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和音樂的取捨
我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學習欣賞音樂,從而懂得欣賞美好事物。就是彈奏一首簡單的樂曲,也需要演奏出它的韻味和精髓。音樂的美妙和神奇之處,就是能夠打動和開啟聽者的心扉。
學習任何樂器,離不開音樂和技巧兩大範疇。學生必須建立良好和穩固的基礎,包括看譜能力,指法的運用,手指和手腕的靈活運作,音色和音量的控制,踏板的變化,甚至於坐姿和演奏者的整體姿勢。
穩固的基礎必須是從低級數開始建立,所謂習慣成自然 。一般來說,習慣是比較難於改變,是需要很大的耐性和毅力。
擁有更好的演奏技巧而沒有彈出音樂的意思和感覺,就好比一個機械式的演奏。這首樂曲是沒有表現出作曲者的心思,彈奏者的感情,對聽者是失去了溝通的橋樑。一首樂曲沒有從心裏面表現出來,是乏而無味的。
最近我收了數位新的鋼琴學生,驟然發現自己變成一個維修工匠,不斷忙於為他們更改陋習,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跟他們研究樂曲的音樂感覺。
對學生來說也是挺困難的。低年級的同學或許會覺得有點兒混淆,不明白為什麼一貫彈奏的方法會需要作出改動。對於高年級的同學,必須經過他們的認同和接受,願意用心去改變,需要無比耐力和心思。
因為過程艱難,我在教學的時候感覺到矛盾和不安。 我應該嚴格地執行工匠的任務, 讓學生能夠掌握到正確的鋼琴技巧,還是讓他們先感受學習音樂的真諦,享受所彈奏的樂曲所帶來的樂趣。
我認為學生不應該急於學習很多新的樂曲,讓他們盡快掌握到彈奏的技巧,同時可以學習用心去演奏,開發個人的音樂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