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婧 (来稿,中国重庆高中学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代诗人张若虚一曲《春江花月夜》,穿越千年,至今仍为世人吟诵。在张若虚眼里,月光唯美恬静、不染纤尘,纯净的梦里隐藏朦胧的内心。于他,月是分离两地的恋人寄托的相思。
儿时萦绕耳畔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仙李白眼里的月光是洁白的、冰冷的,是酒里的冷霜,是泪里的冰凉,是那一低头之时无限的忧伤。于他,月是游子与故乡牵连不断的思念。
想到这里,我忆起童年看月的一次经历。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在乡下吃完晚饭回家,一家三口坐在摩托车上,每个人肩上披着一抹晚霞。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入山后,月亮缓缓浮出了天际,先是鱼塘染上一层淡淡的月霜,然后雪白的月光一点一点漫向山坡,直至整个村庄笼罩在柔美的月色中。伴着摩托车的轰隆声,风从指尖滑过,从母亲的笑脸穿过。夏日夜晚的凉风中伴着些野花的香气,我有瞬间的怀疑,那是月亮的味道。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望着满眼的月光,渐渐睡去。那如母亲般温柔甜美的月色,一点点融化在梦里。
却不曾想,那样的月色、那样的夜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隐匿到记忆的深处。
直至十年后,前不久的一天,我有幸又一次邂逅月光。
那是秋天的一个夜晚,生病发烧的我从梦中惊醒,静静躺在宿舍的床上。室友已经进入梦乡,转眼的一个瞬间,我注意到了窗边漾满的一片月光,自夜色中倾泻而下,恍若覆上了一层柔婉如水的轻纱。我下床轻轻走到阳台,仰望着这久违的明月。伴随着秋末凉凉的夜风,记忆的阀门悄然打开,我的脑海瞬间闪过童年的乡村和笼罩村庄的柔美月光。而此时,夜色静谧,月光如水,却嗅不到了夏夜野花的清香,也无法投入到母亲那温暖的怀抱。我紧了紧披着的秋衣,独自仰望月亮,咀嚼着成长的味道。窗外漫撒的一地银光,那一刻怦然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夜很静,天幕虚掩,可那一轮圆若玉盘、灿若明灯的月亮,完完整整地跃然眼前。一时间,我感慨万千,说不清是喜是悲。
猛然间,我爱上了这样的夜晚。月光是安静祥和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人生成长的年轮里,月光永远是一尘不染的,似乎又是永恒不变的,但是洒在不同的人心里,便会泛着不一样的光芒。而我,在相距十年的两次月光里,品味到了不同的感觉。
是的,曾几何时,我茫然失措、黯然神伤,或者欢呼雀跃、踌躇满志,都有那轮宁静的月亮独挂天边,像一个老相识,听我诉说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伴随着我走在人生旅途的沟沟坎坎之上。
柔和宁静的月光啊,愿你我,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