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敏:高高的矮人(下)

徐 鐳

有的留学生想找捷径,不读书了,省去海外留学的费用,申请难民,慕名找到林先生。林先生却这样劝说求助者:你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加拿大,以这样的家庭背景申请难民,移民部是不会批的。我不会为收你的钱,毁了你的前途。回去好好读书吧,书读好了,前途就有了。

他说:移民顾问对申请人的作用,就好像乐队的歌手,很好的歌手不需要乐队。普通的歌手,配以乐队,可以过关。最差的歌手,配以最好的乐队,也过不了关。对那些条件离标准十万八千里,他就直接拒绝了申请者。告诉对方,没有成功的希望,你还是不要花钱做这件事了。

社会上有些人对移民顾问存在深深的偏见,认为他们多是骗人的。林先生说,立意骗人的移民顾问凤毛麟角,大家要相信他们,因为这个行业是靠诚信生存的。接受过服务的客户和朋友再介绍新的客户,这种方式是这个行业的客户的主要来源。如果把移民顾问比作一座桥梁,不诚,欺骗或只向钱看,就等于自己动手腐蚀大桥的墩子,桥基受损,移民顾问这座桥是不会长久稳定在那里的。

林先生的装束永远是,背带裤,三百六十五天,同样的一件衬衫。有的客户说送你一件衬衫吧。他说:好像我永远只穿一件衬衫,其实每次我买衬衫,一次就买五件一样的,主要是为了省时间。接着是一阵朗朗笑声,频道开关一按,话题瞬间切入正轨。

林先生与人相处从来不绕弯子,遇到能分享他思想的人便喜上眉梢。有时候,下班路上迎面遇见他,他就返身陪你走向地铁站。地铁来了,他又转身回办公室去了。只为一路说说他近日又写了什么、读了什么、正在思索的下一篇文章。有一次谈起写作,他拿出一本美国作家谈写作的书,那是一本市场上已经脱销的书。不用还了,送给你了。怕对方犹豫,他反复重复道:我已经看过了。送给你了。送给你了。

他办公室的书柜上有几张别人画他的铅笔素描肖像——笑盈盈的眼睛,宁静祥和的面庞,稍微前倾的头,神似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村上人格最大的特点是诚实低调。当有人让他描述一下小说家的日常生活时,他直言道:小说家的生活是很枯燥的。跟小说家一起生活也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谁喜欢只埋在自己作品中的那个人?谁又喜欢除了吃饭,跑步,睡觉就是坐在书桌前的那个人?这种出口就吐真言的品格,像极了林先生。不知道画画的那个人是不是捕捉到了两位相似的灵魂,才把林先生描绘得那么曼妙,充满了没有被世俗浸染的童真。

孔子的孙子孔极曾说:诚外无物。林先生总让人想起这四个字。

林先生没有孩子。他说,我的业余时间都在读书和写作。作品就是我的孩子。十几年里,他为多伦多十几个中文报刊杂志,十个网站撰文。涉猎的话题十分广泛,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等均在其中。他谈论问题,基调冷静,以理服人。他分析问题,不极端化,不情绪化,感性中又充满了理性与逻辑。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央街救济站Yonge Street Mission)单方面宣布已购入士巴丹拿道365 367号两个铺位及背后楼房,作为常青边缘青年中心(Evergreen Centre for Street Youth )的新址,每天接待130 名无业青年,并打算在二零一七年入住。林先生执锐利的笔,以唐人街还有希望吗?(二零一六年四月三日《加拿大商报》)为题,呼吁华人在冬蛰中醒来。

他写道:唐人街是餐馆区及旅游区,每天一百多名无业青年四处游荡,对市容和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直接的后果会是,罪案上升,暴力增长,毒品泛滥。然而很多华人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并没有醒悟。寥寥数语,指出这次迁移会出现的消极后果。但话锋急转,跳出局部,综观大画面。

救济站的利益是拥有更大的空间,以便帮助更多的人。我们必须支持他们的利益,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支持我们的利益,就是不受到游荡青年的影响,可以安心做生意。在这两套不同利益之下,唐人街必须与央街救济站对话,找出五,六个选择,推行其中最可行的方法,促成双赢的局面。这样我们才能争取到有利的舆论,得到主流社会和其它族裔的支持。

伟大的思想都是内省的,自我批判的。有了自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犹如一个人看到盲点之外的世界。

