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 – 發問時間

我的同學都是一班很可愛的小朋友,每一天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人生道理,現代資訊,或是社會百態。不是誇張啊!上課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的。

 

單是研究人生百態這個課題,已經讓人眼界大開。不同的年齡和家庭背景,已經可以讓各人的上課表現大為不同。還有,孩子的身邊朋友,也足以影響他們的學習心態和精神狀態。

 

因為我的性格也算是活躣生動,也可以拿揑到個別同學的性格特徵,不會像一頭盲頭蒼蠅,胡亂地飛舞而鼻子碰飛。

 

同學的慣常動作,在我解釋樂句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地點頭。當然,作為老師,我們會很高興?完全明白了!且慢。對不起。當我向他們發問求證時,很多同學會立刻瞪上眼睛,呆呆地看著我。

 

甚麼意思?因為他們基本上在自己的世界,点頭祗是一個無意識的自然反應。突然聽到問題,哦,您跟我説話嗎? 孩子的自然反應,就是那麼可愛?

 

現代資訊方面,每一個同學都是科技專家。最新的資訊,網上聯系工具,電腦媒體,任何有關的問題,幾乎每一個同學都可以一一應答。

 

對於我這個科技白癡,他們简直是科技博士。

 

當然,我會主力問鋼琴和音樂的問題。在完成一首樂曲時,我們會來一個總結。説了甚麼?改了甚麼?怎様才算是完整的表演?

 

有一點我是可以自豪的。一般來説,學生都可以給予既快又準的答案。他們都會理解到最佳的表演技巧和要求。特別是一些舊的同學,節拍和和他們可以在我發問以前,給我心裏想著的問題。

 

聽起來好像蠻神奇。是師生間的默契,也是我感到自豪之處。學生的水準真的不賴。但是,是否等於他們都是表現最好的學生?知道的答案,為甚麼不可以認真地彈奏出來?

 

在彈奏一段樂句時,我會問同學:“ Is this what you mean ? ” ( 您是這個意思嗎?)“ 您是意思,聽衆可以正確地接收嗎?” ” 很清楚知道怎様彈奏,才可以將您的心意傳遞出去?”

 

在開始彈一首樂曲時,先撥出一點時間來分析和思考,或是简單地先準備節拍和第一個樂句的音效。就是那麼的一點時間,多用一些心思和腦力,彈奏出來的水準可以是輒然不同。

 

我會笑著問同學:“ 不用warm up ( 熱身)吧?”

 

没有作好準備的第一次是不修篇幅;經過一些小功夫和過程,就儼如放上輕妝,容顏是精神和悅目的。

 

 

(本栏目主持張珮珊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官。任何問題, 歡迎電郵jcmusic@shaw.ca 或瀏覽www.jcmusicpiano.com,或關注微信:jc0728)

Loading...