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明天
文/北 矢
給國內的朋友打電話,晚上打過去,朋友問,你們那是幾時?我說,我們這是晚上,你們那是白天。朋友則說,你們那是我們的昨天,我們這是你們的明天。
朋友的話沒錯。中國在東邊,加拿大在西邊,中國比加拿大先看到太陽。對應格林威治時間,多倫多和北京差了十三個時區。世界時區的劃分是加拿大人首先提出的。加拿大在二十世紀初成為工業化國家,一個世紀以來,加拿大國泰民安,國體穩健,國民生活素質位居世界前列。中國進入二十世紀後,卻是另外一幅景象,戰亂頻生,八國聯軍入侵,日本入侵,軍閥割據,國共內戰,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國民性命如同草芥。新中國成立後,人的生命被任意殺戮的戰亂時代雖然結束,但扼殺人靈魂的政治運動接連不斷。經濟落後,國民貧窮,人的思想被禁錮到單一型態。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踐行改革開放後才發生了根本變化。三十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一直在快速增長,到處呈現生機。加拿大卻是暮氣陳舊,經濟萎靡,十年如一日沒有什麼變化。
中國是集權體制,經濟受政府控制,政府受黨控制。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發展,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新的模式,集權體制可以快速地調動最大資源和財力,政府決策快,在一駕馬車統籌下,重大項目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有強有力的保障。中國黨和政府官員雖然貪婪受賄,但是他們幹事,有進取精神,經濟搞的好還是差,是考核官員業績的標竿,官員的勤奮推動了經濟的成功發展。加拿大是民主體制,經濟受自由市場制約,與國民生計緊密相關的產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民主體制對經濟發展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事無鉅細都要走一道民主程序,加之政治上反對黨的制約,幹成一件事不容易,沒完沒了的扯皮,一天能幹成的事被拖拉幾個月甚至幾年。加拿大政府官員雖然清廉不端架子,但他們墨守陳規,不思進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多倫多城市建設的決策過程是政府扯皮的典型例子。中心島機場改造,湖濱區的整體建設,建地鐵,建輕軌這些城建急需的重大項目,從賴士民`當市長那時就立項,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多倫多換了四任市長,直到現在,還在扯皮烙燒餅。這期間,由於這些項目立項否認的來回折騰,巨額的納稅人的金錢被浪費掉。在民主體制下,由於扯皮造成的損失,儘管數額巨大,卻無人對此負責。在這二十年間,中國數以千計的城市舊貌換成了新顏,高鐵,地鐵,高速公路已經密如織網。多倫多儘管交通擁擠不堪,仍然靠著六十年代修建的高速公路和五十年代修建的地鐵承載著沉重的負擔。電訊煤氣電力保險業的行業壟斷,國民收入稅和小生意稅過重等等都是加拿大經濟發展的阻礙,政府至今也沒有改革的舉措。
民主體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果實。民主體制也需要不斷改革。政府不作為和決策扯皮也是一種腐敗,是民主體制下官場腐敗的一個特徵。雖然加拿大不適合全盤東化,移植中國的集權體制,但改革的精神卻是可以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