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明——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馮湘湘
窗外,綿綿夜雨,路上行人匆匆,你追我趕奔往不同的方向。想來,世途艱險,歲月無情,正如這雨夜一片迷茫,令人忽地墮入痴痴然的惆悵…..
是的,悲歡聚散轉眼成空。水濛濛的人生,又怎能由人操縱。可是既生而為人,總得活出個繽紛的彩虹。無論風雨飄摇,無論遇到任何困境,端的是雲淡風輕,灑脫面對,萬千恩怨如一夢。就當這輩子,是一種出塵的流放。
相識多年的李信明君,正是一個生活的佼佼者。在荊棘滿途的人生路上,誰没痛苦過,失落過,撲空過?誰沒受過百般滋味在心頭的打擊,令生活瞬間百孔千瘡。可是李君總以千帆並舉,奮力向前的樂觀、負責的精神去面對,豁達開朗地做人,度過一個又一個他人難以想像的險關,結果收獲的生活果實,非常豐盛。猶如裴多菲的詩:「生活,像大海一樣,有潮汐風浪,也有無數美麗的珍珠,在它的深處隱藏。」
李君是外子的大學同學,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出生於香港淪陷時期,成長後體會父母當時的困境,從而暸解他們個性及思想的演變和定型。幼兒時開始,大姐一直眷顧他。作為十一個兄弟姐妹之長兄,自小已培養照顧弟妹、認真、負責任、不貪功、不取便宜、做事低調的個性。他自小好學,景仰孫中山先生及儒家思想。九歲於新加坡學中國象棋,培育出邏輯推斷及抽象思考。往往被稱:率直、不懂世故、呆板。一生可說是從不解同輩女兒心。世事難料,轉眼七十载,李君珍惜他與二弟、五弟間,真情長存。
六十年代,李君奔赴楓葉國求學。因加拿大開始接受可倫坡計劃(Colombo Plan)學生,以致他不能進入醫學院,後入生物系研究院。在校期間,他課餘參加華人學生活動。暑假也與其他同學一樣,做工賺學費,又增長外省見聞。曾在多倫多一家洋人燒雞店當厨師,滿地可當年刊户外記錄員及製衣廠包裝員。還遠渡澳洲悉尼做盤點工作。
其大學至今仍流傳一件李君膾炙人口的「韻事」。在一九七零年初,因父母移民澳洲,逼切需要他回港接掌家族生意。他在三個半月內,靠平時勤奮努力,有系統地打好的紮實基礎,一口氣完成了主科為寄生蟲學,副科為藥劑學的碩士 M. Sc.論文。獲五師會試成功後,翌日飛香港,成為佳話。
回港後,一切生疏棘手。李君讀夜校及自修會計、出入口生意、塑膠工業、建築業等等常識,六月內公司自然運作。令貨物生意正常,增開貨源及國際客戶。他從不要求高薪、股份、花紅、資產。十年後,樂得兩袖清風,與妻女移民多倫多。
李君注重孩子教育:智識和德育。週一至週五有正規加拿大教育。週六上午有市政府中文國語班。週六下午在家中用演講遊戲方式,透過中、英報章十則新聞,增進國際及社會常識。閒時外遊。他認為德育最好方法是「身教」。他有過一次逼於無奈的「身教」。一九八六年夏天,舉家往Mikisew省立公園釣魚,長女當年八歲。四惡少年擁着一少女,喧嘩步往碼頭,邊行邊剝少女衣裳。旁人走避。李君安頓孩子和外婆後,平和地步向五人,冷然說:「放開她!」少年們愕然,隨後散去。李君說,若有行動,他兩秒鐘內能擊倒兩人落水;剩餘兩人,當時未有計劃!
移民十一年後,變為單親家庭,李君身兼兩職。然而三個皆是好孩子,完全没沾染外界的惡習。長女及小女兒讀 Loretto Abbey 中學。畢業班每年約九十人,獎品三十項。畢業那兩年,同時獲得四項獎品者皆有兩學生,長女和小女都在其中。同學們譽為「李氏皇朝 The Lee Dynasty」。三位孩子皆有碩士學位,一為國際人道組織工作,一為律師,一為教師。李君的子女教育成就,令人羨慕。
李君注重健康,練習太極拳和長者健身氣功。他樂天知命,性情木納忠恕,望之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深具正義感,見義勇為,於突發危機時,常有自然反應,對朋友熱誠真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友。
目前正值初夏,李君正忙於打造自己的「瓜果後園」。此外,前後園輪流盛開之多年生的花卉,點綴一片蒼翠,觀之予人心曠神怡。
另具一絕招的李君,就是絲毫不比謝家小子之「十二道鋒味」遜色的米芝蓮級數的廚藝。李君好奇試新,每年二度晚宴中,聲明有百份之二十的菜餚,是未曾泡製過的實驗品。座上客自知是「天竺鼠」,依然不乏「自投羅網」的嘉賓。
李信明雖是普通人,然而活得健康,活得精釆。正是浩然坦蕩,無鬱無疚。拋卻浮名虛利,樂得逍遥。他高尚品格之操守,有異於魏晉一般「燕領鶴步」才子的形態。李君的確是位品格高尚、甘於平淡、充滿文士氣質的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