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 下篇 )

《北美时报》上两期发表了本文的上篇和中篇,讲述了新移民登陆多伦多后,面临的考车难和找工难。本期将讲述新移民面临的另一个困境租房难。

( 三 ) 租房难

新移民落地后找个舒适满意的住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安顿下来,这是第一步。住处有了,接下来就能办理 SIN 卡 ( 俗称打工卡 ) 、银行卡、图书馆借书卡、小孩入托、上学、牛奶金、买保险,办这些事那一样都离不开被要求提供住址。多伦多是新移民落脚的首选地,加之多伦多本地人口流动性非常大,每年都有大批的求租者在四处找房子。多伦多主要有两类房屋出租,公寓大厦和私人住宅。公寓大厦又分为 Condo 和 Apartment 。 Condo 整栋大厦的住宅单位都是私人购买的,不少

的业主将自己的单位用于出租。 Condo 的管理和内外部设施都比较完善,租房直

接和业主商谈,也有业主委托经纪人代理。而 Apartment 整栋大厦都是出租的,

由业主委托物业公司管理。这类大厦在多伦多的西区和中区,以及士嘉堡地区有很多,招租的广告牌竖立在顶层或路边,在路边路过一眼就可看到,大多数广告牌上面只写有电话号码。私人住宅出租的类型较多,一般都是独立卧室和卫生间,而厨房则与房东共享。最近七、八年来,很多以前的华人新移民生活安定了,买了房,将房子地下室重新装修,分成独立的小房间出租,也有的将自己的房子上下层分割成若干个房间,整栋出租给临时落脚的新移民,被俗称为移民接待站。新移民选择最多的是租 Apartment ,大约有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新移民住在 Apartment 。选择租私人住宅的为其次。

Apartment 成为大多数华人新移民租房首选的原因,一是这类大厦都临近交通要道

和商业中心,出门方便;二是租金便宜;三是在国内住习惯了楼房。市中心央街以西靠近湖滨一带,国会街,士嘉堡沃顿、芬治、麦考文沿线的 Apartment

都住有大批的华人新移民。然而租这类房子,烦恼的事有三件,一是排队等候空房,二是等到了空房办手续时,首先要提供工作证明和银行存款证明,还有 SIN 卡和驾照,租期至少也要一年,三是住下来以后烦心事不断。陕西来的 魏 先生夫妻在 2005 年登陆多伦多,动身之前在网上查了一处出租的 Apartment ,地点在市中心,靠近超市、公车和地铁线路,房型从三室到一室都有,看来都很满意,打定了主意落脚后就住在这。下了飞机, 魏 先生夫妻拖着箱子就直奔这栋楼,兴冲冲到了租房办公室门前,没有料到的是,租房办公室只有周三、周四两天下午办理租房,其余时间办理其它业务。 魏 先生夫妻英语都不流利,与房管员协商无果,只好先找一家 Hotel 住下。 魏 先生夫妻是周五来的,总算等到了周三,下午一点赶到租房办公室,前面已排了十多个人,只有一个房管员在接待,先回答问题再出去看房子再回来办手续,每一位至少都要占用半个小时。到了下班前总算捱到了房管员桌前,房管员只讲了一句话就让 魏 先生凉了心, 魏 先生要的一室一厅半个月后才会有空房,即使现在有, 魏 先生也租不到,因为他没有工作证明。 魏 先生夫妻只好从 Hotel 搬出来,找了个移民接待站住下,这个移民接待站在地下室,地毯散发着霉气,五家人挤在窄小的空间里, 魏 先生只好骑驴找驴,在周围又跑了几栋 Apartment ,情况大同小异。 魏 先生只好静下心来等那个一室一厅的空房。 魏 先生找了移民接待站附近的一家华人杂货店,帮店主进了几次货,得到了一份工作证明。半个月后, 魏 先生夫妻终于住进了登陆前就属意的这栋 Apartment 。住处解决了,然而每个月 850 加元租金的房子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厨房到处是蟑螂,房间隔音差,夏天没冷气,室内设施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时找管理公司维修,旷日持久也不会有结果。走廊里时常会遇到醉鬼,有一次, 魏 先生的房门无缘无故地被人用榔头砸的到处是坑。让 魏 先生最不能忍受的是房间内的火警预报器,大楼内不仅每层走廊有,而且警报器还被安装在每一个住户的室内。几乎每周警报器都要发出刺耳的嚣叫声,有时一天里要响三、四次, 魏 先生打夜班工,被警报器折磨得清晨回到家就怕警报器响,常常失眠。有一次警报器连续地嚣叫了三次, 魏 先生被折磨得要发疯了,他将房间内的警报器接线断开,很快即被发现,次日就接到了管理公司的书面通知,要么交罚金要么去做牢。让 魏 先生不明白的是,既然走廊的警报器声音已经让每个住户感到刺耳,为什么每个住户室内还要安装这种高分贝的警报器,整栋大楼住有几百个家庭,任何一个家庭厨房稍有烟雾,警报器就会尖叫不停。这些烦恼让 魏 先生夫妻等不得明天就想搬出去,但是他们与房管员签的一年租房合约却让他们动弹不得。

近年来有很多华人业主将自己的房子部分或全部出租,缓解了多伦多租房市场的压力,华人新移民寻租方便了很多,业主也有租金可赚,可谓各得其利。然而出现的业主和租客的纠纷,改变物业结构,分割房间过小,小区的环境影响,噪音、垃圾、安全、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已经引起社区和政府的关注。今年初,多 伦多英文媒体的头条新闻披露了士嘉堡某华人业主将房屋改成 18 个睡房和 8 个浴室分租给新移民的消息。多伦多市议员及市牌照和标准委员会主席莫斯高 (Howard Moscoe) 建议对分租屋实行牌照管制。莫斯高表示,分租屋的业主必须领取牌照,这样使市政府能够控制出租房屋的间隔数量、人均面积,并对泊车标准做出规定。莫斯高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显然忽视了 华人业主将自己的物业出租对新移民安顿有利的一面。解决新移民租房问题,政府应该有计可施。比如,类似政府提供给耆老福利房的做法,新建一批供新移民居住的廉价租金的大厦,由人力资源部管理。这对于安置新移民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吸引更多的移民无疑会有帮助。接收移民是加拿大的基本国策。新移民落地后无收入,几年内仍将是低收入弱势群体,这个实际情况需要政府和社区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