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彦访谈(1)

本报特约作者:安娜

他高高的个子在那个乡下很显眼,我们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开车去赣榆县黑林口花了近三个小时,到达时一眼就看到了他。不知是因为陌生还是他普通话说的不太好,一直到在镇卫生院吃饭,他都没有说过几句长话。本来准备了时间专门对他做一个访谈,但所有的时间好像都被镇卫生院长和村干部们的盛情所用掉了,到告别都无法找机会与他详谈,直到我经历了许多省市的访谈之后的很多天以后,才对他在电话上进行了再次采访……

安娜:上次在黑林口镇时本来已经做好了访谈您,最后没有时间了,院长请我们吃饭了吃了太多的时间,现在有点时间我们可不可以聊一聊,您的经历会对我有很多的帮助。

   杨洪彦:好的。

   安娜:您能说一下您当赤脚医生的经历吗?您怎么当上的,哪一年,您常看的病,以及看病的方式。

   杨洪彦:那是1969年,我们这个地方缺医少药,那个时候可能普遍性的培养了一批赤脚医生,边干边学习,上面边培训,解决了我们这一批乡村赤脚医生,解决农村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和预防这一块起了一定的作用。

   安娜:您培训了多长时间?

   杨洪彦:那年只培训了几个月,一个月上理论,上完理论上临床,来了病号,平时根据学习,结合实际,临床上我们就解决了。那时候缺药,我们这个地方一根针一把草,常见病、多发病,也给他实行分针疗法,然后再结合中药,熬点水汤,解决了不少疾病。

   安娜:那年您多大岁数?

   杨洪彦:我今年62岁。

   安娜:那一年您刚刚当赤脚医生的时候多大?

   杨洪彦:16岁。

   安娜:您受过几年教育?

   杨洪彦:小学教育六年,从那以后下了学就不上了,大队领导,大队书记安排我学这个。因为开始要上初中了,大队书记说你不要上了,我们农村缺一个医生,国家要培养一批赤脚医生,我看你不上学了,你当医生吧,我们庄上也没有医生,看病也难,有病到处的找医生,你就学吧,所以我就没有上初中。那时上面培训,那时候是部队,部队下来在我们江苏北部培养这一批赤脚医生。

安娜:您看病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比如针灸、草药,都用什么方式?

   杨洪彦:临床把病决定下来,普通感冒可以用针灸,针合谷穴,内关,头疼针太阳穴,感冒用针灸。草药我们这个地方有柴胡、板蓝根,熬水喝,效果也是不错的。还有蒲公英消炎的,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安娜:您那个村有多大,有多少人口?

   杨洪彦:我们庄上是一千四五百口。

   安娜:整个村就您一个赤脚医生?

杨洪彦:我们庄上开始就我一个,以后又发展了一个女的,后来1970年知青下放,我都干很长时间了,干了大半年了,下放知青刘兰玉也到卫生室了里面了。后来又有杨晓兰,杨翠英。到了1974年的时候,乡镇卫生院按人口比例,因为医生不够,而我们下面的赤脚医生那时候比较能干的,把我弄到卫生院了,庄里就是刘兰玉、杨晓兰、杨翠英她们干了。

我就到卫生院了,一直干到现在退休。当时还是合作医疗,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国家弄合作医疗,每个人两块钱,看病吃药打针,那时候以草药针灸为主,一人两块钱的合作医疗,到年底也不够用。那时候的西药少,我们还得上山去采草药,我们这个地方山多,到山上去采中药是经常的,那时候149医疗队在这里培训的时候也是以中草药为主。

   安娜:都是什么样的药?

   杨洪彦:我们那个山上有柴胡,有蒲公英,很多很多的。

   安娜:是自己采的吗?

   杨洪彦:对,我们赤脚医生都要采。那时候农村卫生条件差,到春天、夏天、秋天有病的很多,我们就采用中草药熬水预防。那时候是农村社员,老百姓叫社员,我们赤脚医生给每个人都送到地头上,庄头上,熬好了,抬过去,见到谁都喝一碗,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夏天有乙脑传染病,也喝那个水,预防乙脑。家家户户都要求用敌敌畏喷屋里屋外,长期坚持下来,传染病在我们这个庄上就少了很多。那时候的草药多,有预防的草药,有治疗的草药,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