他接着写道:中国五千年帝制所塑造出来的国民性,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对任何横暴,习惯于逆来顺受。不敢居理力争,恐怕惹来麻烦,又或受到报复。我们要争议,有了争议,事情的决定权就不会操纵在一小撮人手上。他呼吁华人,不要畏缩,不要自扫门前雪。要参与,团结,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他锐利而执著。追随着内心正义的明灯,哪怕穿越黑暗地带。

在加拿大,人头税至今是个极敏感的话题。他在加拿大商报自由论坛的一篇文章,从人头税的起因,到追偿历史,到人头税家属的感受,再到华裔社团在道义上应该采取的态度,阐明不赔偿人头税给家属的违法性,给出了具体追偿人头税的途径。全文娓娓道来,不乱分寸却步步紧逼。是一篇难得的线索清晰,帮助各个阶层的华人了解这段历史,既有解决措施又有理论依据的宝贵文献。

当安省议员黄素梅提出,将十二月十三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林先生即以以史为鉴,展望世界和平为题,写下论黄素梅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议案。他写道:南京大屠杀,我们要思考它、谈论它、不让时光冲淡它。唯有不忘战争的残酷,人类才能产生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基础的世界观,使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令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他诙谐、大度,坦诚直言华裔社会有传播流言飞语的陋习,深情倡导精诚团结

的精神。在他的近者相忌的一文中,他写道:流言好像眼镜蛇的毒牙,把中国人的团结精神麻痹了。让很多人做人难,做好心人更难。为了华人的团结,我们要提倡:闲话勿讲、闲话勿听、闲话勿传。他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听信流言的人的心理,诸如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几千年生长在贫困缺乏资源的社会里,养成国人对人有极高的戒备心,随时随地保护自己。故此流言一听就信。

我所受到的最严重的流言,有些已经到了公堂级,可以对薄公堂了。我本来想哀哀怨怨,以人言可畏一死了之,但想起很多客户没有人照顾,还是苟且偷生了。写到此的林先生,也许放下纸和笔,踱着步,低吟起那首歌:古老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该有龙的骨骼和龙的精神!

他感恩戴德,对出现在生命中,光照过他的人念念不忘。

在他的那篇怀念移民大律师卢森堡先生的文章中,他的殷殷思念和无尽伤感充溢在字里行间。他说:再见了卢森堡先生。你的离去是我个人的损失。文中描述了卢森堡律师的慈悲,高尚而光明磊落。他说:先生是有勇气支持正义的人,有勇气站在值得帮助的人的一边。先生真的是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践行者。”“他支撑着我,鼓励着我,使我在移民改革的狂风骇浪的艰难日子里,不绝望。如果有人问我,我的专业知识师承于谁,我会骄傲地说,  卢登堡!没有一句夸张的词语,句句由他心坎中来。读此文章,读者与作者水一般浑然一体。感受着林先生在夜深人静时的悲从心来,无处话凄凉的忧伤。

在他那篇描述华裔楷模林立先生的文字里,他毫不掩饰自己人性柔软的一面。他写道:三十年前,我去唐人街买药,随意走进一家药房。站在柜台后面的老板,怎么看都像绘画中的弥勒佛,和蔼,热情,亲切。一番对谈,令我如沐春风。自此,我常去。每次走到药房门口,他就欢声高叫喂,喂,喂,林兄,这一叫,我的心情大振,整天心情舒畅。一个有血有肉的的林先生呼之欲出。

那位林立先生在这位林达敏先生的笔下,让人肃然起敬。他写道:林先生海外数十年,不忘生他的祖国。二零零二年,捐赠80000加币给母校台山一中建立图书馆。林先生服务华人社区三十年,先后担任六个社团领导人,任劳任怨地不断为社区尽力。他是自我牺牲和刻苦奋斗的楷模,他认为人生悠悠闲闲,无其意义。只有为社会服务,才不空虚与苍白。因此他为华裔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做事不埋怨,不叹息,不徘徊,遇事乐观面对,迎难而上。

二零一四年,林先生在《加拿大商报》发表过一篇矮子谈矮。读到最后,也没有读到一个有关矮的消极文字。全篇洋溢着乐观,感恩与自我激励的精神。因为我矮小,从来没有人和我打架。因为对方打赢了,大家会笑,为什么你要打一个这样矮小的人?为什么不去打一个和你同样大小的人?打输了,更是被大家笑了。你连这个矮个子也打不过?”“从来没有人因为我矮小而看不起我,有些高大的朋友,反而觉得有义务帮助我。我在大学的法裔同学约翰,比我高出半个头,每次见到我,都坚持要替我拿东西

