立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談判協商解決邊界問題,迄今已進行了24輪邊界會談,達成了廣泛共識。兩國雖未正式劃界,但雙方已對邊境地區實施了聯合勘察,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邊界線走向存在基本共識。中不邊界問題是中、不兩國的事情,與印度無關。印度無權介入並阻撓中不邊界談判進程,更無權為不丹主張領土。事件發生以來,印度炮製種種“藉口”為其非法行為辯護,有關說法在事實和法律上毫無根據,根本不能成立。文件聲明,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此次事件發生在已定邊界線的中國一側,印度應立即無條件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這是解決此次事件的前提和基礎。

印度政府回應會和不丹解決此事

中國外交部發佈這份立場文件後,發言人耿爽當天對此時發佈該文件做了說明。耿爽稱:“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進入中國領土。印軍至今仍然非法滯留在中國領土上。事件發生以來,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對印方非法越界行為予以強烈譴責,要求印方遵守歷史界約,立即無條件將越界的印度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中方的做法展示了高度克制。但印方不僅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反而通過炮製各種站不住腳的理由,為印軍非法越界行為編造藉口”。對於發佈該文件的目的,耿爽稱“中方發佈《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目的是向國際社會進一步說明此次印軍越界事件的事實真相,全面闡述中國政府立場。”
同一天,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外交部發表該文件回應稱“印度的立場早在6月30日就已通過媒體公告發出,印度認為印中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是印度與中國雙邊關係平顺發展的重要條件”。今年6月30日,印方通過11點聲明稱中方企圖在洞朗地區修路一事在不丹看來違反了1988年和1998年中國和不丹之間的相關協議,而印度和不丹有著良好合作傳統,會努力共同解決此事。

有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在8月2日晚通過新德里電視台、《每日新聞和分析報》等印媒,對中方文件中提及的印度邊防人員人數問題做出“澄清”,宣稱印方仍有350至400人在現場。關於中印對峙的人數問題,印度《商業標準報》同一天則援引印度軍方人士的話說,中方士兵人數從高峰時期的300人降至現在的40人;印軍從對峙高峰時期的400人降至150人。不過印度陸軍的一個3000人的整編旅,依舊在印方靠近錫金的地段待命。印度許多媒體評論則注意到7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閲兵。印度媒體評論說,習近平2013年執掌最高權力以來就反覆強調強國和民族復興的目標。特別是在今年秋天中共19大到來之前,習近平不願意示弱,或被認為沒有完成強國目標。

專家評論中國為下一步行動明確理由

中印軍隊對峙持續發生後,中國新華社曾經發表評論指出,洞朗地區對峙顯示了德里和北京缺乏互信。強調政府各級對話和民間社會互動。印度媒體《環球日報》在8月1日中國建軍節這天發表評論說,印度從洞朗無條件撤軍是談判的先決條件。評論還說,印度拒絶撤軍,時間拖得越久,局勢對印度越不利;《印度時報》評論說,印度和中國是亞洲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中印衝突會帶來災難性後果。中國需要印度的市場,印度需要中國的投資。

中國的智囊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促使中國在爭端中表現強硬,公眾對中國軍事能力的信心也很大,認為一旦同印度開戰,中國軍隊一定能取得勝利。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的趙海說,中印軍事對峙對於雙方來說,是如何體面讓步的問題,因為如果雙方都不讓步,那就只剩戰爭一途。戰爭對雙方都是災難性的,不會有贏家,因為雙方都會陷入難以想像的危機。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8月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印方認為,中方發佈的數據會令其在政治上“吃虧”,因此通過匿名官員對內表示“沒撤一個人”。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對《環球時報》表示,中方此次發表的立場文件有中英版本,有理有據地表明了中國在法理和道德上無可置疑。該文件表明了中方有積極發展中印關係的誠意,但絶對不會容忍主權安全受到侵犯。中方發表立場文件是在提醒印方,應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留給印方的時間和機會不多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認為,事件發生一個半月以來,中方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立場,但印軍頑固堅持停留在中國領土上,這令危機到達關鍵點。中方立場文件闡明了雙方衝突情況、歷史背景、前因後果,“把該講的話都講完了”,若印方還堅持不撤退,就只能採取其他措施,其中就包括強力措施驅逐。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院南亞編輯部主任葉海林表示,外交部發佈這一文件首先是要說明情況,把一段時間來印度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這是外交鬥爭應有的態度。也為中國採取下一步行動,明確理由和依據。這預示著中國不可能坐視這個事情,我們已經仁至義盡了,該說的話都說了,該指出的道路也指出了。剩下的事情辦不辦,辦有辦的結果,不辦有不辦的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所張永樊認為,事情發生以來,印度部分專家、媒體等發表了一些顛倒事實、歪曲歷史真相的文章,在國際上引起很不好的影響;印方故意不提或歪曲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稱該條約為一個模糊的條約,以此否定條約中規定的“支莫摯山(吉姆馬珍山)”是三國交接點的事實,中國外交部發佈的文件再次明確吉姆馬珍山是三國交接點,而且清楚指出吉姆馬珍山和洞朗的多卡拉是相距2公里的兩個地方,請印度不能擅自更改邊界線交接點。第三,1890年的條約是中國和英屬印度共同簽訂的,印度獨立之後繼承了這一條約,中國是再次強調這一條約的合法性。第四,印度政府蓄意把不丹牽扯進來,意圖將事情複雜化。這次中國再次結合歷史依據、法律依據等各個方面,徹底批駁印度的侵入行為。如果印度依然固執於此,中國政府和人民是堅決會捍衛領土和主權不受侵犯的!

錢峰表示,該文件最核心意義在於以正視聽,讓國際輿論和正義力量以及國內民眾等全面瞭解該事件的前因後果,表明中國在此問題上有理有據,使我們更好更有利地佔據道德和法理高地。其次,我們藉此機會向印度發出嚴正警告。希望印度儘早懸崖勒馬、化解危機,為地區和平創造良好環境。至於文件中用到“侵入中國領土的說法”,是字斟句酌的。此次事件發生在已定界地區,與以往對峙有本質區別,印度此次嚴重違反國際法。我們很少用“侵入”一詞,但用了就表明事態的嚴重性。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