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
作者:北矢
打招呼这事,不能不说它是个事。这事也是我到澳洲那个时候才认识到的,它的确是个事。
那是30多年前,刚落脚墨尔本。住的地方偏,人稀少,路旁的宅子相互隔的远。落脚的第二天,去一家小卖部买吃的,迎面来了一位男子,看样子是坐地户,不修边幅,短衫的扣一半扣着一半没扣,露着胸毛。这男子对着我张口就蹦出了 “够逮”。听是听清楚了,可我当场懵了,不知这仁兄说的是啥。我相信他是善意打招呼。澳洲人友善热情,没到澳洲之前已经听到朋友讲过多次。信是信,可当时不知如何回话。好在那位仁兄并不在意,带着笑意擦身走过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又遇到几人,见面时也是“够逮”“够逮”的。似乎说的人也不在意听的人是否回话,不等到回话就笑着擦身而过。这就让我有了兴趣去弄明白“够逮”,原来这个“够逮”竟是“GoodDay”。澳洲人见面就这样打招呼。
到了多伦多,发现这里的人打招呼不说“够逮”,他们说”嗨“。听惯了“够逮”,就觉得”嗨“的礼数不到位,简单且无味。习惯了”嗨“那是多年以后的事。那是因为”嗨“的后面还有些意外。
有一次,我和朋友乘TTC去一个社区中心听讲座。在一个站点,上来一位妙龄洋女,金发碧眼,举止文雅,说了一声”嗨“就坐在了我们的邻座。我正在看地图疑惑是否坐过了站,朋友在一旁就急切地说:“应该在这站下车,社区中心离这不远。”不幸的是,这时,车已经开了。邻座的那位洋女紧接着我朋友的话就说:“没关系,下一站离这个社区中心也不远,你们在下站下吧,很快就到了。”我和朋友都惊呆了,这洋女说的竟是地道的北京话。
另一次,那是一个夜晚,我路过闹市的一个酒吧。迎面来了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白人,对着我说了一声”嗨“之后,紧接着就大声喊着“空夫” “空夫”。我知道这厮是喝高了,就没理他,继续走我的路。没料到这厮跟在后面一把扯住我,比划着“空夫”出拳让我接招,我顺势来了个倒背口袋将其按在地上。等这厮起来,他竟然合着双掌,说了声”谢谢”。看来,这厮还有点业务素养。
还有一次,在一个公园,一个白人牵着一条狗走过来,对着我说了一声”嗨“之后,就问我是否中国人,我答是,他接着说,中国人吃狗肉。我见不到他脸上有丝毫友善那种表情。就不愿和他纠缠。我就问,你见到过吗?他说没有,我说我也是。我后来也养了一条狗,这才知道,这里的人是将狗当成孩子那般溺爱来养的。
多伦多是个移民城市,随便走过来一个人,你很难辨清是哪国人。不论哪个国家来的人,到了这里都用”嗨“打招呼。华人是个例外。华人见华人要么漠视要么低头避开。这可能和习俗有关。在国内打招呼,不说”嗨“,而是说“吃了吗”。“吃了吗”在这里不怎么流行,说”嗨“又不太习惯,索性就都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