张爱玲说过,有些人,蓦然回首,让人暗喜,让人不禁自言自语:哦,你也在这里,生活中有你真好!林先生就是给人这样的感觉。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一切重大的行动风暴来临之前,都是一批思想者走在前面。

林先生近年思考最多的是华人应该如何走上西方的政治舞台。他说:加拿大的三大政党,每个政党都有自己一套美丽的语言。都在说要建立一个更美好,更繁荣,更平等的加拿大,但留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每个政党都在为他们的群众基础谋利益。保守党的群众基础是英裔人士与商人,自由党是中产阶层,新民主党是劳工阶层。一个有利于全加拿大人民的政治组织,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他反复弘扬一种精神,华人参政是华人社区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整个华人社区长期的安定与繁荣。近些年,除了法裔以外,华人是加拿大崛起最快的民族。他们受的教育高,经济实力强,在各个领域,做到副总裁,厅长,参赞和公使的越来越多。90% 以上的华人,都将在这个国家终老。加拿大,这是我们的国家。参与了政治,才能感受到它心脏的脉搏,才能让自己族裔的声音震耳。

二零零四年,他草拟了一份蓝图,团结华人政治力量—-安省华人参政的一个蓝图。这份蓝图有对加拿大华人参政的形势分析,安省华人选民的同盟的结构分析,有建立群众基础的方式和方法。草拟蓝图的那一年,多伦多市政府议院有四十四个席位,华人只占了一个席位。这个蓝图一出现,仿若一块石子抛进了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华裔社会的多名领袖组织讨论这篇文章。讨论提议成立华人参政论坛。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始。一个蓬蓬勃勃的开始。

一年后,参政论坛正在被酝酿扩大为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这个同盟旨在建立一个超越政党、不涉及故土政治、不分贫富、不分来源的参政联合阵线。这样的组织成立起来的路仍然崎岖而漫长,因为华裔参政的意识如一枚深埋在土里的种子,还没有成熟到开花结果。

林先生说:为了成立这个组织,每个理事都贡献了自己的年华和智慧。十年前的我,满头黑发,如今只剩半头鹤发。欣慰的是看到了希望, 努力有了收获。根据加拿大选举部门的统计,华人投票率以前只有10%-12%。在社区领袖、传媒、其它的参政团体和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的推动下,中产阶层的华裔投票率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其它族裔投票的平均值。中产之下的群体参与投票的意识依然有待崛起。

说这些话的时候,林先生的眼睛明亮得照人。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砺更坚劲的劲头,让人们生出信心、乐于追随。有这样一些华裔社团的带头人,不知疲倦地为华裔参政思索着、奔波着、博弈着、呐喊着,华人大踏步进入加拿大政坛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他计划写十篇鼓励华裔参政的文章,这些文章会渐次谈到:从社会运动角度看华裔参政,为什么华人对政治冷淡,华裔的下一代政治参政的前景…..运筹出一本谈海外华裔参政,漫漫长路的书。参政是全世界华人的趋势,但还没有一本书详细谈论到这个问题。海外参政还是在思考阶段,他希望他的写作能推动这个进程。

林先生有一个天赋,他的记忆力超群。阅读过的东西能停留在脑海几十年。他的文章总能够深情妙语,旁征博引,自如地穿梭在社会科学、人文、政治经济学、哲学和东西方近代史之间。

他说我出身贫寒,成长中得到很多人的提携。我要报答这些恩典,把我的知识和深思熟虑与这个世界分享。报答与分享的方式就是用笔墨纸张作武器,显示真理,揭露邪恶,打击黑暗势力,团结正义的力量,推动华裔参政。

生命如同一片密林,探索所到之处到处是勃勃生机。任何一个时代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以自己默默的劳动为那条河流注入新的活力。

他在那篇矮子谈矮中说:矮小并未使我自卑,而是使我产生激情。我年纪很小,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愿望。用知识打败贫穷。我一生努力,现在人到古稀,还是每天工作,学习,写作……全然不知老来将至

迎日出,送日落,茫茫人海中,林先生依旧拖着那个带拉杆的长方形文件箱,步履匆匆,走在去地铁、去法庭、去报馆、去唐人街、去上班的路上……

刚到加拿大的林达敏

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永远名誉会长林达敏(张英全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